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金顶侧耳

是侧科侧属的一种菌类,的中文为榆黄蘑(拉丁: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的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有食疗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长期食用,有降压、降低固醇含量的功能, 具有滋补强壮功效。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
目录

形态特征

榆黄蘑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

栽培要求

榆黄蘑榆黄蘑生长力强、出菇快、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丝生活力强,可在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等阔树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也可在红松、沙松鳞松、杉、柏等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不过产量很低。还可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生壳、豆壳、麦秸、稻草、渣以及栽过草菇蘑菇的废培养料上生长发育。其中,以棉籽壳、废棉和玉米栽培榆黄蘑的产量较高。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45℃以上2小时菌丝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温。子实体成温度为10~28℃,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pH5~7都能生长,以pH5~6.5最适宜。

营养成分

榆黄蘑味道鲜美,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压、降低固醇含量的功能,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可入药,治虚弱萎症(萎)和痢疾等症。具有滋补强壮功效。

长白山野生金顶侧耳(榆黄蘑)养成分 每100g干品含天门冬氨酸1.89g、苏氨酸1.01g、丝氨酸1.04g、谷氨酸3.83g、甘氨酸1.06g、丙氨酸1.32g、缬氨酸1.67g、蛋氨酸1.02g、异亮氨酸0.84g、亮氨酸1.31g、氨酸0.64g、苯丙氨酸0.83g、赖氨酸1.01g、组氨酸0.49g、氨酸1.06g、脯氨酸0.96g,总氨基酸20.13g。

有机榆黄蘑是久负盛的东北地土特产,它色泽艳丽,体态优美、气味醇香,质地脆嫩、感细腻,是一种难得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压、降低固醇含量的功能,有滋补强壮的功能,用于治疗肾虚阳痿痢疾,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

食用方法

、可爆、可烧、可扒、可汤,其味道鲜美,感滑嫩。可与肉、腌菜、笋、火腿肉、肚,也可放入肉类中煲汤。

1.鲜菇择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过凉后供、作馅或凉拌食用,亦可水焯过凉后,拌盐,晒成干菜,供冬季食用。

2.腌制成咸菜。

其他用途 榆黄蘑尚有滋补强壮的功能。可治疗肾虚阳痿痢疾等。

栽培技术

1、栽培 据榆黄蘑子实体分化发育要求的温度,我国北地区可在秋、冬、春三季进栽培,南地区则以秋冬两季较好。

2、栽培场所 榆黄蘑抗杂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环境比较多,如闲置平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沟等。

3、栽培式 榆黄蘑人工栽培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三种式,由于其抗杂能力强,菌丝生长发育快,我国大多采用生料和发酵料栽培

4、培养料及堆制 常用配一:棉籽壳100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1∶1.3~1.5;该配可生料栽培,也可发酵料栽培。 常用配二:玉米芯70千克、麦麸15千克、腐熟鸡粪15千克、生石灰4千克(各地石灰质量不同,添加的量可以稍作改动)、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含水量在百分之65左右。培养料建堆要求高1米、宽1.2~1.5米、长不限。建堆后轻轻压实料表,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均匀地打通气孔,以避免厌氧发酵。待堆20厘米处温度升至65℃左右时,维持12小时翻堆。翻堆时,要上下、外使培养料互换位置,翻拌均匀。第一次翻堆后,待料温再升到60℃以上时维持1~2天,再翻堆,前后共翻3~4次。当玉米芯变成深棕色、有发酵香味时,发酵结束。

5、装袋接种 摊料堆,调培养料pH为7~8,即可装袋接种,法与平菇等相同。

6、发菌管理 发菌场所温度不要超过25℃,空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同时要注意遮光及通。棚温要控制在28℃以下,超过28℃要注意堆降温或通降温。发菌一周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若发现菌丝不萌发应补种;若发现少量杂菌感染,应加强发菌室通降温,控制或抑制杂菌发展。若温度过低,还需保温、升温,保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一般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7、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7天,即可进出菇管理。生产中多采用菌墙出菇管理,菌墙的码垛法与平菇相同。菌墙筑好后墙灌水,菇房(棚)温度保持在15~20℃,空湿度85%~95%,拉大温差,注意通并给予一定的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出菇期间往栽培场所地面、空间增加喷雾2~3次,并注意通,保持空新鲜,榆黄蘑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0天。

8、采收 子实体菌盖边缘至最大平展或呈小波浪状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摁住料面,另一手将子实体拧下,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墙式栽培,管理得当,可收4~6潮菇,一般生物效率100%

蘑,又黄金菇、皇蘑、榆黄蘑。其子实体多为丛生或簇生,菌盖扇形或喇叭,成熟时盖金黄色,缘薄卷,表面光滑;盖宽2一12厘米,长2一10厘米,有细毛,多侧生。菌褶垂生,白色,密集,不等长。菌柄白中微黄,基部相连,整簇子实体如同一朵绚丽的金色朵。
蘑香味浓郁,感脆嫩,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养成分。在药用上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降压减脂和抗肿等疗效,因而被称为是“老天赐给人间的时尚美食”。金菇原为我国东北林区著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季安排金菇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2℃均可,以22-26℃最适,但不耐高温,40℃以上迅速死亡。子实体成与生长14-28℃均可,以20-24℃最适。据菌性特征,栽培以春秋两季自然温较适宜。春播3月接种,4-5月长菇收成;秋播9月接种,l0一11月长菇收成。
2、原料处理选择无霉烂棉籽壳或杂木屑为原料,拌以1.5%的生石灰调成石灰永;另加入3000倍的辛硫磷药物。培养料含水量掌握60%-70%,搅拌匀,整堆发酵3-5天,料温达到60-70℃,pH值7一7.5即可。
3、装料接种
袋栽:选用(20-22厘米)×55厘米的聚乙稀塑料袋装培养料,采取两头接种,并在中间离撒播2层菌种,然后针刺通气孔。每袋装干料1公斤,湿重2.3公斤,每瓶750克的菌种可接种4袋。
床栽:选择地势高,近水源的场地。搭好荫棚,整理宽1-1.3米的畦床,好排水沟。堆料前l天用1000-1500倍乐果乳或5%敌敌畏乳喷洒畦面及四周环境。堆料时在畦面上先铺1层5厘米厚的培养料,然后播1层菌种,依层堆料播种3-4层,并将剩余菌种撤于料面,用木拍平,稍加压实,再用报纸盖面,薄膜覆盖床面。整个堆料厚度20厘米,每米’用干料25公斤,菌种4瓶。菌种使用量一般占培养料15%左右。
4、发菌培养接种后进入菌丝发育阶段。袋栽的可重叠排放在事先过消毒的干。头3一4天温度控制在23-28℃发菌,但不可超过32℃,5天之后以22-26℃为适。春季温低时应加温培养,但要注惹通;秋初温高时应窗通降温。发菌培育阶段每天上午进,袋栽的注意翻袋。床栽的发菌期每2天揭膜通30分钟,当部分菌丝爬上土面时,将盖面报纸取出,进覆土2-3厘米厚,并将盖膜拱起以利通
5、出菇管理栽培式不同,管理法也有差。袋栽的过20一25天的培养,应把菌袋搬到出菇房或野外荫棚长菇。采取层架卧排或地立放。当袋状菌丝突起,并呈灰白色时,说明生理成熟,此时用刀将薄膜割2一3个出菇后2天即可现蕾,菇蕾初现时切忌喷水,待菇蕾大部分变成金黄时,进喷雾增湿,空间相对湿度85%即可。菇体发育期每天喷水l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95%,温度掌握20-24℃,温高时要喷水降温。金蘑对二氧化碳反应敏感,整个出菇期注意通。床栽的25天培养,菌丝体布满料面,应喷冷水,并拉大温差,5-10天即可现蕾。出菇期艘栽法掌握温度、湿度、通。夏季出菇期温高,可喷水降温,并加厚遮阴物,减少阳光辐射热能。
6、采收加工播种后35天左右即可收成。成熟标准:菇盖尚未展平时,即可整丛割下。管理得法,每簇一次可收300克,最大的500克。袋栽的收完头茬菇后,应摘除老及料面残留。收获2茬后,袋含水量下降时,应浸水补充水分。收获3茬后,也可采取袋野外埋筒覆土,还可长1茬菇。床栽的应松动覆土,让氧透入菌丝。上述2种栽培法,采收后均需停止喷水,生息养菌5-6天后,再喷水增湿诱蕾。在三个月的生长周期中一般可来3-4茬。采收的鲜菇应及时送往市场或脱水干成品。

食疗作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压、脂、萎、痢疾肥胖症患者食用。

长期食用,有降压、降低固醇含量的功能, 具有滋补强壮功效;治虚弱萎症(萎)、痢疾等;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