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胸主动脉瘤

动脉不是真正的肿,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膨出,出现的像“子一样”的改变。动脉指的是发生在动脉窦、动脉动脉弓或降动脉动脉,是退性变,胸部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呈样突出。动脉是退性变,胸部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呈样突出。病因可以分: 1、动脉壁脂质沉积硬化,弹力纤维破坏; 2、梅毒、细菌感染; 3、创伤; 4、先天性。 动脉......
目录

概述

  动脉是退性变,胸部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呈样突出。病因可以分:

  1、动脉壁脂质沉积硬化,弹力纤维破坏;

  2、梅毒、细菌感染;

  3、创伤

  4、先天性。

  动脉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是指动脉壁全层为体;假性是指壁由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

  临床症状: 疼痛,常因压迫周围组织器官起。

  其次为压迫症状:嘶哑声音,呼吸困难,头、颈、上肢浮肿、颈静怒张,咳瘫痪等,动脉很大时可以外突产生胸壁波动性肿块。

  体检时,可见到波动性肿块;伴动脉不全者可于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期杂音,舒张期压下降,压增大,电图呈左室肥大。

  诊 断: 50岁以上者以动脉硬化性为,先天者常在年轻时即发现,梅毒动脉,注意冶游史,外伤动脉均有明显外伤史。有疼痛,及压迫各脏器的症状。体检时有胸部波动性肿块,如伴动脉不全者,可在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期杂音,配X线检查及动脉造影可以确诊。

  助检验: X线检查,记波,逆动脉造影。

  电图:可见室肥厚,冠状动脉不足。

  超声动图可以帮助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及类

  治 疗: 对症治疗后手术治疗。

介绍

  动脉不是真正的肿,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拔出,出现的像“子一样”的改变则称为动脉动脉指的是发生在动脉窦、动脉动脉弓或降动脉动脉

  真性动脉早期通常没什么症状,当体长大后由于压迫而成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发音或困难等,晚期可出现咳或大量呕血,并可能窒息休克而死亡。

  疼痛:疼痛的地多在胸部,可能为撕裂剧痛,比如动脉夹层动脉;可能为钝痛,可以是持续性的;也有的会随着呼吸或活动更加剧烈;可向左肩区、上肢或脖子等处放射。

  由于功能不全而气短气急;由于冠状动脉不足可以绞痛。当动脉夹层动脉直径大于6厘米时,极易发生体破裂而死亡,其中夹层动脉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

描述

  约80%的动脉是继发于压病动脉粥样硬化,14%是由于梅毒起,其他的原因包括先天新因素、马凡氏综症及胸部顿挫伤。大多发生于6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10:2。动脉的患病率占动脉的20.3%—37%。

  动脉可分为:1、动脉,从动脉起,至无动脉起始部止,可并发动脉不全。2、动脉动脉,从无动脉至左锁骨动脉。3、胸部降动脉,从左锁骨动脉起至膈肌一段动脉。4、胸部降动脉下端,从胸部降动脉下端至动脉上端。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降动脉动脉动脉弓及胸动脉

体征

  1、在体对临近器官无明显压迫,牵扯或破裂之前,大多数动脉可无症状,于胸摄时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的大小和部位有

  2、胸痛:市动脉最常见的症状,一般不严重,多为胀痛或跳痛,系动脉膨出增大、牵拉或压迫周围组织起,压迫侵蚀胸骨肋骨椎及神经时,疼痛可加重。若出现撕裂样剧痛,可能为体扩展,濒临破裂。

  3、压迫症状动脉压迫气管气管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以及气管气管偏移,压迫食道可出现困难,压迫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临近血管受压可出现动脉狭窄或上腔静症,头管阻塞可

  4、破裂:可能是该病首发的症状,液流入纵隔障、胸膜腔、气管气管或食道,均可致命。病变累及动脉时可产生动脉不全,严重时出现衰竭。

临床

  本病发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和体征,至后期由于动脉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症状,其临床表现由于动脉的大小、状、部位和生长向而有不同。如动脉压迫气管气管咳嗽气急肺炎不张;压迫食管困难;压迫神经起声音嘶哑;压迫神经膈肌麻痹;压迫上腔静和头起上肢及颈部、面部、上胸部浮肿;压迫胸骨胸痛

病因

  其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梅毒性、先天性、创伤性及感染性。其中以动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理

  动脉,为动脉某段管腔的病理性扩张。病理解剖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真性动脉是管腔的扩张,据其状又可分为囊状、梭或混。假性动脉动脉破裂后成的肿,周围包绕纤维结缔组织而非动脉管壁。

生理

  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中层弹性纤维断裂,管壁薄弱,不能耐受动脉流压力而发生局部膨大,动脉。由于动脉承受的流压力较大,使动脉逐渐扩大,并可压迫临近器官,甚至侵蚀胸骨肋骨或向体表膨出,成为搏动性肿块。在膨大的部,流减慢,成涡流,可产生附壁栓。患者可因动脉严重压迫重要脏器或破裂而死亡,囊性的动脉较梭的更容易破裂。

影像

  1.X线表现:

  (l)纵隔阴影增宽或成局限性块影,至少在某一个体位上,与动脉某部相连而不能分。一般动脉位于纵隔的右前,弓降部和降动脉动脉多位于左后

  (2)肿块或纵隔增宽阴影可见扩张性搏动。

  (3)壁有时可有钙化

  (4)体(尤其囊状)可压迫侵蚀周围器官,例如压迫椎或胸骨的侵蚀性缺损,有助于动脉的诊断。

  2.超声动图:

  可显示动脉某段的梭和囊状扩张,并可直接测量其径线,还可显示动脉附壁栓的情况。

  3.CT表现:

  不仅可显示动脉的存在和壁的钙化,还可测量其宽径。对比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附壁栓及其范围。动脉弓部连续扫描,对明确该部动脉与头动脉系也有一定帮助。

  4.MRI表现:

  不用对比可显示动脉脏、管壁及其与周围组织系,能直接摄取横断、冠状、矢状等任何层面图像,对立体地把握动脉态、大小、范围以及与动脉分支的系有重要意义。

  5.管造影:

  以动脉造影为宜,可直接显示梭或(和)囊状动脉及其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动脉分支受累情况。

诊断

  胸部X线(后前位及左侧位)十分有用,可显示大多数动脉,透视有助于与其他纵隔肿物相鉴。但有些动脉甚小,尤其是囊状动脉破裂后在X线中难以发现。所有准备施手术的术前均应进动脉造影,因其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的大小范围。数减影管造影(DSA)有可能替代动脉造影,但它对小动脉的显彰较差,且易受运动的影响。CT增强扫描可显示动脉及降动脉,有助于诊断。二维超声检查对动脉(尤其是降动脉)的诊断准确性不如动脉食管UCG—TEE则对动脉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MRI对动脉可作出可靠的诊断。

治疗

  手术修补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是否要施手术取决于动脉的大小、部位、有无症状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横径<5cm的动脉极少破裂,而>10cm者常破裂,有疼痛或压迫症状提示破裂的可能性大。若患者有巨大动脉,尤其有体扩张,或压迫临近器官而出现症状时,应紧急手术。由于动脉不全或动脉衰时也需须进手术。若体小,无症状,则并不急于手术。动脉横段手术的危险最大,因为手术需要体外环完整的分馏。动脉降段手术危险相对较小,而动脉升段手术的危险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大多数老年人不应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每4—6月做一次胸部X线检查。对于扩张<8cm的无症状者可采用保守疗法。不应选用增加心脏排出量和扩张管的药物,可以选用β受体阻滞钙通道阻滞

  预后:长期随访,5年死亡率为50%,10年死亡率为70%,半数死于有心血管病,三分之一死于动脉破裂。死亡率与动脉的部位无。若患者高龄,动脉>6cm,伴发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则死亡率增高。

预防

  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

预后

  动脉的自然病史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动脉膨大的速度和破裂倾向。有或无动脉症状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症状的病人预后比无症状者差,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可迅速破裂或死亡。有报道,未外科治疗的动脉患者l,3和5年生存率分为65%,36%和20%。动脉的大小和动脉膨大的速度也是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直径>7cm的动脉较直径小的更易破裂。动脉常伴有严重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许多病人在动脉破裂之前就死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  长期随访,5年死亡率为50%,10年死亡率为70%,半数死于有心血管病,三分之一死于动脉破裂。死亡率与动脉的部位无。若患者高龄,动脉>6cm,伴发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则死亡率增高。

安全提示

  1、发生于40岁以上的壮年人,男女之比为3:1~10:1 ;

  2、注意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进放松训练,防止睡眠紊乱,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低盐低脂,加强养摄入,戒烟戒

  3、康复出院后,应听从医生的指导,监测压,定期复查。

护理

  一、 恐惧

  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负责医师和护士,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

  2、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感受,并耐倾听。

  3、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进有效、可靠、肯定的答复。

  4、在病人面前要镇静,用平静的语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知识,说明术前相检查、治疗、护理的的和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作,消除其恐惧理。

  5、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对病人更、更体贴,避免对病人表不愉快的情绪,以解除除病人的孤立无助感,增强其对诊治效果的信

  二、自理缺陷

  1、多与病人接触,了解其生活习惯和以往自理能力。

  2、协助病人完成洗漱、进餐、沐、排便等生理护理。

  3、术前指导、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4、给病人进理疏导,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认识自我能力,克服依赖他人的理障碍。

  5、将常用物品如杯、杯、毛巾、尿壶、便器等,放在病人伸手可及的地

  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帮助病人受压部位垫圈或提供垫床。

  2、每天用红花樟脑按摩部及突处数次,以促进局部环。

  3、保持床单位干、平整无皱、无渣屑。

  4、协助病人使用大、小便器,切忌拖拉病人。

  5、对腹泻者,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肛周涂以少许植物油或氧化锌油膏保护局部皮肤。

  6、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少纤维素饮食。

  四、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口腔粘膜/组织改变的危险因素。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消除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3、术后每天进口腔护理2-3次。

  4、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漱数次。

  5、干裂者可涂少许石蜡油保护。

  6、咽喉部干、疼痛者,给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3次。

  7、提供温度、软硬度适宜的饮食,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过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饮食。

  五、潜在并发症--切感染

  1、室保持清洁、空新鲜,每天窗通2-3次。

  2、保持床单位及病人衣裤的清洁、干,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切料干、固定,一旦渗湿、污染,及时换药,并观察切情况。

  4、保持切流管固定、通畅,流袋低于切平面,并观察和记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更换流袋,每天1次,冬季隔天1次。

  5、监测体温、搏、呼吸及皮肤健康状况。

  6、改善病人养状况,提高病人抗感染能力。选择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少渣的饮食,必要时补充白蛋白。

  7、实保护性隔离措施,限制探视人数。

  8、各项治疗、护理严格执无菌操作。

  9、医嘱选择抗生素,必要时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潜在并发症--大出

  1、病人宜卧床休息,取仰卧、下肢屈位,降低部张力,从而减轻对体的直接压力或对的牵拉力。

  2、嘱病人避免突然坐起、强烈扭上身、突然弯等动作,减少或避免发出的诱因。

  3、劝慰病人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兴奋和悲伤,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心血管活动增强,诱发体破裂或重建破裂而大出

  4、保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医嘱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并观察其效果。

  5、向病人交待预防感冒的重要性,防止突然剧烈咳嗽打喷嚏压增加。

  6、术后3天始服用缓泻,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7、备好抢救用物及药品,随时准备抢救。

  8、疑体破裂,立即用带加压包扎,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送手术室急救。

  七、潜在并发症--无菌性腹泻

  1、手术2周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切良好,应逐渐停止使用抗生素和抗霉菌药物。

  2、便后及时用温热水清洗肛周,保持局部清洁、干

  3、肛周常受大便刺激出现红肿时,用石蜡油或氧化锌油膏保护皮肤。

  4、采集健康儿童大便,用生理盐水搅拌均匀,由肛门通过肛管注入肠腔,提供正常菌群,每天1-2次,直至病人肠腔菌群恢复正常,大便成,排便逐渐规律为止。

  5、鼓励病人多进高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必要时医嘱静补液、补充白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