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良性肿少见,约占所有食管的0.5~0.8。因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常不求医,或为临床医师所忽视。近年由于X线及其它检查技术进步,发现的病例才逐渐增多,其中90%为食管平滑食管平滑(leiomyoma of esophagus) 食管良性肿少见,约占所有食管的0.5~0.8。因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常不求医,或为临床医师所忽视。近年由于X线及其它检查技术进步,发现的病例才逐......
目录

概述

  食管平滑(leiomyoma of esophagus)

  食管良性肿少见,约占所有食管的0.5~0.8。因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常不求医,或为临床医师所忽视。近年由于X线及其它检查技术进步,发现的病例才逐渐增多,其中90%为食管平滑

病理

  食管平滑起源于食管固有层,以纵,绝大部分在食管,即粘膜外壁在型。个凸入管腔息肉状,有蒂与食管壁相连,有自中呕出的报告,这类病人也可能在呕出时堵塞呼吸道引窒息。肿可发生于食管任何部位,国报道以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在颈段的极少,因颈段食管由随意构成,在段的也不多,不易区来自食管或贲门层。肿绝大部分为单发,多发的仅约2%~3%,自2个至10多个不等,文献上还提到有弥漫性食管病。肿大小不一,2~5cm的最多见,切除标本有小至0.5cm×0.4cm×0.4cm,大至17cm×10cm×6cm,以重量算最小的0.25g,最重的有5000g。

  肿,也有不规则状,如分型、螺旋生姜、围绕食管生长呈马蹄的。食管平滑病有多个肿的可致整个食管壁增厚,诊断有一定困难。肿质坚韧,多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要向腔外生长生长缓慢,切面呈白色或带黄色组织见为分化良好的平滑细胞,长梭,边界清楚,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其中混有一定数量的纤维组织,偶尔也可见神经组织食管平滑变为肉瘤的很少,有的文献报告为10.8%,但有的者认为,肉瘤为另一独立病,没有直接据说明由平滑骨瘤恶性变所致。

临床症状

  约半数平滑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是因其它疾病胸部X线检查或肠道造影发现的。有症状的也多轻微,最常见的是轻度下不畅,很少影响正常饮食。病程可达数月至十多年,即使肿已相当大,因其发展很慢,梗阻症状也不重,这点在鉴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与食管癌所致的短期困难不大相同。进食梗噎还可能是间歇性的,其严重程度与肿大小和部位并不完全平要取决于肿环绕管腔生长的情况,与肿表面粘膜水肿,糜烂及精神因素也有。一小部分病人诉疼痛,部位不定,可为胸骨后、胸部、部及上部隐痛,很少剧烈疼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其它症状并发。有1/3左右病人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烧心反酸腹胀、饭后不适及消化不良等。个病人有呕血及黑便等上消化道出症状,可能因肿表面粘膜糜烂、溃疡所致。

  伴发的疾病有食管癌(二者并无直接系,因食管癌是多发病)、食管裂孔疝、憩室、食管及贲门失弛缓症等。

检查诊断

  1、X线检查 向食管生长较大的平滑出纵隔胸膜野中,可以从胞部平上见到软组织阴影,其可见率文献报道8%~18%,在纵隔肿的鉴诊断上要考虑到本病。个平滑上可见有钙化灶,有的报告达1.8%。

  X线食管钡餐检查是本病的要诊断法,结临床表现,往往可以一次造影确诊。钡餐造曩所见取决于肿的大小态和生长式。腔充盈缺损是要表现,缺损呈,边缘光滑锐利,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充盈缺损上下端与正常食管交界角随肿突入管腔多少而呈锐角或轻度钝角。正位时与食管长轴垂直的肿轮廓由于钡餐的对比显示为半阴影,出现“环征”。肿处粘膜被出,皱襞消失,该处钡较周围少,成一薄层,成“瀑布征”或“涂抹征”。肿大的在充盈缺损所在部位可见软组织阴影,透视下观察钡通过情况,在肿物上稍停一下,然后在肿与对侧食管壁间呈带状通过,状如小沟。肿附近的食管壁柔软,收缩良好,近端食管不扩张。

多发性平滑或马蹄肿物环抱食管,使管腔凹凸不平,粘膜显示不清,要注意与食管癌的鉴。后者管壁僵硬,充盈缺损不规则,有粘膜破坏及龛影等。食管平滑纵隔肿处压改变的不同在于:后者管壁处充盈缺损较浅,切线位肿物与管壁间的钡影成钝角,食管双侧壁同时向一侧偏移。食管钡餐检查也可发现其它伴发症,如食管憩室、裂孔疝等。

  2、纤维食管镜检查 大部分平滑食管钡餐诊断,加上纤维食管镜(实际上常用纤维镜)检查,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了解肿的部位、大小、数状等。镜检能见到突出在食管腔中的肿物,表面粘膜完整光滑平展,皱襞消失,呈淡红色半透明,边缘隐约可见,吞活动时,可见肿物上下轻度活动,管腔狭窄的不多。如所见粘膜正常,则不应咬取组织检查,因取不到肿组织,又损伤了正常食管粘膜,使粘膜与肿粘连,以后粘膜外肿摘除时易致破损,甚至被迫部分食管切除重建术。在粘膜表面有改变,不能除外恶性病变的,则应活检。

  3、CT及磁共振(MRI)检查 食管钡餐及纤维食管镜检查后大部分诊断可以明确,少数病例,特是中段平滑,有时与动脉管压迫或畸相混,CT及MRI检查有助于鉴诊断。CT还可以了解肿物向管外扩展的情况及准确部位,有助于手术案及切的设计,|B超也能发现某些肿

鉴别诊断

1、纵隔肿 体积较大的食管平滑向壁外生长时可造成纵隔组织影,易被误认为纵隔肿,因此对后下纵隔与食管系密切的肿块,不要满足于纵隔肿的诊断,应警惕食管平滑的存在 。

2、食管癌 较大的食管平滑累及的食管较长,病变区粘膜菲薄,并可伴有充等表现,故在食管造影时易误认为粘膜有破坏而诊断为食管癌。

3、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炎性包块 因食管平滑症状表现为困难,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有充盈缺损,食管镜检显示食管中段有光滑球病灶,这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炎性包块的病例中也有类似表现。此时若在食管造影的同时拍摄侧位CT 扫描,则可能明确为外压性食管梗阻而明确诊断。

4、某些生理变异 例如右迷走锁骨动脉或囊状动脉的外压,左气管动脉弓产生的光滑压迹区另,也需与较少见的椎体附件压迫相鉴。虽然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平滑的首选法,但如与外压性病变难于鉴时,CT 是极好的进一步检查手段,尤其是位于动脉弓水平和气管隆突水平的病变,CT 检查显得更为重要。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平滑虽为良性疾病,但有潜在恶性变的可能。一般生长缓慢,但病变不断进展,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除了年龄较大、肿较小、无明显症状功能差不能忍受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可以进追踪观察外,否则一旦诊断明确,都张手术治疗。

  切的选择:据肿部位决定手术途径,因此术前应详细的X线定位检查。息肉平滑蒂部多在颈部食管,取或颈斜切;位于上段食管右侧前外或后外侧切;位于中、下段的取左或右后外侧剖胸切

  手术法:大部分可粘膜肿摘除术。术前放无侧孔(把管远端有侧孔段剪除)管。胸后据术前X线检查了解的位置,在肿附近游离食管,扪到肿物后,把该段食管用带子轻轻从纵隔牵出,在肿物最隆起,即层较薄处,钝性顺纤维向纵层,暴肿物。找到界面后沿肿外膜仔细分离,避免损伤粘膜。在肿物摘除后,如怀疑有粘膜损伤,把管端拉至手术处,其上下端食管用带子暂时阻断,胸注入温盐水,然后管注入空检查有无漏。如有破损,用细针细线修补,结打在腔层分外疏松缝,如层已很薄,可用附近纵隔胸膜心包膈肌加固,必要时可游离肋间覆盖。缺损较大的,也可用涤沦修补,以免术后憩室成。较大的肿可能游离较长一段食管,一般不会发生食管坏死,文献上报告有游离10cm以上仍恢复良好的。

  少数病人(国外大组病例报告占10%,我国522例中为13.2%)需食管部分切除,适应为:①体大,不规则,与食管粘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②多发性平滑不易个一一切除的。③虽有恶性病而术间又不能依靠冻切排除恶性可能的(冻切平滑肉瘤较困难,特是高分化平滑肉瘤。)④食管癌或巨大憩室。⑤术间肿与粘膜粘连严重,粘膜破损较多修补不易的。

  手术疗效:粘膜外肿摘除术并发症少,效果好,几乎无术后复发,发生食管狭窄或吞运动障碍的报道。

手术

①黏膜外肿摘除加层修补术

  该术式适用于体较小、肿与黏膜无粘连者,是公认的理想术式,即进胸后游离肿所在部位的一段局部食管,再纵处的食管层与肿包膜,在黏膜外完整摘除肿,之后间断缝层切

②电视下胸腔镜黏膜外肿摘除术

  对诊断明确的食管平滑,也可电视胸腔镜摘除。据认为良性平滑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电视胸腔镜摘除,术中以电视食管镜监测黏膜有无破损,同时通过镜充协助胸解剖游离平滑,适用于体小、肿与黏膜无粘连且胸腔亦无粘连者,优点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食管部分切除术

  有些作者认为,对肿较大,呈环生长并与食管黏膜有严重粘连者以及术中食管黏膜损伤较重、修补有困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施食管部分切除术。肿有恶变者,也需要施食管部分切除术。

食管部分切除术

  巨大的食管平滑常见于食管下段,并能延伸到贲门或,与黏膜成严重粘连,局部黏膜有溃疡,需食管部分切除术。据Seremitis等于1976年对838例食管平滑的分析,约10%的病例需要施食管部分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其要手术适应为:

  A.某些多发性食管平滑或肿发生恶变者;

  B.巨大食管平滑食管巨大憩室者;

  C.肿累及食管-部,施单纯黏膜外肿摘除术有困难者;

  D.肿食管黏膜成致密粘连,无法从黏膜外分离并摘除肿的病例。

  食管部切除和重建术适用于体大且不规则,并与黏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者,某些多发性平滑不易全部摘除者及疑有恶变术中又不能排除恶变可能者。

手术

手术切

  食管中上段平滑,可以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即病人取仰卧位,右侧部垫高300°,右胸第三或第四肋间进胸,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显。若选择后外侧剖胸切,还要考虑到肿位于食管的哪一侧。食管下段平滑,病人应取右侧卧位,左胸后外侧切第6或第7肋间进胸。准备施食管部分切除及食管术者,应选择标准的左侧剖胸切。颈段食管平滑,病人应取仰卧位,左(右)胸锁乳突前斜切颈段食管,切除肿

摘除肿

  进胸后,据肿的部位和大小沿食管床纵纵隔胸膜,钝性游离出肿食管,用一纱布条将该段食管提起,用手指触诊肿食管管,明确和食管腔(黏膜)的系以及肿食管的活动度,以避免在切食管层和摘除肿时误伤食管黏膜大部分病变处的食管层由于肿的长期挤压,局部的层变薄,纤维疏松。沿食管纵轴适当转动食管,使肿尽可能直接暴在手术野中并远离食管腔,在肿两侧的食管层各缝置一线。之后纵表面的食管外膜与层,即显出瓷白色的平滑肿。使用锐性和钝性分离紧靠体进分离。必要时,用4号或7号丝线贯穿体缝1~2针用以牵,便于游离食管;将肿表现的食管纤维,黏膜下层,黏膜层以及肿包膜全部完整分后,便能完整摘除肿

  在游离肿时,可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食管和肿,将肿食管层切处轻轻挤压,使肿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更为清楚,游离更为容易,食管平滑表面常凹凸不平,有时与黏膜下层的粘连较为紧密,分离时动作要轻柔,粘连严重之外尽量用锐性分离法,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将肿食管摘除后,如怀疑食管黏膜可能有损伤,可将管尖端从向上拔并放置在食管相当于床的水平,再用手指压迫食管创面的上、下两端,手术野注入生理盐水。之后。从注入空50~100ml,同时仔细观察,如注入空后发现床部位的食管黏膜不膨出并有食管向外逸出,即床黏膜有损伤,在确认损伤部位后吸除手术野的生理盐水,在食管黏膜破损处用小圆针细丝线或5-0可吸收缝线进修补。

  如果肿很大,与食管黏膜粘连严重,在切除肿的同时可纵切除一条与肿粘连而无法游离的食管黏膜,之后再纵修补床的黏膜缺损处。食管黏膜的弹性及伸缩性较好,切除肿后纵其黏膜切,不会造成食管腔狭窄。

修补食管层切层缺损区

  摘除肿后,采用间断缝法缝修补食管层切,缝不宜过密,如果摘除肿之后床有较大的组织缺损(黏膜裸区),可用带蒂膈肌瓣,胸膜瓣、网膜肋间心包覆盖加固,以预防层缺损较大而起并发症。一般而言,摘除食管平滑食管黏膜裸区不加修补,并不造成裸区黏膜发生坏死,Moor和Bounous(1959)用两组动物做实验:实验组(修补组)在手术切除大小为3.5cm×2.5cm的食管层后造成的黏膜裸区用尼龙网(nylonmesh)进修补,对照组的黏膜裸区不做任何修补。术后1~6个月对两组动物进复查,二者的食管手术区未见差异,据我们自己的临床验,遇到术中食管黏膜有损伤的病例,在修补黏膜裂后再缝层切或用带蒂膈肌瓣覆盖加固,对预防术后食管黏膜裂瘘具有重要意义,Nissen(1949年)报道1例食管平滑病人在摘除肿后局部成一长约10cm的黏膜管(tubeofmucose),使用带蒂的组织瓣加以修补,术后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术后处理

  食管平滑病人如果手术顺利,在摘除肿的过程中未损伤食管黏膜及未污染术侧胸腔者,手术结束后便可拔除管。术后第1天,病人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或者第5天改为半流质饮食。如果病人接受了食管切除术及食管术,其术后处理与食管切除术后的处理相同。

  食管平滑黏膜外肿摘除术者,绝大多数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但是,如果术中损伤了食管黏膜而修补不良或损伤黏膜后未能发现者,术后容易并发食管瘘而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如在术后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快、胸腔积液气胸,多提示并发食管瘘,食管碘油造影检查或亚甲蓝(美蓝)溶液后进胸腔穿刺检查,便能实诊断,应及时进处理,食管小者,胸腔流,食,抗感染及肠道外养,瘘多能逐渐愈食管大的病人,如果早期发现,病人条件允许,应及时剖胸修补术或食管部分切除、食管术。

  体积较大的食管平滑摘除术后,因局部食管层薄弱以及发生瘢痕粘连,可能会并发食管腔狭窄或假性食管憩室,因此,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少对肿部位食管层的手术创伤,仔细修补食管壁的缺损。病人因食管瘢痕狭窄而有困难症状者,往往需要施食管扩张术。

  非手术观察:本病发展缓慢,虽有潜在恶性倾向,但恶变率低,因此对年龄大、肿较小,无明显症状者,可以不手术治疗,而追踪观察。

并发症

  1、本病发生的同时常常有一些伴发性的疾病,包括:食管癌(二者并无直接系,因食管癌是多发病)、食管裂孔疝、憩室、食管及贲门失弛缓症等。

  2、食管平滑并发术后食管瘘、部感染、狭窄的病例也有报导,但一般情况容易控制。

预防

  诊断平滑时,必须考虑到食管恶性肿的可能性以予鉴排除。食管镜检查时切忌粘膜活检,以免造成损伤及粘膜与肿发生粘连,有碍于以后的手术摘除。手术宜选用效果好、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粘膜外肿摘除术,不应轻率食管部分切除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增宁片

下一篇 麂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