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韭根

韭根百合植物韭的鳞茎,具有温中、行气瘀的功效。韭,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气味横卧,鳞茎,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扁平,长15-30cm,宽1.5-7mm。总苞2裂,比花序短,宿存;花序簇生状或球状,多花梗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白色或微带红色花被6,狭卵形至长披针,长4.5-7mm;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
目录

植物形态

韭,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气味横卧,鳞茎,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扁平,长15-30cm,宽1.5-7mm。总苞2裂,比花序短,宿存;花序簇生状或球状,多花梗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白色或微带红色花被6,狭卵形至长披针,长4.5-7mm;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长为花被的4/5,狭三角状锥;子房外壁具细的状突起。蒴果心形的果瓣。、果期7-9月。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韭菜鳞茎中中要含有蒜氨酸(alliin),蒜氨本身无抗菌作用,但在大蒜酶作用下可转变成大蒜辣素而显示强大的抗菌作用,抗菌范围广,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真菌,立克次体及阿米巴原虫也有效。

2.溶血作用 韭菜鳞茎中所含的皂甙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因皂甙与固醇的亲和力特强,可成分子物作用于红细胞表面尖脂质而破坏红细胞之故。

3.祛作用 皂甙能刺激粘膜,反射性地起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而显示祛作用。

化学成分

韭菜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

性味

辛,温。

①《纲》:温。

②《医林纂要》:甘辛酸,热。

主治

胸痹,食积腹胀,赤白带下,吐血,衄,癣疮,跌打损伤。

①《录》:养发。

②《本草拾遗》:捣汁多服,胸痹骨痛不可触者。

③《纲》:功用与韭相同。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诸癣。

⑤《医林纂要》:大补命,去瘀血,续筋,逐陈,疗损伤;加服之,回阳救急。

⑥《分类草药性》:治风热,消食积,明清昏,补遗精,止,清虚火,搽疮,熏蚁痒。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吐血及衄,又捣汁涂漆疮

用法用量

服: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或研末调

宜忌

阴虚热及疮疡疾患者忌服。

选方

①治少、小腹胀满:韭根汁和猪脂,细细服之。

(《千金》) ②治赤白带下:韭根捣汁,和童尿一夜,空温服

(《海上仙》) ③治鼻衄韭根、葱同捣,枣大,中,少时更著。

(《千金》) ④治五般癣疮:韭根存性,捣末,以猪脂油调,之,三度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韭菜

下一篇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