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鸡肉参

鸡肉参(拉丁:Incarvillea mairei)为多年生草本紫葳科植物,高30~40厘米。无粗壮、肥厚。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或生于高山草坡。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药用价值。多年生草本,无,高30~40厘米。叶基生,为1回羽状复叶;侧生小2~3对,卵形生小较侧生小大2~3倍,阔卵,项端钝,基部微心形,长达11厘米,宽达9厘米,边缘具钝齿,侧生小......
目录

形态特征

标本信息鸡肉参鸡肉参多年生草本,无,高30~40厘米。叶基生,为1回羽状复叶;侧生小2~3对,卵形生小较侧生小大2~3倍,阔卵,项端钝,基部微心形,长达11厘米,宽达9厘米,边缘具钝齿,侧生小近无柄。总状花序有2~4朵,着生花序端;花葶长达22厘米;花梗长1~3厘米;苞片2,线形,长约1厘米。花萼钟状,长约2.5厘米,萼齿三角端渐尖。花冠紫红色或红色,长7~10厘米,直径5~7厘米,花冠筒长5~6厘米,下部带黄色花冠雄蕊4,2强,每对雄蕊花药并抱着花柱花药极叉。子房2室,胚珠在每一胎座上1~2列;花柱长5.5~6.5厘米,柱头扇形,薄膜质,2裂。蒴果锥状,长6~8厘米,粗约1厘米,具不明显的棱纹。种子多数,阔倒卵形,长4毫米,宽6毫米,膜质、不增厚,淡褐色,边缘具薄膜质的翅,面具微小的鳞片期5~7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海拔240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白龙箐。

分布范围

原种及变种图四川西部(理县、木里、宁蒗、道孚、乾宁)、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永胜、鹤庆、洱源、罗平、盐丰)、西藏东部(加查、左贡、康、比如、朗县、江达)。

栽培技术

草坪与地被植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从天然牧草、自然草地、人工草坪到草坪与地被植物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国最早起步的中国科北京植物园,在20世纪60年代初草坪专家胡叔良就进北美洲原产的野牛草并使之成为我国北的当家草种,上海、杭州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率先成立草坪地被课题组,展地被植物的品种筛选工作,并在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进广泛的园林应用。

长白山地区野生地被植物共有44科、110属、175种,介绍了30种要野生地被植物及在5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如粗鳞毛、掌线、宽苔草、三角驴蹄草、荷青荨麻龙头草等有价值的野生地被,并提出了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李燕、梁英辉等则分对滇西北地区和吉林地区进了野生地被资源调查和种驯化研究,提出多种野生地被植物可用于直接种驯化,如大角蒿鸡肉参)、松叶青兰、紫黄华、海仙报春、白屈菜、舞鹤草、大糙苏鸡腿堇菜大丁草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云南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鸡肉参的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鲜用或切晒干。

【性状】 性状鉴 长短不一,柱状,略弯,长10~25(~30)cm,直径2~3cm,端有叶基殖民地痕。主根粗状,多扭,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纹,黑褐色,有多数须根痕突起的小点,痕断面类白色淡黄色,常邮未刮去的栓皮层残留部分。淡,味微苦,显微鉴 横切面:木栓组织为5~6列。韧皮产宽广,分泌组织明显。成层成球。木质部宽,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壁木化,呈断续放射状排列。

粉末特征:种皮粉末棕褐色。①导管为螺纹、梯纹和网纹,以梯纹导管,直径15~77μm。②梯纹管肥随处可见,多成束,长214~464μm。③梯纹管胞随处可见,多成束,长214~464μm,侧壁多弯端钝尖。

性味】 味甘;淡;性温

归经

【功能治】 补病后不足;头晕疲;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鲜品30~60g。生用:凉血生津。干用:调。熟用:补,调。用于骨折肿痛,产后少乳,体虚,久病虚弱,头晕贫血消化不良

【藏药记载】欧(藏语):种子治黄水病,病,臌胀《中国藏药》。乌却(藏语):消化不良,食积腹胀气滞胸闷黄疸病;压病,结核,肺炎月经不调;种子中耳炎,耳聋湿关节炎。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变种

多小鸡肉

鸡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骨痛灵酊

下一篇 外阴转移性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