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肠腺癌

小肠腺癌原发于小肠黏膜,由黏膜黏膜下向层、浆膜层发展同时向周围扩展。小肠腺癌侵犯肠管的长度一般仅4~5cm很少超过10cm的,故临床上很少出现因部包块就诊者。国文献统计小肠腺癌为小肠恶性肿的第二位(34.5%),国外文献报道占第一位(35.0%),几乎相同。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常见(国占49.7%,国外为43.4%);位于空肠者国为18.6%,国外为39.4%;回肠腺癌国占31.7%国......
目录

流行病学

文献统计小肠腺癌为小肠恶性肿的第二位(34.5%),国外文献报道占第一位(35.0%),几乎相同。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常见(国占49.7%,国外为43.4%);位于空肠者国为18.6%,国外为39.4%;回肠腺癌国占31.7%国外为17.2%。进一步分析发现十二指肠腺癌中以乳头周围癌最常见,占65%鶒乳头上部癌为20%,乳头下部癌15%。空肠腺癌多见于近端空肠,86%位于Treitz韧带60cm的范围回肠腺癌多发生在远端回肠回盲瓣40cm的范围。另一面,在十二指肠恶性肿中,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国为63.7%,国外高达76.6%。

病因

小肠腺癌

危险因素和地理分布传统的观念认为与结肠癌相似,但近期欧洲多中的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饮和某些职业有而与吸烟无。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克罗恩病、乳糜泻(celiac disease)、神经纤维病(neurofibromatosis)、尿转向术(urinary diver-sion procedtlres)[如回肠膀胱术(ileocystoplasty)]小肠腺癌的发生与结肠癌的腺瘤-腺癌序列相似,腺瘤是常见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息肉病(FAP)癌变最为多见。

但临床观察发现65%的十二指肠腺癌发生于Vater壶周围区域,22.5%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近侧的壶上部,亦以降部为。壶部癌发生率高的原因未明但壶区域标志着前中原肠交接部位很可能此交接区域黏膜对发生疾病的抵抗力不如十二指肠的其他部位。也有人认为十二指肠空肠近端的腺癌或许与胆汁中的某些酸(如酸、原酸等)在细菌作用下的降解产物与致癌作用有

长期Crohn病可以发生腺癌(发生率3%~60%),部位以回肠,Crohn病的癌变危险性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出300~1000倍。据报道,有30%左右的病例鶒,肿发生于因Crohn病进旁路手术的肠段乳糜泻和大肠癌切除术后的病例小肠腺癌的发生率比正常对照人群明显增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Gardner综征的病例发生十二指肠腺癌的可能性亦比正常对照人群明显增高。

小肠腺癌的发生常伴有基因改变,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Sutter报告6例小肠腺癌中有5例存在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的点突变;Hidalgo发现5%~10%的腺癌细胞有p53蛋白过表达,且表达强度与小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明显相

发病机制

小肠腺癌

1.病理小肠腺癌原发于小肠黏膜,由黏膜黏膜下向层、浆膜层发展同时向周围扩展。小肠腺癌侵犯肠管的长度一般仅4~5cm很少超过10cm的,故临床上很少出现因部包块就诊者。

(1)大体态:大体病理标本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环状浸润的腺癌鶒:亦称为狭窄型病变沿肠管横轴环生长,最后成环病变,肠腔缩窄,肠壁增厚变硬,易于起肠道的狭窄梗阻

息肉状的乳头状癌:较多见,向肠腔突出,易于肠套叠,并可逐渐浸润肠壁造成环状狭窄。

溃疡型癌:随着病变向深层发展时,黏膜出现糜烂,继而破溃,溃疡。此型易起慢性消化道出甚至穿孔腹膜炎;亦可能在穿孔前,邻近肠管间已粘连,故穿破后与之相通瘘。

(2)组织态:镜下特点是成大小不等、状不一的腺体结构。增生的腺体有时非常密集,以致互相贴近,其间难以见到间质的存在。腺体的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较深核大小不一,极性紊乱,核分裂象多见。

2.组织类型 据细胞态和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以分化较好的腺癌为最多见。

3.转移途径 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或区域淋巴管,向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腹膜、其他腔脏器转移。十二指肠腺癌可向幽门下、头、门、动脉旁等淋巴结转移。晚期癌灶可穿透肠壁侵犯邻近器官

4.病理分期 照Astler Coller修订的Duke’s分期法小肠腺癌分为四期六级:

A.癌肿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B1.癌肿浸润固有层,无淋巴结转移。

B2.癌肿穿透固有层,无淋巴结转移。

C1.癌肿浸润固有层,区域淋巴结转移健康搜索。

C2.癌肿穿透固有层,区域淋巴结转移

D.远处转移(包括转移、动脉旁淋巴转移、腔种植及广泛浸润邻近脏器组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与肿所在部位有,常见表现有腹痛消化道出肠梗阻,可有体重下降、恶心呕吐贫血发热等。十二指肠腺癌尚有黄疸部肿块少见。

1.腹痛 一般为慢性腹痛,与饮食系不密切。早期较轻易误诊为“痛”,疼痛多在上正中或偏右,呈持续性钝痛胀痛、隐痛,并逐渐加重,致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腹痛剧烈。

2.梗阻症状 常是病人就诊的要原因之一,环狭窄病变常以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要表现,肿块呈浸润性生长,使肠腔僵硬、狭窄,出现肠梗阻。病人常有呕吐腹胀呕吐物为容物,带有胆汁液。

3.消化道出 较常见,溃疡型腺癌表面因管糜烂、破溃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消化道出。多数为慢性失,以黑便为,病变累及较大管时,可有大量出,表现为呕血便血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甚至出现低容量性休克。长期慢性失则有贫血

4.部肿块 小肠腺癌的体积一般不大很少出现肿物有报道约1/3的病人就诊时可扪及部肿块,可能为梗阻近端扩张增厚的肠管。向腔外生长者有时也可扪及肿块,可有压痛,消瘦者肿块界限清楚。

5.黄疸 十二指肠降部肿80%是以黄疸症状。肿块压迫总管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而管阻塞发生阻塞性黄疸。早期呈现波动性,后期呈持续性并逐渐加深。

6.体征 病人可呈现消瘦贫血部可有压痛,压痛部位常为肿块所在部位,至晚期可触及部肿块。并发肠梗阻者有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肠穿孔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有肝脏转移者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肝脏

并发症

1.消化道出 较常见,多数为慢性失,以黑便为长期慢性失则有贫血

2.黄疸 肿块压迫总管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而管阻塞发生阻塞性黄疸

慢性不全性肠梗阻贫血小肠腺癌的常见并发症,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部,亦可导致管阻塞。

检查

1.常规检查

可发现小细胞性贫血

2.大便隐试验

可为阳性。

3.清结红素

十二指肠部肿可出现清结红素增高。

4.X线钡检查

可发现小肠腺癌各型的异常表现。

5.纤维镜检查

十二指肠腺癌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0%-100%。不仅可确定肿位置、大小,还可取活检以确诊。近端空肠可用小肠镜,末端回肠可用电子结肠镜检查。

6.B超

对于十二指肠腺癌,超声可显示肿大小、部位,特是对梗阻性黄疸有鉴诊断意义,能与头癌、管癌、结石相鉴

7.CT扫描

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向腔生长,增强后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局部肠壁不规则或环增厚,肠腔狭窄,少数小肠腺癌仅单纯表现为局限性肠壁增厚。有时坏死的肿块体或造影进入,则提示有溃疡成。并常有肠系膜腹膜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的淋巴结通常不如淋巴波及的淋巴结大。

8.MRI

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及突向肠腔的软组织肿块影,肠腔环狭窄,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中的坏死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中的坏死灶不强化。

9.选择性动脉造影

可显示病变部位有异常的动脉病理性肿管网,对于腺癌、肉瘤及其他肿有分辨意义,可判断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及了解管异常情况。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

呈慢性病程,有周期性发作及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X线钡餐和镜检查即可确诊。

2.Crohn病

病因未明的肠道肿性炎性疾病,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段性、局限性、跳跃性分布。临床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其具有特征性X线征象:回肠末端肠腔狭窄、管壁僵直呈一细条状,称线样征。纤维结肠镜检见肠壁残存黏膜在大溃疡之间突出呈铺路石状外观,呈段性,病变之间的肠管黏膜正常。病理活检是非干肿性改变。

治疗

小肠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亦不敏感。仅少数病例化疗可控制进展,缓解症状。可给予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或顺铂(DDP)。因此,小肠腺癌以手术治疗为

1.十二指肠腺癌

应进十二指肠切除术和空肠空肠空肠。有人认为对于十二指肠第一、三、四段的早期腺癌可作该肿段肠管的切除术,此手术范围小。但有人认为切除不彻底,如病人条件较好,体质能耐受十二指肠切除术,以作十二指肠切除术治效果好。空肠回肠腺癌应清扫肠系膜上动静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末端回肠腺癌应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2.小肠腺癌

小肠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手术的基本原则是整块切除肿所在肠段、相应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肿晚期无法切除者可旁路手术以缓解症状,并作介入治疗,以控制肿生长

3.空回肠腺癌

癌灶边缘近端和远端各10cm以上做肠段切除,并清扫肠系膜上动静旁淋巴脂肪组织。由于必须保护肠系膜上动静,清扫范围受到限制。术中探查已有较广泛转移者,若肿局部条件允许可作姑息性切除。无法切除且有梗阻者旁路手术。

预防

小肠腺癌确诊时往往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多无法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差有报道298例小肠腺癌的手术治疗,能进治性切除术者仅占50.7%,姑息性切除术占10.7%旁路手术为16.8%,其余只能单纯探查。国报告小肠腺癌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19%~31%,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34%~41%Zar综923例小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者5年、10年生存率分为39%、37%,空回肠者分为46%41%女性5年生存率稍高于男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