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川楝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楝散

川楝子.去皮.核)、破故纸()、茴香),各四两;干姜)一两,葫芦巴(浸.)三两,附子.去皮.脐)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治膀胱小肠痛,脐下撮疼,上冲,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空,食前,热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玉诀》:川楝散

川楝子肉、马兰、舶上茴香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疝。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葱汤调下,1日3次。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诀》

《普济方》卷二四七引《经效良方》:川楝散

川楝子1两(每个切作4),青皮(汤浸去白,切,干)1两,木香2两,舶上茴香1两,巴豆50枚(去壳,不出油)。

制法:上1处,黄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钱,桂府滑石1钱半,同杵细末。

功能治:小肠膀胱,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葱白热下。

摘录:《普济》卷二四七效良

《济阳纲目》卷七十六:川楝散

橘核)1钱半,川楝肉1钱半,山楂1钱半,香附)1钱,青皮)1钱,吴茱萸1钱,玄胡索1钱,小茴香)1钱,山栀子黑)1钱,苍术1钱。

制法:上锉。

功能治:定痛。诸疝。

用法用量:加生姜3,水,食前服。

湿胜,加荔枝核()1钱。

摘录:《济阳纲》卷七十六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川楝散

川楝子,去皮核)4两,破故纸()4两,茴香)4两,干姜)1两,葫芦巴(浸,)3两,附子,去皮脐)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膀胱小肠痛,脐下撮疼,上冲,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食前热调下。

摘录:《局》卷五(宝庆新增

《直指》卷十八:川楝散

川楝子(不蛀者)49个(先切7个,取肉,以茴香2钱半,慢,并留茴香;又切7个,以破故纸2钱半同,并留破故纸;又切7个,以黑牵牛2钱半同,并留牵牛;又切7个,以盐1钱同,并留盐,又切7个,以斑蝥14个去翅同,去斑蝥不用;又切7个,以巴豆肉14个作两断同,去巴豆不用;又切7个,以萝卜子2钱半同,去萝卜子不用,外更入),茴香)半两,青木香半两,辣桂2钱半,南木香2钱半。

制法:上为末,调稀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膀胱小肠,木,诸疝通用;外胀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气偏坠。

用法用量:本,据剂型当作“川楝”。

打坠瘀血,本加玄胡索半两(略入药),以没药研为末,调下。

摘录:《直指》卷十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川楝子汤

下一篇 川楝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