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川椒丸

目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川椒丸

:川椒30克(去者,慢香热为度)肉豆蔻(面裹)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粳米饭和,如黍米大。

功能治:夏月感受寒湿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粒,不拘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

《三因》卷十一:川椒丸

黄连)、乌梅肉、当归、川椒(出汗)、桂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泄泻无度。胃寒

用法用量:每服30-50,空以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一

《圣惠》卷四十六: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桑根白皮1两(锉),芫花根皮1两(去土),款冬1两,紫菀1两(去苗土),代赭1两(细研),细辛1两,伏龙1两。

制法:上为末,同羊肉研烂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年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三: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中气满,彻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四十二: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人参1两(去芦头),款冬3分,茯苓1两,干姜半两(裂,锉),桂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半两(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菖蒲3分,细辛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气咳逆,胸满多唾。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四十一:川椒丸

:川椒5两(去者,微去汗),苣蕂1升,瓦松半斤,茜2斤(锉),熟地黄3升(斤),覆盆子1斤,牛膝1斤(去苗),菟丝子5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令发黑。虚,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4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圣惠》卷五十: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桂1两,食茱萸半两,细辛3分,干姜半两(裂,锉),诃黎勒皮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远志半两(去),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木香半两(锉),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气逆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热,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三: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艾2两(微),干姜1两(裂,锉),白石脂1两,芎1分,阿胶1两(捣碎,令黄),伏龙1两(研入),熟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胁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热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3分,黄耆3分,干姜,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实半两(麸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1两,肉苁蓉浸1宿;刮去皱皮,干)1两,石斛(去,锉)1两,熟地黄1两,菟丝子浸3日,干,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强元,令人肥健。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思昏沉,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温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川椒丸

:川椒(净,慢)1两,肉豆蔻半两。

制法:上为末,粳米饭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儿夏伤湿,冷入肠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饮送下。量加。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张涣

《圣惠》卷五十六: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麝香2分(细研),细辛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紫菀半两(去苗土),干姜1分(裂,锉),茯苓3分,附子半两(裂,去皮脐),珍珠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野葛1分,川乌头1两(,去皮脐),桂3分,雄黄1分(细研),蜈蚣1枚(微,去足),鬼臼1分(去须),巴豆30枚(去皮,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及巴豆,都研令匀,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诸尸,热疰,流皮中,久病着床,肉枯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恶疰忤,口噤痛。

用法用量:每服3,以暖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圣惠》卷四十八: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桔梗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裂,锉),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川乌头半两(裂,去皮脐),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七疝。忽气逆不得息,痛,或脐下坚痛,遇冷即极,小虚满膀胱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三十:川椒丸

:川椒1两(去者,微去汗),菟丝子2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桂3分,牛膝1两半(去苗)续断1两,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皱皮,干),附子1两(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蛇床子1两,远志3分(去),防风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膝冷阴萎,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仙拈集》卷二:川椒丸

:川椒(干)。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既取劳虫,亦养

用法用量:每服3-4;亦可作末服,每服1-2钱,米饮送下。服后必麻痹少顷,乃其验也。

摘录:《仙拈集》卷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川桔散

下一篇 川椒乌梅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