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
形态特征
鸡枞,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鸡枞Collybia albuminosa (Berk.)Petch。以子实体入药。又叫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鸡枞菌、鸡脚麟菇、蚁枞、伞把菇等,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
黔西南的鸡枞又分独鸡枞和窝鸡枞,独鸡枞就是生长出来只有单独的一朵的那种,而窝鸡枞生长则是成片的,故当地人管这种鸡枞叫窝鸡枞。
至今都没人能研究出鸡枞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人工无法栽培,这也是鸡枞虽然好吃但无法量产的原因,立夏以后,黔西南及周边少数地区陆续有鸡枞出,但尤以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前后和七月十四的月半节前后出得最多最集中。
在中国,鸡枞仅西南、东南二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其中以黔西南所产为最佳,也最多。鸡枞以黑皮和青皮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黄皮、土堆鸡枞、鸡枞花。
营养价值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镁、铁、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灰分、核黄素、尼克酸等成份。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枞中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人体需要补充磷时,可常吃鸡枞。
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园漫录》记载,“鸡纵,茵类也。 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乾,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
鸡枞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形,色黑褐或微黄,菌摺呈白色,老熟时微黄,有独朵生,大者可达几两,也有成片生。烹制食用,切片肉质酷似鸡白肉,且有鸡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鸡枞。鸡枞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鸡枞不仅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鲜鸡枞味道鲜美,清香中透甘甜,但不易保存。鸡枞体丰肥,肉质细嫩、洁白如瑕,炒食、清蒸、串汤做菜清香四溢、鲜甜可口;油炸更为香脆爽口、回味无穷,故为古今中外颇为赞美的珍贵食用菌。
食物名称 | 鸡枞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6 千卡 |
蛋白质 | 2.5 g |
脂肪 | 0.2 g |
碳水化合物 | 2.5 g |
不溶性膳食纤维 | 1.3 g |
钠 | 3 mg |
镁 | 8 mg |
磷 | 38 mg |
钾 | 102 mg |
钙 | 4 mg |
锰 | 0.12 mg |
铁 | 1.8 mg |
铜 | 0.58 mg |
锌 | 0.46 mg |
硒 | 0.1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2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25 mg |
烟酸(烟酰胺) | 5.5 mg |
分析
2.它内含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
3.鸡枞的另一特点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补磷人士的佳肴。
食疗
鸡枞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且它具有丰富营养,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鸡枞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它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中医认为鸡纵性甘味寒,有健脾益气,开胃提神,止痛消肿之功效,是治疗痔疮的极理想食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益胃、清神、治痔。”中国已有2000年食用史,名称始于《庄子》,名扬于明代。
现代医学发现,鸡纵除对痔疮有特效外,还能预防肠癌、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是防治久泄不止、食欲不振、水肿不适的理想佳品,同时也是美食家们所需要的集香鲜、脆嫩、滑爽于一体的美食佳品和保健品。
适用人群:是老、少、妇、弱的理想滋补食品。性味归经:甘,寒。
适用量:每次30克。
繁殖栽培
菌丝体的液体培养
⑴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分析
华西医学大学生物系(赵呈裕等,1988)曾对鸡枞菌采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并对所培养的菌丝体进行成分的分析,其要点及结果如下:
所用菌种系采自四川西昌,经组织分离并经提纯获得的菌株。所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蔗糖2%,硫酸镁1.5%,磷酸二氢钾0.3%,维生素B1每100毫升1毫克。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硝酸钠0.3%,氯化钾0.05%。多胨2%,其余同配方1。以上各配方PH调至6。
三种液体培养基配方,灭菌后接入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在温度26,振荡速度为11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培养36小时后测定菌丝体干重,测定结果是配方①的菌丝干重为805克/升,配方②为11.5克/升,配方③为10克/升。再继续培养24小时,生物量开始下降。
收集干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结果是:蛋白质含量49.2%,脂肪805%,碳水化合物10.8%,灰分3.9% ,钙每100克36.8毫克,磷每100克15.0毫克。每100克干品中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31.76克,其中人体8种必须氨基占15.15克。在18种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为3.29克,其次是异亮氨酸3.23克,再次是天门冬氨酸2.59克。
人工栽培
⑴:纯种的分离和培养
① 母种 分离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蚁巢2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灭菌‘接种后在18±1℃下培养286小时,菌丝长满管。菌丝浓密,粗壮,洁白,匍匐型(赖井平,1993)。
② 原种,栽培种 比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1〉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料与蚁巢浸出液之比为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3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较壮。〈2〉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蚁巢土25千克,石膏1千克,糖1千克,料水比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约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0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健壮(〈1〉〈2〉赖井平,1993)。
③ 菌种保藏鸡枞菌菌丝体在温度低于8℃的条件下,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不适合在冰箱低温保藏,一般多采用常温保藏,具体做法是,按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装料时要比平常稍微紧些,灭菌后接入母种,在18℃左右培养,当菌丝向下吃料至4~5厘米时,用牛皮纸包好棉塞,套上干净纸袋,置阴凉保存,可保存5~8个月。
鸡枞,作为云南特产的一种野生菌,是当地人最为喜爱的一种珍惜食品。但由于鸡枞仅在夏天雨季的山林里出产,价格自然很高。此间有消息称,近日昆明成功实现了鸡枞的人工栽培。记者29日前往昆明官渡区福保村人工鸡枞培育基地采访了这一道人工的“山野佳肴”。
保健食谱
1.鸭子洗干净后,去掉屁屁还有头颈处的皮,一则很油,二则发现颈部淋巴较多懒得一一剔,所以干脆剥去这段皮。2、一点油爆香姜后将剁好的鸭块下去翻炒,要一直翻炒到水分都干了,皮里的油都开始往外滋的时候,再翻炒一下将油逼出后,入料酒再炒,再次烧干后,加水没过所有材料,并加一颗八角,大火煮开。
3.开后用锅铲将上面的浮沫撇去,转中火煮至一半水时,将上面的浮油都撇出装在小碗里就是鸭油,可以拿来煮面、滚汤用。加老抽、盐继续煮,煮至剩三分之一汤时,加糖,再大火略收收汁要留些汤汁拌啥都好,关火,超级下饭又香的红烧鸭子就。
一、原料:鸡枞菌干片25克、猪肉片200克、精盐、味精、姜片、葱段、蒜片、水豆粉。
二、 作法:
1、鸡枞菌干品用温水浸泡约1小时,洗净伞帽与菌干分开,制成块状。
2.锅内注入高汤,煮沸时放入鸡枞、精盐、姜片、蒜片、调好汤味,约20分钟后加入用盐和水豆粉拌匀的肉片,并轻轻拨散,不使粘连,待锅内沸腾后加入葱段、味精混匀即成。
一、原料:树蕃茄三个,油鸡枞一碗。调料:盐、鸡精、香油、香菜段、青红辣椒丝。
二、制法:
相关新闻
鸡枞是云南特产,因为它雨季生长在蚂蚁窝上,故名又称蚁枞。它富含磷、钙、铁、蛋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养分而名贵。
记者到此采访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用框子采摘新培育出来的人工鸡枞。科研人员李本春从苗床上拿起一袋即将要采摘的鸡枞对记者说,这一袋基质包里内容丰富,包含了野生鸡枞所需的各种生态原料,其为重要的是蚂蚁洞穴土。人工培育出来的鸡枞经科研部门检测,无论是口感还是质感和野生的完全一样。它生长的环境空气、湿度也和野生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时间一年四季都能培育,病害减少。时间比野生的缩短了近一倍。
鸡枞为何能在此栽培成功,福保文化城总经理肖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项科技成果,为了培育它,福保村先后花了5年时间,聘请国内著名的12位农业、生物、科技专家,先在实验室里培育,随后又拿到昆明西郊团结乡的荒山荒坡上试种成功。福保村通过循环利用林业、农业作物下脚料,将其变废为宝。并在村里规划建设起一个20亩地的云南野生菌种源繁育基地。初步形成集特色野生菌种植、有机饲料加工、畜禽养殖、有机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有机肥料加工、沼气发电为一体的生态度示范园区。下一步准备把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拉长,把碳排放、土地立体化利用、农特产品博览、现代物流、有机农庄、农业公园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