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胸腺瘤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将部分淋巴细胞分化成T淋巴细胞。胸腺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可发生良性或恶性肿,最常见的是胸腺,其他肿或类肿疾病还有:胸腺癌、胸腺囊肿胸腺脂肪胸腺增生等。胸腺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本身特有的症状——并综征。小的胸腺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肿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症状迁延时......
目录

临床表现

胸腺瘤胸腺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本身特有的症状——并综征。小的胸腺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肿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症状迁延时久,部分患者X线检查或某些患者在查体胸透或摄胸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被忽略诊断的胸腺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或有上腔静梗阻综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心慌气短,周身关节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的可能。

胸腺特有的表现是并某些综征,如重症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征、类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

检查方式

1.X线检查

可以显示纵隔增宽,前纵隔肿物影像,并可了解心脏影有无增大,组织有无浸润。

2.胸部CT或MRI检查

有助于了解肿侵犯范围、大小和心包情况,以利于分期和制定治疗案。

3.病理活检

治疗前活检做组织分类是必要的,因为纵隔肿种类很多,简单方法是,用针刺做细胞检查或特殊空针穿取组织分类更好。必要的胸探查取组织检查的同时,决定可否施手术。

诊断方法

X线检查是发现及诊断纵隔肿的重要法。胸部平正位相,胸腺常表现为一侧隔增宽或突向一侧胸腔的致密影,突向右侧多于左侧,也可见突向双侧胸腔。

胸部CT是先进而敏感的检查纵隔肿法,它能准确地显示肿的部位、大小、突向一侧还是双侧、肿的边缘、有无周围浸润以及外科可切除性的判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胸腺的病变包括畸胎动脉畸胎常发生在中青年,可无症状,或有反复发作的部感染,有时有咳出毛发或油脂样物的病史,X线检查肿块可有牙齿钙化影,囊性畸胎超声波检查予以确定。

纵隔肿误认为动脉,或将动脉误诊断为胸腺均有发生。在胸部侧位相动脉呈梭阴影,沿自室,胸透可见肿块呈膨胀性搏动,听诊可闻及杂音,二维超声检查可发现动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湍流频谱,胸部CT像可显示动脉局限性样扩张。诊断有困难时可动脉造影。

近年来MRI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对于心脏管畸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是区分纵隔肿与升(降)动脉敏感而有效的检查法。

并发症状

1.重症无力

长期以来人们即发现重症无力胸腺(或胸腺)有重症无力临床上可分为3型,如眼睑下垂、视物长久疲劳复视等为眼型;上肢伸不能持久、步稍远需坐下休息为躯干型;咀嚼吞费力,甚至呼吸麻痹延髓型。临床上最危险的是无力危象,患者呼吸麻痹必须人工助呼吸。

前认为重症无力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要因胸腺受某种刺激发生突变,多年来一直采用抗乙酰碱酯酶药物治疗重症无力,如吡啶斯的明,近年来又加用免疫抑制,如激素环磷酰胺等。

2.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胸腺并存疾病之一是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可为原发的,原因不清,也可继发于药物、感染和肿

3.肾病肾炎

肾病肾炎胸腺系尚不明了。肾病征可以是某些肿,如霍奇金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可能的解释是,胸腺小球肾炎的抗原抗体复成交叉反应。

治疗方式

1.治疗原则

胸腺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都应尽早切除。切除的恶性胸腺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2.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孤立无粘连的良性胸腺,完整摘除无困难,手术可顺利完成,但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时要充分估计困难。恶性胸腺须先探查,搞清肿与周围邻近器官系再解剖。胸腺位于纵隔底部,心脏与大管交界处;恶性胸腺向周围粘连浸润;肿增长时邻近组织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系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增厚,使之与管不易辨,这些均可造成术中误伤管而起大出

预防方法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键。同时应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则应该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