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中心性软骨肉瘤

肉瘤肉瘤,其细胞倾向于向软分化,分为:肉瘤周围性肉瘤膜性肉瘤。治疗仅是手术治疗,有相当高的治愈率,放疗、化疗对肉瘤无效。由于肉瘤生长缓慢,在原发肿切除10多年以后仍可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肉瘤肉瘤,其细胞倾向于向软分化。分为:肉瘤周围性肉瘤膜性肉瘤。治疗仅是手术治疗,有相当高的治愈率,放疗、化疗对肉瘤无效。由于......
目录

概述

肉瘤肉瘤,其细胞倾向于向软分化。分为:肉瘤周围性肉瘤膜性肉瘤。治疗仅是手术治疗,有相当高的治愈率,放疗、化疗对肉瘤无效。由于肉瘤生长缓慢,在原发肿切除10多年以后仍可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

病因

肉瘤是起源于肉瘤,在原发性恶生中排在第4位,列在浆细胞肉瘤和尤文氏肉瘤之后。有明显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尤其是近端)、盆、肱骨近端、、胫近端。

治疗措施

  肉瘤的治疗是手术治疗。在初诊时,大多数肉瘤还没有转移,所以手术切除有相当高的治愈率,并且常采用保肢治疗。

  无论肉瘤组织分级如何,刮除术都是不适宜的。病变切除只适于骨瘤与Ⅰ级肉瘤之间的边界性病例,有治愈的可能,但这种病变切除须广泛,并使用局部,如石炭酸、水泥和液氮。

  肉瘤的切除缘必须达到广泛性或治性切除。边缘性切除后,肿复发的危险性高,随组织恶性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多数病例中,使用广泛性切除可达到保肢的。

  肢适用于有巨大组织肉瘤,特是在Ⅲ级肉瘤分化肉瘤中。

  在制定手术案时,须确确定肿骨髓或松质的侵袭范围,可借助于扫描、CT和MRI。

  当肉瘤在切除后于软组织复发时,常没有一定界限(不象一些周围性肉瘤中的那样),一般不能整块切除,需要断手术。

  位于躯干肉瘤,手术切除非常困难。

  肉瘤是抗放射性肿,放疗的疗效非常低,甚至缓解疼痛的效果也差。化疗的疗效同样不佳,仅在一些分化肉瘤中使用。

  如转移局限,应转移切除。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

  低度恶性的肉瘤中(Ⅰ级),皮质可正常或轻度膨胀,无肿浸润,外观与骨瘤没有多少不同。但在存在时间长的病例中,Ⅰ级中怀肉瘤也可以穿越皮质而长到很大。

  在Ⅱ~Ⅲ级肉瘤中,皮质几乎总是被肿浸润而中断,在软分化好的地,肿组织仍为软外观,倾向于成聚集在一起的多面体小。这些软比正常软骨瘤中的软色更灰,质地更软,有更多的液汗以及更透明。在粘液区域(在Ⅱ级肉瘤中特多且弥漫),组织多少有些凝状,呈灰白色,有时有粘液液化区和出区。

  肉瘤中,挤压在部、从少的新生肿组织常产生变性和坏死,可见到软退化的区域,表现为白色且不透光的区域(象熟的米饭),微黄而干的坏死区,囊性或性液化区。钙沉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们有白恶样浅黄白色外观,其坚固性很硬象砂砾一样,以小颗粒或小式存大,孤立或融,有时环于软的周围。

  与肉瘤迅速侵犯穿过皮质不同,肉瘤常向阻力低的地浸润,如髓腔,因此,放射影像和解剖之间可有相当大的差异,放射影像上局限于骺—干骺端、未越过皮质的肉瘤,可在干的髓腔浸润了很长的离。

  在一些病例可见到肿侵犯关节,一般见于肿体积相当大的病例。

  2.镜下所见

  (1)Ⅰ级肉瘤 大约占20%。软分化良好,极少含有粘液区。区骨瘤的细胞征象有以下几点:①较大的核;②核大小不同,一般为;③常见双核细胞,从未见到有丝分裂相(细胞以直接分裂式增殖);④细胞较骨瘤多。

  (2)Ⅱ级肉瘤 是最常见的式,约占60%。软组织显示出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大,特征性的染色过深,双核细胞常见,三核细胞少见,一些细胞核4~5倍于正常核和/或外怪异。

  (3)Ⅲ级肉瘤 约占20%。软分化良好,软周围为一厚的细胞晕,由密集深染的成软细胞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组成。软细胞异型性明显,数丰富,以细胞核性明显、染色过深为特征。细胞体积常巨大,5~10倍于正常细胞,有3个或更多核、或有怪异核的细胞很多。

  在肉瘤组织病理中,较困难的问题是区分Ⅰ级肉瘤骨瘤

症状表现

  肉瘤是起源于肉瘤,在原发性恶生中排在第4位,列在浆细胞肉瘤和尤文氏肉瘤之后。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2∶1。好发于30~70岁之间,要见于成人期,20岁以前少见,青春期前罕见。

  有明显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尤其是近端)、盆、肱骨近端、、胫近端。软少发生的部位有躯干的其它桡骨尺骨、足和手(骨瘤常见于手,少见于躯干)。

  在长肉瘤通常起源于干的一端或干骺端,由于患者一般是生长已消失的成人,肿常侵犯骺端,有时可侵及关节;起源于干中段的肉瘤很少见,在诊断时,肿可已侵犯整个长的1/3、1/2或更多;盆的肉瘤好发于髋臼周围区域(髂,坐或耻);肉瘤好发于突—关节盂区域。盆和肉瘤同样可以侵犯的大部分。

  症状轻且发展缓慢。病史较长,有时表现为一个局部手术后复发的“骨瘤样”肿症状是深部疼痛,不剧烈,非持续性。由于肿尚未膨胀到软组织中,常不能触及外团块,而仅有轻微的增大;在肿的进展期,可成大的球外团块。

  如肉瘤位于椎、骶肋骨盆部位,可压迫神经干,起剧烈的疼痛,有时有放射性疼痛

  部分病例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早期即可破坏皮质,侵入软组织中,成较大的软组织肿块。

  部分病例可从骺侵犯关节关节症状病理骨折少见。

  有时,术后复发肉瘤比原来的肿更具侵袭性。

辅助检查

  X线所见为的溶性病变,可有钙盐沉积,大部分肿生长缓慢,少数生长迅速。在骺—干骺端,肿为偏性;在干,则位于干的中

  肉瘤可表现为边界模糊的溶,有或无皮质中断,由于软倾向于钙化化,肿可出现不透X线区,钙化常发生在软的周围,无一定结构,其特征为不规则的雾状颗粒、结或不透X线的环。

  由于嵴,肿可产生状或面包屑样外观。如钙化致密,肿可呈不透X线的金属样。如肿浸润到松质髓腔而未破坏小梁时,钙沉积和反应性增生可呈不透X线均匀一致的海绵样。如肿浸润松质未破坏小梁且无钙化时,的肿部分可不显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借助扫描、CT和MRI,肉瘤的诊断困难且晚。

  分化良好的肉瘤钙化多,而Ⅲ级肉瘤及反分化肉瘤钙化少且粘液区多。

  皮质可以很薄,部呈扇贝状,在一些区域可有中断。有时由于肿膨胀缓慢,皮质发生增生,可显得增厚。这种增厚的皮质表现相当典型,表明其已被肿所浸润。

  肉瘤倾向于向阻力较小的地扩张,如干的髓腔。在几乎一半的病例中,放射影像显示肿侵犯整个长的1/3、1/2或更多,但在肿早期,影像上可能无显示。这个特点很重要,否则手术案可能不恰当,切除缘可能不够,于干切除或肢术后残肢处肿可复发,为避免发生,须在术前通过扫描、CT和MRI来确定肿髓腔的范围。

  在侵袭性较强的病例中,肉瘤早期即可有广泛的皮质中断,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侵入软组织中的钙化不明显。受浸润被起的膜可以反应性地产生薄的、稍不透X线的带,垂直于皮质,但从不见在肉瘤中典型的“刷”影像以及Codman三角。

鉴别诊断

  诊断肉瘤时,临床和影像资料较其它更重要。有同样组织表现的软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必须参考年龄、部位、症状、影像、扫描、CT等特点。

  肉瘤的术前诊断常很容易,然而鉴诊断涉及大量肿样病变。首先,肉瘤必须与骨瘤,特是Ⅰ级肉瘤、边界性恶性肉瘤的区分。骨瘤好发于儿童,于成人期停止生长,可多年没有变化,除非发生病理骨折骨瘤是无痛的,通常为中等度大小,皮质不呈扇贝状,皮质无中断,无组织肿胀。简而言之,除位于手和足的小管状外,骨瘤常保持皮质完整。由于手的软几乎总是良性的,诊断此部位的肉瘤须慎重,只有在临床、影像组织都显示出明确的恶性时才能诊断。相反,由于位于躯干的软常为恶性,除非已明为其它病变,这些部位的软要想到肉瘤的诊断,在可疑的病例中,要实广泛性切除。

  在多发性骨瘤骨瘤病中,骨瘤可以长到相当大,在成人期仍可继续生长,以增生活跃的组织表现为特征,由于其转变成肉瘤的机率相当大,所以在成人期,当骨瘤病的症状和影像发生改变时,应怀疑肉瘤的可能,应立即活检以明确诊断。

  典型(软母细胞型)肉瘤发生于儿童期,肉瘤很少存在于青春期前,即使在成人,这两种肿的影像和大体病理也不相同,但要区在于组织的不同。在肉瘤,即使肿细胞要为软母细胞,也一定可以发现成分化和肿细胞直接产生样物质,且肉瘤中软细胞的恶性度(Ⅳ级)比肉瘤更高。但在一些罕见病例中,靠有限的活检标本诊断困难,甚至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于决定是否化疗前,最好重复活检,标本要较多而有特异性。

  软粘液纤维的大体病理可与肉瘤相同,在组织上,可将软粘液纤维的中—分细胞误诊为Ⅰ级或Ⅱ级肉瘤,但软粘液纤维的婴儿期发生、影像和典型的组织特点可供鉴诊断。

预后情况

  Ⅰ级肉瘤一般不发生转移,如手术切除不够广泛,肿可局部复发。如Ⅰ级肉瘤侵犯脏腔室或椎管可导致死亡。

  尽管病程缓慢,组织表现可无明显的恶性特点,Ⅱ级肉瘤能早期发生转移,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大。如手术治疗及时且充分,治愈的比例大约为60%。

  Ⅲ级肉瘤的预后较差,生存率约为40%。

  肉瘤的预后基本上依赖于两个因素:组织的恶性度和正确的手术案(广泛性或治性切除,不能有污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钟茵陈

下一篇 椎管内脊膜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