金草
形态特征
直立、无毛、通常亚灌木状草本,高25-60厘米,基部木质;茎方柱形,有4棱或具翅。叶对生,无柄或近无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中脉明显,侧脉和网脉均不明显;托叶卵形或三角形,长3-5毫米,干后常外反,全缘或具小腺齿。聚伞花序复作圆锥花序式或伞房花序式排列,顶生,分枝具棱或具翅;苞片披针形,广展;花4数,白色,无梗,萼管陀螺形,长约1毫米,萼檐裂片卵形,比萼管短;花冠长约5毫米,冠管长2.2-3毫米,喉部略扩大,中部以上被绒毛;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稍短于管或与管等长;雄蕊生于冠管喉部,内藏,无花丝或花丝极短,花药线状长圆形,两端截平;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被粉末状柔毛,柱头2裂,裂片近椭圆形,粗糙。蒴果倒卵形,长2-2.5毫米,直径1-1.2毫米,顶部平或微凸,宿存萼檐裂片长约0.5毫米,成熟时开裂为2个果片,果片腹部直裂,内有种子数粒;种子近圆形,具棱,干后黑色。花期5-8月。
主要品种
三点金草
亚灌木草本或半灌木,高达1m。根发达,质硬而韧。茎直立,有棱,棱上有粗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矩圆形,长6~15厘米,宽1.2~3.5厘米,下有宽翅的柄,翅柄基部有大托叶2枚,翅顶有刺状小托叶2枚。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达35厘米;花萼钟状;蝶形花冠浅紫红色,旗瓣扁圆形。荚果扁平或矩圆,具5~8荚节,每节有种子1粒,生于荒地或山坡林缘。分布贵州,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独脚金草
植株直立,细长,达15~30厘米。下部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花管状,花冠唇形,直径5~11毫米,花萼10棱,花呈砖红色或略带黄红色、白色,具草黄色中心和黄色的下边缘。种子小,不超过0.25毫米,褐色,有条纹,生于荚果和蒴果之中,一棵可产籽500万粒。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