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鸡公柴果

鸡公柴果为忍冬科植物荚蒾果实,具有健脾的功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症状荚蒾灌木,高达4米;干后变黑色黑褐色或灰黑色;当年小浅灰黄色,多少有棱角,无毛,二年生小灰色,灰褐色或紫褐色。冬通常长5毫米以下,最长可达1厘米许,无毛,外面1对鳞片体长的1/3-1/2。纸质,卵状至卵状披针,稀卵形或椭卵形,长7-12 (-15) 厘米,端渐尖,基部,边缘......
目录

形态特征

荚蒾

灌木,高达4米;干后变黑色黑褐色或灰黑色;当年小浅灰黄色,多少有棱角,无毛,二年生小灰色,灰褐色或紫褐色。冬通常长5毫米以下,最长可达1厘米许,无毛,外面1对鳞片体长的1/3-1/2。纸质,卵状至卵状披针,稀卵形或椭卵形,长7-12 (-15) 厘米,端渐尖,基部,边缘基部除外疏生尖锯齿,上面初时中脉被长纤毛,后变无毛,下面仅中脉侧脉浅黄色贴生长纤毛,近基部两侧有少数腺体,侧脉6-8对,笔直而近并,伸至齿端,上面略凹陷,下面显著凸起;叶柄长1-1.5 (-2.5) 厘米,有少数长伏毛或近无毛。复伞聚伞花序无毛或稍被长伏毛,有极小红褐色腺点,直径2.5-4 (-5) 厘米,常弯垂,总花梗长1-2.5 (-3.5) 厘米,第一级辐射通常5条,生于第三级辐射上,有梗或无,芳香;萼筒长约1.5毫米,无毛和腺点,萼齿卵形,长约0.5毫米,钝形花冠白色,干后变褐色黑褐色,辐状,直径4-6毫米,无毛,裂卵形,长约2.5毫米,比筒长;雄蕊花冠几等长,花药,极小;花柱不高出萼齿。果序弯垂,果实红色,卵,长9-11毫米;核甚扁,卵,长8-10毫米,直径5-7毫米,有时则遥小,间或卵状,直径仅4-5毫米,凹凸不平,面扁平或略凹陷。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 (200-) 800-1650米山谷溪涧旁疏林或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北部、台湾广东北部、广西东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及陕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重庆歌乐山。

采收储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味

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管周细胞瘤

下一篇 鸡公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