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恶性神经鞘瘤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外阴恶性神经鞘瘤的发病与17号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有关。抑癌基因p53和NFl基因的突变或丢失,ras基因活性增加导致该病发生。Thomas等提出胎儿如在宫内暴露在较高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会使病程恶化。另外,雌二醇会促使该病发展。
二、发病机制
肿瘤呈单个球形、卵圆形、结节状、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块物,质地硬。界限清楚,无包膜或有不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可伴有出血坏死。
镜检可见漩涡状或丛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胞浆丰富,胞核大而深染、扭曲呈波纹状。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细胞分布为密集区和稀疏区交错。部分(Lee 1997)可无梭形细胞,仅见“上皮样形态”的细胞呈片状排列,呈多角形,核中度异型伴嗜酸性胞浆,部分瘤细胞围绕厚壁血管。少数病例含异质化生成分如软骨和骨样组织等。电镜下可见交织状细胞突、局灶基膜及胶原纤维束。
免疫组化检查大多数呈S-100阳性,部分可表现为NSE、MBP阳性。
症状体征
一、症状
外阴恶性神经鞘瘤表现为逐渐生长的块状物,快速生长常伴有疼痛,不能行走。肿块硬且有触痛,大小2.5~12cm。大多发生于大阴唇,亦有见于小阴唇、阴阜、阴蒂和肛周。位于大阴唇者常有衣物刺激痛,位于小阴唇的有性交痛,而位于肛周的常伴排便痛。偶伴排尿困难、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二、诊断
检查鉴别
治疗
1.手术
早期患者手术为首选,根据发病部位根治性外阴切除术、一侧外阴切除术、根治性阴蒂切除术或前盆腔除脏术。如妇检或影像学提示淋巴结有转移可能,可行淋巴结取样活检,常规淋巴结切除并不推崇,因为该瘤大多为血行传播。
2.放疗
因外阴肿块巨大无法根治性切除,故在术前予以外照射,肿块缩小了约50%,但放疗的作用尚不确切,尤其对于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需慎用,因为会增加继发肿瘤的可能。
3.化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彻底切除获根治者,可给以化疗。化疗对转移病灶的效果优于局部复发病灶,常用的化疗方案有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但有学者认为单用多柔比星(阿霉素)和多柔比星(阿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的总生存率和疾病缓解生存率并无差异。
预防
疾病护理
1.心理护理
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情绪,使病人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避免其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以正常的心理状态配合诊断、治疗,锻炼坚强意志,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多和病人接近与多谈心交流是最好的疏导方式,因为有利于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医生、护士与家属都应掌握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后者指态度、姿势、行为表现等。
首要的是,具有同情心,语言亲切,态度诚恳,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他周围的人,尤其护士、家属,对他同情和理解。有时只须坐在病人身旁,就体现出对他的精神支持与安慰。让病人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对不愿交谈的病人或当时不愿交谈时,不可勉强。有些晚期病人,具有害怕被人冷漠和抛弃的孤独感,到晚上害怕心理尤重,在这情况下最好允许家属陪住,使病人感到慰籍。任何时候,要保持病人的尊严,尽可能提高生存质量。要理解病人的家属为了病人也很辛苦,也承受着痛苦,因此在可能时安排家属适当休息和饮食,对家属给以一定关心,也是对病人莫大的安慰。
2.饮食护理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尤其在进行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时,作好适当的饮食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应根据病情及消化吸收能力分别供给普通饭、软饭、半流汁与流汁饮食。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病人,可能有食欲不好,或味觉异常,对他们要创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做些保证营养对治疗的必要性的宣传教育,适当的增加调味品。
在住院治疗期间,可根据病人病情,选择不同的补给营养的途径。口服使用经口膳食,鼻饲使用鼻饲膳食。经胃或肠造瘘口管饲,食物可以比鼻饲者稠厚。静脉营养适于胃肠功能衰竭,或喂养不足者。病人情况各异,不宜强求一律,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护士、营养师的意见,保质保量给予恰当的饮食。
3.疼痛护理
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生长迅速,造成器官包膜紧张牵拉。(2)肿瘤压迫神经根、神经干或神经丛。(3)肿瘤引起空腔脏器梗阻。(4)消化道肿瘤破裂引起出血及穿孔。(5)肿瘤本身破溃感染并引起周围组织坏死。(6)肿瘤浸润血管,局部缺氧。(7)放疗或手术的后遗症。
疼痛产生的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有的可放疗,有的需手术,有的需药物治疗。如病人过度紧张和焦虑常使疼痛加重,因此还要通过结实等方法达到减痛效果。也可通过讨论病人感兴趣的问题、听音乐、看电视来分散注意力,去除病人的烦躁和忧虑。冷湿敷法、热湿敷法也是可用的辅助止痛方法。殷切的关心体贴也可缓解疼痛。因此,医生、忽视看护病人时在病床边多逗留片刻,用热水擦一下颜面,更换一下病人的体位,都是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都可减轻疼痛。使用止痛药也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辅助。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褥疮:如有晚期病人合并营养不良,或身体有肠瘘、尿瘘,或合并水肿等情况,睡觉时长期压迫身体某仪部位,但容易发生褥疮。一旦有了褥疮,会迅速发展,进一步增加病人痛苦和营养消耗。
预防褥疮的基本原则有:减除局部压力,保持病人清洁、干燥。如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起床活动,或按时扶病人坐起。对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应按时更换体位,对很衰弱者,可在其尾骨处垫以鸭绒垫或其他软垫。必要时,用折叠的棉垫将骶尾部悬空,以防再受压。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常用温水、肥皂擦洗受压部位。对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换下尿布,不怕麻烦,鼓励病人多喝水,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如褥疮已经形成,更要消除局部压力,严格按伤口换药处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