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病病理上为浸润整个实质、脊髓及软膜等多个部位的弥漫性病变。PCNSL的发病机制不明。大甲氨蝶呤的联化疗、放疗,结甲氨蝶呤注射能明显改善其疗效及生存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50岁,有免疫缺陷者发病年龄较早,如儿童期感染AIDS者发病高峰......
目录

疾病概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是一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病病理上为广泛浸润整个实质、脊髓及软膜等多个部位的弥漫性病变。PCNSL的发病机制不明。大量甲氨喋呤为的联化疗、放疗结甲氨喋呤鞘注射能明显改善其疗效及生存率。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病因前尚不清楚,较受重视的有以下4种说:

淋巴细胞恶性增生(25%):

中枢神经系统的原位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所致,但是,到前为止,研究并未发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肿细胞表型有所不同,所以,这种说尚无确切依据。

病毒感染(35%):

在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PCNSL患者中,病毒感染说较受重视,要是EBV,亦有疱疹病毒等,在很多免疫受限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中,可以发现较高的EBV的DNA滴度,EBV前被认为能起B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在流病的调查中,EBV的发生与Burkitt淋巴有很大的相性。

因素(20%):

细胞来源于全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而此种淋巴细胞有嗜中枢性,它通过特殊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产生这种嗜中枢性,并在中枢异常增生,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的B细胞活化标志如B5,Blast2,BB1均为阴性,而这恰恰与全身系统性淋巴细胞相反,同时,如前所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细胞表型并无不同,所以,这种说虽然已受到重视,但有待于进一步实。

中枢系统庇护(20%):

所有说认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之所以仅存在于中枢中,而无全身的转移,是因为中枢神经-液屏障产生的“中枢系统庇护所”效应,众所周知,-液屏障是由毛细皮细胞的紧密,连续的连接所成,它限制了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同时,它也限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来抗原与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的接触。

(二)发病机

1920年,Murphy和Sturm实验明了肉瘤可以在中存活,而脾脏的自身移植和肉瘤的移植同时进,则能抑制肉瘤生长,这说明了免疫细胞若能接触外来抗原,即能摧毁异体移植,同时,某些慢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能削弱免疫反应也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有者认为,-液屏障也能限制免疫效应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虽然这面的研究很少,但在某些疾病中,如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itis)和多发性硬化中可以得到明,所以,一旦恶性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系统后,它即能在蛛网膜下隙中播,而不显著地影响整个免疫系统。

者提出EBV感染某种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而在免疫功能正常人中,将受到免疫机制的限制,要是细胞免疫系统的限制,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细胞异常(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从而使得EBV起B细胞无限增殖产生肿,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受损加重了免疫缺陷PCNSL患者的疾病进展,在PCNSL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免疫系统缺陷患者的EBV病毒说受到了较多的肯定,而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各种说都有其不完善的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症状体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这要与肿生长部位和范围有,大部分患者都有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由于PCNSL的病变50%位于且为累及多,患者多表现为性格的改变,头痛,乏力,嗜睡,癫痫发作比转移的发生率低,这可能在明确诊断PCNSL时,病变较少累及易发生癫痫皮质区有,此外,有的病人表现为幻觉,幻视,幻听精神症状,亦可以表现为健忘,智力减退,症状的持续时间为几周至几个月,这与PCNSL的预后差有

免疫缺陷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有所不同,例如,AIDS患者多有精神智力面的改变,多系统的缺损的改变,多并发其他疾病,如病毒性炎,虫病,进性多白质病等。

前认为,在很多PCNSL患者确诊时,PCNSL已在中枢神经系统,约有25%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和50%的免疫缺陷患者在诊断为原发性中枢性淋巴时,已有多的浸润。

PCNSL的多的特性亦表现在淋巴的眼部浸润,在全身性系统性淋巴中,球后为最常见的浸润区域,而在PCNSL中,肿细胞常浸润玻璃体,网膜,或膜,裂隙灯检查下,房水中淋巴细胞增多可以确诊,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确诊时,眼部多有浸润的原因并不清楚,有报道竟高达20%左右,虽然有些病人有视力模糊,玻璃体浑浊的症状,很多患者并无眼部症状,所以,在PCNSL患者治疗前,应进全面而细致的眼部检查,PCNSL患者在眼部的病变首先表现为非特异性,单侧性葡萄膜炎,这种葡萄膜炎多对常规治疗无效,并发展为双侧性,80%的眼部淋巴患者都发展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所以,对于眼淋巴患者应进部CT或MRI,以明确有无PCNSL的发生。

仅发生于软膜和脊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较少见,脊髓性PCNSL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性下肢力减退,不伴有部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下肢的感觉障碍和疼痛,但是,液多为正常,软膜性PCNSL多表现为淋巴性膜炎,神经病,进骶综征,及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这与PCNSL的普遍表现有所不同,在通常情况下,PCNSL并不表现为软症状(如神经病,积水,颈神经痛),除非患者有相对较高的恶性液淋巴细胞增多情况,所以,这对于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这种患者可表现为恶性积水,而无实质病变,软膜性PCNSL的预后极差。

对于临床上有精神神经症状压增高等病变,CT或MRI等检查显示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可能,特是AIDS,各种免疫功能缺陷,低下和紊乱的患者,更应高度怀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可能,在诊断PC-NSL前,应尽量避免皮质激素的应用(除非患者有脑疝的危险),因为皮质激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患者有显著的细胞毒性,约有1/3的PCNSL患者对皮质激素的应用有疗效,表现在影像的检查上,为病变缩小,甚至部分病人的病变完全消失,得到缓解,即使影像检查阴性的患者,皮质激素亦可影响淋巴细胞的态,造成病理诊断的困难,如果患者迫切需要使用皮质激素,或当时未考虑PCNSL的诊断,仍需要定期检查CT和MRI。

如果肿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应考虑PSNSL的诊断,但是,某些非肿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类肉瘤病等,CT或MRI上也表现为高密度影,应用皮质激素后,病变可缩小,消失,所以,需进一步病理活检以确诊,前,最安全和简便的法为定向性活检,对于一个有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可在任何部位无险地进定向性活检,但问题是,通过定向性活检获得的肿组织较少,难以分辨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所以,还需要应用免疫组织标记和分子水平的技术(如PCR技术等)助诊断,如果定向性活检失败,可进活检。

此外,应进椎穿刺术进液的常规和各项生化检查,如液淋巴细胞数,PCR等,特是对于脊髓MRI检查怀疑软膜性和脊髓性PCNSL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部CT和MRI阴性,同时,这也能明确PCNSL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播程度,还应进眼部检查,明确眼部浸润的程度。

在PCNSL的治疗过程中,应复查部CT和MRI,以指导治疗和明确有无复发。

并发病症

此肿可伴有神经纤维病。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并发症,故需要与感染以及颅占位性疾病相鉴。严重病例可以出现视力丧失,与肿原发部位有,大多发生于视神经管的症状出现早而严重,一旦确诊本病,需积极治疗。

相关检查

1.外周:一般无明显变化。

2.液检查:约有1/3的PCNSL患者的液表现为恶性淋巴细胞增多,同时,可进κ和λ轻链的免疫组织型的检查和B细胞的PCR检查以帮助诊断。

3.影像检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为影像检查,如CT,MRI,PET,99mT-SPECT(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管造影等。

(1)管造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多为无管性,或少管性。

(2)99mT标记的SPECT扫描: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对于99mT的吸收有所增加。

(3)CT:在平扫CT中,90%的PCNSL患者显示等密度或高密度的病变,这与部其他肿有所区,如部转移等,CT平扫多为低密度病变,这可能是与PCNSL的病变基础为大量小淋巴细胞有,同时较之其他部肿,PCNSL较少起病变周围的组织水肿,注射造影后,90%的PCNSL患者在CT上增强,50%为均匀密度的增强,多位于皮质的凸部和部位置,约占75%。

(4)MRI:T1MRI上显现强信号,注射造影后,Ga-T1MRI显示比CT范围更大的病变。

(5)FDG-PET:可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和感染起的病变。

部分患者在CT或MRI注射造影后并不增强,这对于诊断造成困难,有人认为这与病变隐藏于完整的-液屏障下有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和免疫缺陷者的实验室检查也有某些区,最明显的为免疫缺陷者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免疫功能正常者,约为2倍(50%∶25%),此外,在免疫缺陷患者中,CT和MRI上多见一种特殊的环状增强(50%),而免疫功能正常者中少见。

4.双眼裂隙灯检查:房水淋巴细胞增多。

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询问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高压症状,有无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癫痫、失语、眩晕、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智力降低和为异常。尚应询问是否接受器官移植、是否为AIDS病患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2.体检:检查神经系统有无高压和损害或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

3.液检查:蛋白超过1.0/L,淋巴细胞在(0~400)×106/L,液离免疫细胞检查可增加阳性检出率。

4.CT和MRI扫描:CT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效应明显,室管膜下浸润时脑室周围增强。MRI可显示实质淋巴,增强效应明显,但不易显示蛛网膜下腔和玻璃体的病灶。T2加权对复发的小病灶有较好的诊断意义。

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应与全身性淋巴起的继发性中枢性淋巴相鉴,后者有中枢系统外的淋巴结淋巴组织病变,可进仔细的体格检查,象检查,胸部X线而明确诊断,对于比较隐秘性的病变,则需要进镓核素扫描,胸部和部CT,骨髓检查,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此外,其他部肿,如虫病,白质病等,CT和MRI的病变多为低密度可以鉴,或活检以鉴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和免疫缺陷的患者,诊断步骤有一定的差异,免疫缺陷的患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诊断更为困难,这种病人多伴发虫病和多发性白质病,且虫的特征性表现,多发性,小型环状病变,也是PCNSL的要表现之一,此类病人预后极差,生存期短,这些都使诊断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对于存在免疫缺陷,且怀疑PCNSL的患者,可进清弓虫抗体检查,或其他细菌,真菌感染,栓塞疾病的检查,如果检查为阴性,可病理活检,如果检查为阳性,可抗弓虫治疗,克林霉素和已咪胺腚治疗10~14天后,复查CT,若有改善,可继续治疗,若无变化,可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液科 肿科 肿科 肿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5%,具体据肿的性质而定

常用药品:苯丁酸氮芥 消癌平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一)治疗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的治疗,要有放射治疗,化治疗,手术治疗。据调查,对于PCNSL患者只进手术治疗,预后和生存率并没有改善,故前仅限于定向性诊断,和顽固性水肿的姑息治疗。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为皮质激素、放疗和化疗。前,术后放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平均生存时间为8~18个月。曾有实验报道,单独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与手术后放疗相比为4.6个月∶15.2个月。同时,据多个实验实,PCNSL患者的生存率与放疗量有一定的系。1967年,Sagerman实验表明,放疗量低于30Gy的治疗全部失败,而部分病人的治疗量较大,却得到缓解。Murray调查198例病人,54例量大于50Gy,其余病人小于50Gy,5年生存率前者为42.3%,后者为12.8%。RTOG在1983~1987年调查表明,有4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进部放疗,其中脑膜的放疗量为40Gy,体的量为60Gy,并在体周围增加了2cm的放疗范围。治疗结果为,平均生存时间为11.6个月,48%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28%为2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患者同时进脊髓的放疗,前有一定的争议。虽然,软膜性PCNSL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前并没有确切的实验明此种放疗优于部放疗。而且,同时进和全身脊髓的大规模放疗,也损伤了椎和盆的大量骨髓储备,这对随后的全身化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除非有确切的脊髓PCNSL据,一般不采取脊髓的放疗。   

虽然大量放疗对PCNSL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放疗无效或复发。在前文所提到的RTOG调查中,41例中有3例在中枢系统外有复发,1例眼部病变未能缓解。另有研究显示,在放疗治疗的病人中,92%未能完全缓解,其中83%有复发,9%有外的复发,而大部分复发的部位多不是原来的病变部位。所以,前有者提出利用定向性手术放疗技术,对病变进局部,更准确,更高量的放疗,以增加放疗对肿细胞的杀伤力。1988年,Howard和Loeffer对7例PCNSL患者的11处病变进了定向性手术放疗,其中8处病变在6个月后完全缓解,但是,所有患者都产生了部和脊髓的新病变。所以,定向性手术治疗对于复发的PCNSL患者有一定的姑息疗效,基于PCNSL高度浸润性,这种治疗并不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案。   

总之,即使仅使用高量的放疗(大于60Gy)对于PCNSL并没有显著的疗效。大部分病人有复发。

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的微环改变了PCNSL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有人认为PCNSL事实上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中枢系统不断地播病变,使得局部治疗无效。大量的事实表明,仅使用放疗和手术治疗并不能显著地除PCNSL。化疗在系统性淋巴的治疗中占有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对于PCNSL患者,由于中枢系统存在-液屏障,使得化疗产生很大的困难。-液屏障是由紧密的皮细胞连接所构成。

它限制了水溶性物质进入中枢系统,而且皮细胞的胞质空较少,不易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运送物质,再者,-液屏障中的皮细胞存在大量的线粒体,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能不断的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毒物质排泄出去。最后,大脑皮细胞能表达很高的抗药性糖蛋白(MDRP),也阻碍了细胞毒性药物进入中枢系统。

但是,仍有部分脂溶性或小分子性药物可进入,如亚硝基脲(nitrosourcil),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和5-氟尿嘧啶。此外,某些非脂溶性、非小分子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对于PCNSL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这可能由于在肿存在的区域,-液屏障可逆性的断裂,使得药物进入部。这种断裂不是绝对的,而是可逆的,即使在较大肿的中期,这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仍不如系统性淋巴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后,这种-液屏障可以得到修复,原来可进入的非脂溶性、非小分子药物而再次无法通过-液屏障,这使得治疗效果降低。   

化疗药物对PCNSL的治疗还有一个严重的副作用为神经毒性。在过去的小儿病的治疗中,放疗的同时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易产生远期的神经毒性。所以,在放疗的同时,应用化疗是导致这种远期治疗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在放疗前使用化疗的疗效优于在放疗后化疗。在波士顿的儿童中的实验显示,在放疗前使用顺铂化疗所产生的神经耳聋明显少于后者。所以,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通透性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治疗措施中化疗应先于放疗。   

首例PCNSL化疗是由Gabbai等者应用甲氨蝶呤(3.5g/m2),同时使用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对抗其副作用,3个疗程后,13例患者中,9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继之放疗(3000cGy),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Nerwelt等报道,运用环磷酰胺15~30mg/kg静推注,甲氨蝶呤1.5g颈动脉注射,并使用醇造成高渗使-液屏障破坏,同时以丙卡巴肼(甲基苄肼)100~150mg/d和地塞米松24mg/d,治疗共14天。16例病人中有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

后有6例复发,共9例病人进放疗(5000cGy),平均生存期为44.5个月。化疗药物的神经毒副作用很少。正常情况下,甲氨蝶呤(MTX)可通过-液屏障,而-液屏障的破裂可增加甲氨蝶呤(MTX)的量,也增加了甲氨蝶呤(MTX)对正常组织的破坏。所以,这种治疗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药物能发挥作用,一般不采纳。Deangelis等使用静注射甲氨蝶呤(MTX )1.0g/m2。

共2次,6次甲氨蝶呤(MTX)鞘注射(12mg),及大量ARA-C治疗22例PCNSL患者,其中无一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后给予4000cGy+1440cGy的放疗,平均生存期为42.5个月。Deangelis的治疗中无一例完全缓解,可能是因为甲氨蝶呤(MTX)的量较小。Masson等发现一例患者Synacthene 0.25mg,每4小时1次共2周,泼尼松1.5mg/(kg·d)共2周,逐渐减至0.5mg/(kg·d)共8周,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80mg 每8小时1次共6周,4个月后,病变完全消失。另有报道,对51例患者进CHOP案化疗,并以41.4Gy+18Gy的放疗,平均生存期仅为12.8个月。这种化疗的失败可能与化疗案的选择有,虽然CHOP案对于系统性高度恶性的淋巴治疗有效,但是,阿霉素是一种水溶性,大分子物质,很难通过-液屏障,即使-液屏障有一定的破坏。而且,蒽环类药物的毒性大,并能骨髓抑制使得环磷酰胺(CTX)的疗效降低。   

综上所述,化疗对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如何明确何种病人对化疗有效,化疗案的选择,鞘注射的时机和量,放疗的量,药物的神经毒副作用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特是AIDS患者,要是治疗原发疾病。大部分AIDS患者在确诊患有PCNSL时,一般情况极差,免疫功能低下,对放疗的敏感性差,且放疗的量不能太大,这些都使AIDS的PCNSL患者对放疗的疗效明显低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多项研究表明,AIDS的PCNSL患者应用放疗后并不能延长他们的生存期。但这并不是说这些病人不需要对PCNSL进任何治疗,有部分AIDS的PCNSL患者(10%)诊断为PCNSL时才发现AIDS,这些病人的AIDS发展相对较慢,预后较其他的AIDS的PCNSL患者好,对于这些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放疗。同时,放疗能显著地改善AIDS的PCNSL患者的神经症状,所以,放射治疗能作为一种姑息治疗(30Gy,10级的部放疗)。化疗对于AIDS的PCNSL患者的疗效前并不明确。   

(二)预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预后较差,如果未进任何治疗,生存期仅为3~6个月,治疗后可延长至15~45个月左右。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的预后优于免疫缺陷的患者。较高KPS指数,较低的年龄,男性,预后相对好。KPS≥70的生存期为21.1个月,而<70的为5.6个月;年龄<60岁的为23.1个月,≥60岁的为7.6个月。男性的生存时间为19.8个月,而女性为6.8个月。但是,在调查中,女性病人多为老年患者,KPS低,所以,性对预后的影响并不十分准确。

预防护理

预防

1、尽可能减少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要是针对可能导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各种因素进预防。前认为正常免疫监视功能的丧失,免疫抑制的致作用,潜在病毒的活跃和某些物理性(如放射线)、化性(如癫痫药物、上腺皮质激素)物质的长期应用,均可能导致淋巴网状组织的增生,最终出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因此,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避免药物滥用,在有害环境中作业时注意个人防护等。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情。

②、生活制注意休息、劳逸结,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养为。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物质、防腐、添加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多吃蔬果,理搭配膳食,注意养充足。饮食上可以多吃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味清淡、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蘑菇类食物,如苹果、子,香蕉子、黄瓜、西红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铰剪藤

下一篇 金龙胆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