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肠平滑肌肉瘤

小肠平滑肉瘤起源于小肠壁的平滑组织。国资料表明,小肠平滑肉瘤约占小肠恶性肿的26.2%,仅次于小肠腺癌和恶性淋巴,位居第3位。肿可分布于整个小肠,各段的分布情况各家报道不一,但多数认为发生于空肠者较回肠十二指肠多见。小肠来源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平滑肉瘤最为常见。平滑肉瘤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病人,以40~60岁居多,平均年龄50岁左右。高发年龄60~70岁,男性略多。平滑肉瘤......
目录

流行病学

小肠来源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平滑肉瘤最为常见。平滑肉瘤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病人,以40~60岁居多,平均年龄50岁左右。高发年龄60~70岁,男性略多。

发病机制

平滑肉瘤生长过程中一部分可突入肠腔,但大部分肿突向肠腔外成较大包块或向肠壁外突出的哑铃型。

1.好发部位 平滑肉瘤可分布于整个小肠,各段的分布情况各家报道不一,但多数认为发生于空肠者较回肠十二指肠多见。国资料报告1033例小肠平滑肉瘤,发生于空肠者422例占40.8%,回肠298例,占28.8%,十二指肠207例,占20%,空回肠交界处83例,占8%,未定位23例,占2%。

2.病理小肠平滑肉瘤呈结生长,周界清楚多数有完整的包膜,呈偏生长;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亦可见到编织状纤维束;质软、易碎,个有蒂。常为单发多灶者仅占1~3%。

平滑肉瘤生长式,临床分为四型:

(1)腔型:约占65%,肿块突向肠腔呈半球状或球状,表面黏膜常有溃疡成,少数可带蒂肿块。

(2)壁型:约占15%。肿浸润肠管晚期可出现肠腔狭窄而出现梗阻症状。腔型肿体积一般不大,而出现症状比较早,要表现为肠套叠肠梗阻及出

(3)腔外型:约占8%早期可无症状,往往生长到相当大的时候才出现症状该型以部包块就诊的较多,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中可发生出及坏死,使肿部分呈囊性变表面黏膜溃疡发生率高,肿可破溃与肠腔相通,成隧道样瘘管,造成出,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偶尔肿浸润肠壁,造成缺、坏死及穿孔。

(4)腔外型:约占10%,肿向腔外突出,成哑铃状。

2.病理诊断 由平滑来源的肿,从病理上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有时较为困难,鉴要依据石蜡切于诊断标准,各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以每20个高倍视野出现5个核分裂象为恶性标准,超过5个核分裂象应诊断为平滑肉瘤;Ranchod认为每1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象大于3个为平滑肉瘤;Akwsri认为1/10HPF就可定为恶性;Berg认为不典型的核分裂象、核的多性及染色深是肉瘤的基本特点;据肿大小、细胞丰富程度核的异性及核分裂象的多少确定其良、恶性。一般以每25个高倍视野见核分裂象1~5个为低度恶性的平滑肉瘤核分裂象超过5个为平滑肉瘤

3.病理分级 细胞密度、细胞及胞核异性在细胞生长活跃区连续计算25个高倍视野(HPF)的核分裂数、肿边缘有无侵犯黏膜层及管、组织有无变性坏死及囊性变结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可将平滑肉瘤分为三级:

Ⅰ级:细胞密度中等,梭细胞为,部分细胞肥胖,有轻度异性,核分裂数多在2~8个/25HPF,平均为5个半数可见组织侵犯1/3可有肿坏死;

Ⅱ级:细胞多为高密度,细胞态不规则及肥胖细胞为,核染色质粗糙,胞浆较少,有中度异性,核分裂数多在10~20个/25HPF,平均为12个,2/3见周侵犯,半数有肿坏死或囊性变;

Ⅲ级:细胞密度高肥胖的杆状细胞及不规则细胞增多,出现巨核及多核细胞,有重度异性,核分裂数多在30~60个/25HPF,平均为45个,2/3见周侵犯半数有坏死及囊性变。

Ⅰ级预后较好Ⅲ级最差。

4.转移途径 极少有淋巴结转移,易发生转移至肝脏腹膜床种植。腹膜种植率为10~15%转移率7%。腔外远隔部位转移者较少见。

临床表现

平滑肉瘤的病程一般为一年左右。早期体小而无溃疡者常无症状,肿生长到一定体积或出时方症状

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部肿块和消化道出,可有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部分病人因肿刺激小肠分泌过多而有腹泻发热恶病质。有的因肿破裂而有腹膜刺激征。

1.腹痛 约一半以上患者诉有腹痛但部位和性质无特异性,多表现为隐痛或钝痛,腹痛无明显规律性

2.肠梗阻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肠腔变小,起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肉瘤随肠蠕动和肠容物向远侧推进,肠套叠,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可自缓解,并可反复发作呈间歇性。平滑肉瘤以腔外型多见,且体积较大,易肠扭转,造成绞窄性肠梗阻,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明显腹胀呕吐频繁无肛门排及排便

3.消化道出 较常见,多数为大便隐阳性或间歇性黑便。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平滑肉瘤可出现呕血。长期慢性失贫血

4.部肿块 有一半患者以部出现肿物为首发症状以腔外型多见。初起时由于小肠活动度大,系膜游离,肿位置不固定,多可推动,伴有肠套叠时肿可时隐时现。随着肿增大,活动度越来越小,甚至完全固定。肿块由增大的肿、粘连聚积的网膜和增大成团的淋巴结组成。

5.体征 查体时可发现贫血貌。部可触及肿块,其大小不一,可推动伴有轻度压痛。十二指肠平滑肉瘤常可触到位于右上的肿物。空肠起始部的肿在左上有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在其余空肠回肠的肿物因其活动度大而部位不定。

并发症

肠套叠、肠坏死和贫血等,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1.肠梗阻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肠腔变小起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

2.消化道出 较常见长期慢性失贫血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 镜下见细胞像平滑细胞,呈编织状排列,胞浆丰富红染可有钙化、黏液变性或玻璃样变。

2.液检查 可有血红蛋白降低沉增快。

3.大便隐试验 肿表面溃疡时大便隐可阳性。

其它助检查:

1.X线钡造影 尤其是小肠插管钡双重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腔型的肿检查时较易发现。造影对十二指肠部位肿诊断帮助较大,但对空回肠肿块由于肠袢盘影像重叠,一般的检查法不易发现病变。本病的X线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

(1)直接X线征象:①肿边界清楚,两端与正常肠壁之交角呈锐角,为或结样;②正“3”或反“3”征;③脐样或牛眼样龛影;④不规则隧道样瘘管通向肠腔外的体囊腔;⑤不规则的体囊腔钡和(或)影,立位可见、液平面或、液、钡三层阴影;⑥黏膜部分消失,部分呈弧或横;⑦肿组织影。

(2)间接征象:①局部钡通过快或呈不同程度受阻;②局部肠腔变窄;③病变局部肠袢和/或周围肠袢或器官受压移位;④近端肠腔不同程度扩张;⑤偶有钙化

2.CT扫描 部CT检查对诊断十二指肠空肠始部的平滑肉瘤有相当重要的意义。CT表现为与肠管相连的偏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直径通常≥5cm伴周围肠的推移肿块还可见到坏死造成的低密度区以及溃疡和瘘管成等由于肿管丰富,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有较大溃疡成并与肠腔相通时可见造影充盈或液平面,极少数肿钙化灶。肿可直接侵犯周围结构

3.肠镜检查 怀疑为近端空肠或远端回肠病变者可用小肠镜或结肠镜检查,且便于活检明确诊断,但只能用于观察部分小肠

4.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可显示肿管影,边界多较清楚。出量≥0.5ml/min时肠系膜动脉造影可显示造影逸出管外;出停止或出量<0.5ml/min时不能显示造影外溢,但有可能发现管丰富的肿

5.99mTc显像 出速度仅为0.05~0.1ml/min时,该技术即能测出放射性核素从管逸入肠腔,对于小肠性出检出率高,但定位率低。

6.剖探查 小肠平滑肉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原因不明的腹痛消瘦及黑便史检查部有活动性肿块,大便潜阳性时,即使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亦应考虑为小肠恶性肿,特平滑肉瘤的可能性。应及早进探查。临床资料显示约有1/3的病人需手术探查才能确诊。

诊断

小肠平滑肉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疾病40岁以上,临床有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胀部肿块和(或)消化道出,或有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腹泻发热恶病质等,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体检右上或左上有边界不清的肿块,活动度较大而部位不定者大便隐试验阳性,而X线未发现异常应高度怀疑小平滑肉瘤。临床确诊要依据组织病理诊断。应及早进探查。临床资料显示约有1/3的病人需手术探查才能确诊。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平滑肉瘤应与胆囊疾病相鉴 回肠平滑肉瘤在女性应与卵巢相鉴;有些囊性为平滑肉瘤易误诊为肠系膜网膜囊肿。

2.小肠平滑良恶性的鉴 平滑平滑肉瘤的预后然不同,但两者的鉴有时相当困难。黄宗海等建议小肠平滑恶性标准为:①细胞核分裂数≥2/25HPF,超过5个则可诊断为平滑肉瘤;②细胞轻度以上的异性;③细胞密度在中度以上;④细胞对周围组织浸润;⑤体直径≥6cm;⑥肿伴坏死及囊性变。有①加上后面任何一项,或无①而有后面三项则要考虑恶性的可能。

治疗

小肠平滑肉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要手段,术中应作冻切。一般以肠段局部切除为宜,肿一般不转移至淋巴结故不必淋巴结清扫,仅作相系膜的扇形切除即可。

如肿已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粘连,不应强分离,应同时并切除与之相连之脏器或组织平滑肉瘤均有完整的包膜,但此包膜很薄,易破,一旦破裂,肿组织极易发生落性种植扩,造成手术后复发故操作时应十分仔细、轻柔,避免使包膜破裂。如肿已破裂种植,有远处转移,亦不要轻易放弃手术,应争取作姑息性手术,可能时将原发灶切除同时耐地逐个清除可见的肿,以减轻负荷,术毕用馏水浸泡腔并腔化疗。

十二指肠平滑肉瘤好发于降部与升部交界处的外侧壁,有时肿可相当大,但楔形切除肿基底部的肠壁即可,一般不必作十二指肠治术;有时肿基部靠近十二指肠侧壁,或与腺难以分离时,可十二指肠切除术。

对于术后复发的平滑肉瘤最终会发生转移。对于单个转移灶可局部楔形切除对集中在一处的多个转移灶可部分切除术。对在多发结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有时过一次转移灶切除术后,再次出现转移,可考虑第二、第三次转移灶切除术。

平滑肉瘤对放疗不敏感,化疗尚缺乏有效药物,有报道选用达卡巴嗪(三嗪咪唑胺)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等药物治疗,国外用链霉素对平滑肉瘤有一定的疗效。另外亦可给予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等综治疗。

预后

平滑肉瘤一般转移较晚,部分病人可带生存1~2年甚至数年之久,对其复发病例可考虑多次手术,积极治疗下5年生存的仍较多。由于诊断比较困难,病人接受治疗多数较晚,手术达到治者也较少,故预后较差。死亡原因要是转移。因为平滑肉瘤组织极易在术中落种植术后复发的机会较大。手术后应每3个月进复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