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

骶尾部不仅容易发生畸胎,而且是恶性变多见的部位。全部患者恶性的发生率为10%~20%。新生儿畸胎中90%为良性。骶尾部畸胎多数属良性,体有完整的包膜。骶尾部畸胎的大小不一,患儿多有排尿、排便困难。有时可见部肿大,骶尾部可有肿块。由于肿多偏向一侧向生长,故部常显得不对称。有时肿会阴部膨隆突起。直肠受压或受牵扯者可有便秘大便失。常见肿的一部分呈囊性。骶尾部不仅容易发生畸胎......
目录

概述

骶尾部不仅容易发生畸胎,而且是恶性变多见的部位。全部患者恶性的发生率为10%~20%。新生儿畸胎中90%为良性。骶尾部畸胎多数属良性,体有完整的包膜。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骶尾部畸胎的发病病因尚不详。

二、发病机

畸胎分为成熟性、不成熟性及恶性三种。恶性畸胎少见。畸胎多呈结状,囊壁坚韧,肿部硬度不一致,可有囊变。包含3个组织,外层的神经组织、复层上皮组织牙齿,中层的、软、脂肪和结缔组织层的消化道腺体、甲状腺等。畸胎恶性度为Ⅰ级,恶性畸胎为Ⅲ~Ⅳ级。

临床表现

骶尾部畸胎的大小不一,患儿多有排尿、排便困难。有时可见部肿大,骶尾部可有肿块。由于肿多偏向一侧向生长,故部常显得不对称。有时肿会阴部膨隆突起。直肠受压或受牵扯者可有便秘大便失。常见肿的一部分呈囊性。肿破溃有细菌性感染时可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有巨大肿者可影响其母的分娩直肠指诊时可触及骶前肿物。恶性畸胎生长迅速,有进展性的便秘和排尿困难。

畸胎的生物特征之一是可以产生甲胎蛋白(AFP),但并非所有的畸胎都产生甲胎蛋白。恶性畸胎则像肝癌一样,甲胎蛋白的阳性率很高,达80%,其恶性部分要为卵黄囊癌。Tsuchia汇集19例恶性畸胎中17例为卵黄囊。卵黄囊肿产生甲胎蛋白已有人用免疫荧光抗体法从组织局部得到明。良性畸胎中约50%甲胎蛋白阳性。AFP检测对诊断甚有帮助。

并发病症

破溃可发生细菌性感染,患儿常有进展性的便秘和排尿困难。

诊断

畸胎的生物特征之一是可以产生甲胎蛋白(AFP),但并非所有的畸胎都产生甲胎蛋白。恶性畸胎则像肝癌一样,甲胎蛋白的阳性率很高,可达80%,其恶性部分要为卵黄囊癌。良性畸胎中约50%甲胎蛋白阳性。AFP检测对诊断很有帮助。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液AFP(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率高,有细菌感染时外周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2.其他助检查

X线平可见肿阴影。侧位像可见骶尾部有肿物影。钡灌肠可见直肠向前。静肾盂造影有助于明确肿的范围和部位有无转移,需做胸部、骼的X线摄影检查。

鉴别诊断

诊断中要注意与脊髓膜膨出相鉴直肠指检可触及骶尾畸胎在骶前有肿物,而脊髓膜膨出患者可清楚地触及骶尾

治疗

外科手术为首选疗法。必须把尾一并切除。尾上常常有肿细胞,若切除不彻底即使畸胎是良性也会复发。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尽快进手术,以免发生恶性变。手术中要特注意骶前动脉的处理以防出起危险。手术时要注意有无淋巴结的转移。手术切要远离肛门,以防粪便污染伤。骶尾部恶性畸胎除手术切除外,必须给予放射治疗和化疗法。

1.放射治疗

放疗量要据肿的范围和淋巴管造影所见。有时可参考静肾盂造影结果。注意放射线对于肛门、膀胱及皮肤的损伤,可能发生直肠膀胱的缩窄。

2.化疗法

不管畸胎是良性还是恶性均需给予放疗和化疗。如诊断时肿有转移,则应首选化疗法。可采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甲氨蝶呤(MTX)、氟尿嘧啶(5-FU)等。也可试用博来霉素、丝裂霉素(MMC)等。

预后

骶尾部恶性畸胎预后极差。卵黄囊癌对放射线敏感。术前和术后的放射治疗无论能否手术切除都应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切除完整的良性畸胎,预后较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