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癌
概述
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可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病理分类有黏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按疾病分类分为腮腺癌、颌下腺癌、舌下腺癌、小涎腺癌。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
病因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症状体征

1.腮腺癌
几乎所有患者均因发现耳下或耳前肿块而就诊,生长快慢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各异。可伴有局部疼痛、皮肤受侵、面神经麻痹、少数患者肿瘤还可侵犯下颌骨升支、乳突及中耳腔,还有少数肿瘤可侵至颅内和颞下窝及咽旁间隙。腮腺癌主要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2.颌下腺癌
以局部疼痛、发现局部肿块多见,常与口底肌群粘连、固定,少数可侵犯颌骨、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的下颌支。
3.舌下腺癌
以腺样囊性癌最为多见,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及恶性混合瘤少见。临床表现为舌下腺肿块、质地较硬、可伴有疼痛。常侵犯口底肌肉及颌下腺,还可侵犯舌及下颌骨、舌神经及颅底。
4.小涎腺癌
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腺癌和恶性混合瘤次之,另外还有其他表皮样癌和腺细胞癌。临床症状与发生部位有关,上腭是多发部位,可伴有疼痛,肿块固定,表面黏膜完整,可侵犯硬腭或软腭,还可侵犯牙龈、牙槽骨,甚至向上侵犯颅底。
检查化验
1.涎腺区肿物,早期可类似良性肿物表现,晚期出现生长加速,肿物固定,疼痛,面瘫,区域淋巴结肿大等。
2.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外溢。
3. 辅助检查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涎腺区肿瘤一般不主张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因其部位深在,活检较难取到病变组织,且活检时切开易导致扩散,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而且涎腺区肿瘤不管其是良性或恶性皆选手术治疗,所以一般除在术前检查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外,可在手术时冰冻切片检查确定肿物性质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后根据肿瘤的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但切勿以后二者作为主要治疗临床上因此而丧失治疗时机者并不少见。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预防
涎腺癌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