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乳头状(endovascular papillary angioendothelioma)又称Dabska tumor为极罕见的管损害,1969年由Dabska首先报告。Dabska报告了6儿童,头部颈或四肢皮肤弥漫性肿胀或皮,直径4~9cm 流: 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儿童及少年。肉眼可见肿质软,无包膜,充满凝块或海绵样块。镜下见肿由增生的毛细管组成。管腔多发......
目录

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肿质软,无包膜,充满凝块或海绵样块。镜下见肿由增生的毛细管组成。管腔多发育不成熟,管之间有。中间型的肿细胞分化尚可,呈,核大略深染,无或有轻度的异型性,分裂像不多见。肉瘤镜下见大量新生毛细管,皮细胞呈多层、成堆排列,细胞分化差,核大深染分裂像多见,胞浆清亮或细颗粒状物质。细胞向间质浸润,小梁很难见到。

临床表现

Dabska报告了6儿童,年龄4个月~15岁,头部、颈或四肢皮肤弥漫性肿胀或皮,直径4~9cm。6例中有2例局部淋巴结受累,1例肿穿通侵入颅穹窿。

检查

X线上,中间型皮细胞显示长干骺端状或不规则的溶性膨胀性破坏,边界清楚,松质、皮质均可累及。破坏区可见残余小梁,膜反应不多见。肉瘤破坏为斑状、沫状或大状,边界不清,皮质部分或全部消失,邻近区有放射状针,并有膜反应,有时还有软组织包块。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界限及软组织边界。肿有大量迂的不规则动静瘘。新生紊乱的管丛在肉瘤更为常见。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组织病理的最大特点为管腔出现乳头状结构,后者被覆有多层皮细胞,细胞呈多性,核染色深,可见核分裂象。肿细胞似单个或成团游离浮于管腔

鉴别诊断

应与溶肉瘤巨细胞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及转移性肿相鉴据临床表现健康搜索,结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重要病理改变该病最有特征的为由皮细胞排列而成的腔乳头样结构。 一般病理改变:

a、 管腔表现为立皮排列,有时则为鞋钉样改变;

b 、乳头结构小球相似,其中结构表现为嗜酸性和透明性;

c 、肿细胞成簇或在分布;

d 、皮细胞表现为多性、深染、可见核丝分裂相。

病理诊断乳头状皮细胞增生:普遍扁平的皮细胞,并有栓基质成。

小球样:该病表现出腔乳头样皮细胞排列。

临床特点 :

a、 交界性管肿,低度恶性表现;

b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c、 表现为头颈部及肢端的弥性肿块或皮

d 、皮肤损害可渐增至4cm~9cm大;

e、 可发生局部浸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

f 、治疗上采用充分切除外加放疗和区域淋巴结清扫;

g 、可有局部复发。

治疗愈后

要以手术治疗为。发生于肢体的中间型皮细胞,可采用广泛的肿边界性切除,自体或异体移植,并适当地固定。综看来,手术彻底切除体,肿为Ⅰ级的,五年生存率95~100%,Ⅱ级的也能达60~70%。多发性肿据情况拟定治疗案,必要时采用肢术。如遇复发,可再次手术,一般不发生转移。肉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多累及软组织,发现时许多患者已有转移。早期病例可采用各种有效的保肢术,晚期则采用肢或关节离断术但一般预后很差。五年生存率低于20%。该类肿对放疗较敏感,可以作为术前术后的助治疗。发生于椎体或盆的放疗意义更大,有报道用放疗-手术-放疗的式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生存质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