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外阴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常见于躯干、肢体和部,发生于外阴的脂肪肉瘤罕见。要表现为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块物,有呈息肉样,可伴有波动感。偶尔表现为外阴疼痛、不适,消瘦。多发生于大阴阴蒂和其他部位较少。发病年龄在15~69岁,中位年龄52岁。外阴脂肪肉瘤病因可能与基因突变相。1.症状初起时肿块较小,位于皮下,可无任何症状。以后肿块逐渐增大,侵犯皮肤溃疡并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和出。患者往往因肿块......
目录

病因

外阴脂肪肉瘤病因可能与基因突变相

临床表现

1.症状

初起时肿块较小,位于皮下,可无任何症状。以后肿块逐渐增大,侵犯皮肤溃疡并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和出。患者往往因肿块、出和疼痛而就诊。有些患者肿块可在若干年无变化,而后迅速增大。

2.体征

阴肿块常位于大阴,其他部位较少见。肿块大小1~5厘米,,孤立或多发。早期患者肿块表面皮肤完好,随着肿发展,皮肤受累后出现充溃疡、感染和出。晚期肿可能侵犯深部组织,而固定于耻、坐上,或出现远处转移。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体征及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对浸润皮肤或皮肤已溃疡者,可钳取组织活检,对皮肤完好者,可作针吸活检或穿刺活检,也可做切取活检或切除活检。

鉴别诊断

1.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需与脂肪、巴氏腺囊肿相鉴脂肪无细胞大小不一和核异型性,纤维间隔较窄而不明显,亦无异型细胞和脂母细胞浸润其间。

2.黏液样脂肪肉瘤需与其他胚胎性或黏液变性的组织肉瘤如黏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葡萄簇型横纹肉瘤、黏液变性的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侵袭性管黏液、黏液性平滑肉瘤等相鉴

要点在于后者均无典型丛状毛细管网。黏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管常受压呈弓,有较多畸巨细胞,原丰富,附近有多性区。葡萄簇型横纹肉瘤在黏膜上皮下区有成层,可见横纹母细胞而不是脂母细胞。发生黏液变性的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亦可十分相似,但其位置表浅,靠近皮肤。

并发症

易发生转移。

治疗

外阴肉瘤以手术治疗为以化疗或放疗可望提高疗效。

1.手术治疗

采用治性外阴切除和沟淋巴清扫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必须足够,切除不够则常会局部复发。沟深淋巴结阳性则盆腔淋巴清扫术。采用肿剔除术或仅切除手术,80%局部出现复发。

2.化疗

病期稍晚、组织核分裂活跃的肉瘤治术前后结化疗可改善预后。前常用的治疗组织肉瘤的化疗案有:

(1)VAC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或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环磷酰胺。3~4周重复使用,但要视骨髓功能恢复情况而定。

(2)ADIC多柔比星(阿霉素)静滴,第1天;达卡巴嗪(氮烯咪胺,DTIC)静滴,第1~5天。

(3)CYVADIC案磷酰胺静滴,第2天;长春新碱静注,第1,8天;达卡巴嗪(氮烯咪胺)静滴,第2天,疗程间隔4周。

预后

分化良好型的脂肪肉瘤局部复发少见,无远处转移,预后较黏液样和多性好,其5年生存率为80%~88%,10年生存率为50%左右,而多脂肪肉瘤的5年生存率仅20%~5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颈舒颗粒

下一篇 鸡肫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