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benign tumor of duodenum)较恶性肿少见,良、恶性比例为1∶2.6~1∶6.8。十二指肠良性肿本身虽属良性,但部分肿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有的本身就介于良、恶性之间,甚至在镜下均难于鉴。尤其肿生长的位置常与流系统有密切系,位置固定,十二指肠的肠腔又相对较窄,因此常常起各种症状,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由于十二指肠位置特殊,在这些肿的......
目录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03%。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黄疸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科 消化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复方铝酸铋颗粒奥替溴铵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温馨提示

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没有相容描述。

(二)发病机

较为常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

1.腺瘤(adenoma):多数腺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可为单发或多发,是十二指肠良性肿最常见者,据其病理特征又可分为:

(1)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此种腺瘤多为单个,呈息肉生长,大多有蒂,易出,基底宽者一般体积较大,组织要是由增生的肠黏膜腺体组成,上皮细胞可有轻度异性,属真性肿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和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由于此类易于癌变,据报道21%~47%的十二指肠癌来自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的恶变,故此种腺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警惕,这种腺瘤常为单发,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隆起,基底部宽,无蒂或短蒂,组织上见此种腺瘤表面由一层或多层柱状上皮覆盖,间质富含管,故临床上极易出,柱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异性,故其恶变率大于腺瘤息肉,不同的文献报道其恶变率在28%~50%。

(3)Brunner:又称息肉样错构或结样增生,肿多位于黏膜下,呈息肉样突起,直径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无明显包膜,镜下可见黏膜层下,十二指肠腺增生,由纤维平滑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结构,本腺瘤除可偶见有细胞的典型增生外,很少恶变。

(4)非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均属非息肉,一般可自消失。

(5)肠道息肉征:如Gardner综征,Peutz-Jeghers综征,家族性腺息肉病(famil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此类病变均为多发性,可分布于全消化道,十二指肠的病变可发生恶变。

2.平滑(leiomyoma):十二指肠平滑起源于胚胎组织,发病原因不明,平滑由一组平滑组成,分界明显,常为单发,呈,有时呈分状,直径小的不到1cm,大者可超过10cm达20cm左右,肿生长式有多种,可突入肠腔,也可在肠壁或向肠腔外生长,一般质地较韧,有时可发生变性,平滑表面黏膜有丰富的管,故可因糜烂,溃疡而发生消化道大出,若良性平滑的肿细胞发生细胞核有丝分裂异常活跃时,则表明有恶变,其恶变率为15%~20%,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十二指肠平滑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居多,中年人发病为多见,平均年龄为56.6岁。

3.类癌(carcinoid)及神经分泌肿(neuroendocrine tumor):广义的类癌包括许多部位的神经分泌肿肠道的类癌起源于肠嗜铬细胞(ECL),这些细胞属于一族具有共同生化特性的胺前体摄取和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APUD细胞),是许多神经分泌肿的共同起源,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分泌肿泌素以外多数无症状,肿直径约1~5cm,60%为良性,较为常见的有:泌素(gastrinoma),生长抑素(somatostatinoma),神经细胞旁神经细胞(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肿要分布于近端十二指肠,以十二指肠第二段壶周围最为常见,可能与局部的细胞分泌功能有,值得一提的是,在卓-艾综征中,70%的泌素位于十二指肠

4.其他:

病例报道,较为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还有脂肪(lipoma),(hemangioma),纤维(fibroma),错构(hamartoma)等。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并发症

症状常见

症状部不适恶心部肿块呕吐腹痛黑便食欲减退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性,这是造成许多病人无法早期确诊的要原因,一些肿早期几乎无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剖手术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的增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

1.一般症状

可出现上部不适,食欲减退,嗳反酸等类似慢性胃炎溃疡病的症状,因此,易与这些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2.腹痛

约30%的十二指肠腺瘤息肉的病人可出现间歇性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带蒂的十二指肠息肉位于降部以下时可十二指肠肠套叠,而球部巨大腺瘤可逆进入幽门,导致急性幽门梗阻,称为球状活瓣综征(ball valve syndrone),位于十二指肠平滑由于肿的牵拉,肠管蠕动失调以及体中坏死而继发的炎症反应,溃疡,穿孔等都可以腹痛,巨大良性十二指肠肿物如起肠管梗阻也可造成相应的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3.消化道出

25%~50%的十二指肠腺瘤平滑的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症状,这要是由于肿表面缺,坏死,溃疡成所致,临床上要表现为急性出和慢性出,急性出呕血,黑便为;慢性出则多为持续少量出,大便潜试验阳性,可导致贫血,也有报道十二指肠巨大错构起消化道大出

4.部肿块:

巨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物可以部肿块为症状,特是肠腔外生长平滑,可在部体检时扪及肿块,一般较为固定,界限较清楚,其质地因病理性质而异,可柔软而光滑,或坚韧而不平。

5.黄疸

生长十二指肠降部乳头附近的良性肿物,如压迫道下端及乳头口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6.其他:

位于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分泌肿据其肿细胞构成情况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泌素导致的卓-艾综征;家族性腺息肉病患者特有的及颊黏膜色素沉着等。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和大便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由于十二指肠良性肿是少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临床上容易误诊,早期诊断的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常用的助诊断法有:

1.上消化道钡造影:

上消化道钡造影是十二指肠肿物首选的诊断法,文献报道普通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息肉病变诊断的阳性率64%~68%,而十二指肠低张钡双重造影的阳性率可达93%,如果在低张造影时,加用使十二指肠松弛的药物,如高糖素,则效果更好。

腺瘤的X线征象为肠腔充盈缺损或透亮区,边缘光滑,黏膜正常,如有蒂者则可有一定活动度,平滑多表现为十二指肠缺损,边缘光滑,十二指肠的钡造影可以弥补纤维镜对十二指肠第3,4段观察欠佳的不足。

2.纤维镜:

十二指肠纤维镜可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情况并可以取活检或切除后活检,常用的镜有2种,即侧视镜(side-view)和直视镜(direct-view),由于十二指肠第3,4段观察上的局限性,故有人张以小肠镜来检查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分的十二指肠病变较好,而上消化道造影与纤维镜相结可以有效地降低误诊率。

3.超声诊断:

普通超声对十二指肠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十二指肠体干扰了超声影像的观察,但如十二指肠生长在壶周围,管扩张或管扩张;大的十二指肠球部肿物幽门梗阻导致扩张等,超声检查可能提供间接影响以供临床参考,近年来展的镜下超声检查,提高了十二指肠肿物的诊断阳性率,特是对于黏膜下病变和肿物与周围脏器的系等面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文献报道可以发现小到0.5cm的病灶,对2cm直径以上的肿敏感度达88%,是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的十二指肠肿物的诊断法。

4.选择性动脉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十二指肠有一定诊断意义,尤其在十二指肠供等面给临床上提供重要依据,另一面,对于分泌肿,如泌素,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动脉注入secretin,然后测泌素水平,以达到区域定位的的。

5.核素扫描:

要应用于十二指肠神经分泌肿的诊断和定位,如用123Ⅰ或111Ⅰ标记的octreotide(生长抑素同源物)注射后,对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泌素具有极高的敏感性,阳性率可达35%,但对生长抑素受体阴性的病灶无诊断价值。

6.CT及MRI:

CT和MRI对于十二指肠良性小肿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对于较大的平滑神经分泌肿有一定帮助,对由于十二指肠起的其他改变,如道扩张,管扩张等,有一定的影像参考意义,文献报道,神经细胞旁神经结肿的CT和MRI影像具有特殊性,要是肿物呈现均质,无囊性变,多运,有管网状突起等,可以用来区十二指肠其他良性肿

7.手术探查:

如上述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考虑探查手术,尤其是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梗阻,黄疸而又高度怀疑十二指肠者,应放宽手术探查指征。

诊断鉴别

十二指肠良性肿早期不易诊断,即使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亦非本病所特异,键在于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及时理地选择镜活检,X线钡餐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少数诊断困难且具有手术指征者,可手术探查。

十二指肠良性肿应与恶性肿相鉴起梗阻性黄疸,尤其是黄疸呈间歇性发作并发热者,应与总管结石管炎等鉴

治疗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治疗,原则上以切除为首选治疗法。较常见的十二指肠腺瘤息肉平滑等有一定的恶变率,特是家族性息肉病(FAP)的患者,其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和壶区的腺瘤和微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另不同文献报道十二指肠绒毛状的癌变率为28%~50%,应尽早手术切除,并加强术后随诊。

1.镜切除法:

镜切除十二指肠要是指对息肉样的肿物,如腺瘤息肉,但也有文献报道镜下切除息肉生长类癌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广泛应用的镜下切除法,对于处理十二指肠息肉样肿物切除后的止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切的法由于各人的验不同,适应的范围亦可不一致。一般来讲,有蒂的或亚蒂样生长息肉状肿易于切除,肿物的基低部大于2.0cm者不宜电切法切除。电切的要并发症是出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低与操作技术是否熟练及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有密切系,有报道电切出的发生率为0.7%,穿孔的发生率为0.28%,对于怀疑有恶变的十二指肠不宜采用电切法,而应改为手术切除。

(2)激光凝固治疗:前临床上有应用Na:YAG(石榴石)激光对组织的凝固作用以治疗无蒂腺瘤息肉。小息肉可以一次消失,大息肉要作多次均匀照射。未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报道。

(3)微波凝固治疗: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可通过组织的升温组织凝固,比激光和高频电流安全。选择微波治疗要是广基息肉和多发性小息肉,一次治疗可达多个或数10个。

(4)注射法:镜下用无水,围绕息肉基底部二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状隆起为度,多次注射后,息肉可以落,一般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5)超声法:文献报道应用超声导下,进黏膜下肿物的捆扎切除,这是一种新的镜下肿物切除法,扩大了镜切除十二指肠肿物的适应。但需有相应的成套设备。

2.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

十二指肠良性肿多数需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即的局部切除。原则是以肿物所在部位、大小、态以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而决定术式。要适应于恶性变高的绒毛状腺瘤、宽基底的腺瘤息肉平滑等。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1)局部切除:较小的平滑(直径<3cm)或绒毛状腺瘤,可连周围的肠壁组织作局部切除,应注意切除边缘3~5mm肿周围的正常十二指肠黏膜,以保切除的彻底性。为防止术后十二指肠肠腔狭窄,在切除部分肠壁时要斜,斜,或纵,横

(2)十二指肠段切除:对于较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或广基和局限在一个部位的多发息肉,可以有病变的肠段切除术。

①球部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上降部的肿,若切除十二指肠过多,难以修补和肠时,可Billroth Ⅱ式手术。

②水平段和升段的十二指肠肠段切除术后,可十二指肠空肠术。

(3)十二指肠乳头部切除和成: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较小肿物,可于术中十二指肠,探明肿物与乳头的系,如果肿物在乳头旁,尚与乳头有一定的离,则可切黏膜将肿完整摘除,如肿已侵及乳头,宜先切总管,放置一软探针或导管乳头出作为标志;切除乳头及肿物后管、管与十二指肠,再十二指肠

(4)腔镜下局部切除:Van de等报道腔镜切除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5cm直径的良性基质

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管和组织,如腔静、门静肠系膜上动静十二指肠动脉结肠动脉等;②防止肠瘘十二指肠运相对较差,术中不可游离过多而破坏运,肠时应避免张力过高,必要时于窦部置入管或造瘘管十二指肠;③为防止管、管损伤,必要时要先打总管,置入探子或导管,作十二指肠乳头的定位,特是当切十二指肠无法辨认十二指肠乳头位置时。管与十二指肠需仔细严密。防止管的狭窄可在放置一短支架管。

3.保留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s-spared duodenectomy,PSD):

1968年的Newton首先将保留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用于临床,较多的病例报道见于20世纪90年代。PSD要应用于局限十二指肠的良性病变、癌前病变、不可逆的十二指肠外伤十二指肠良性狭窄等。此手术即保了足够的切除范围,彻底切除了肿好发部位,又保留了腺功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肿复发。

(1)手术适应:PSD要适应于十二指肠良性肿,如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巨大腺瘤平滑;某些有恶变倾向的病变,如家族性腺息肉病(FAD)、十二指肠及壶周围息肉等。对FAD病人的检查中发现90%以上病人有十二指肠腺瘤,70%以上有壶周围息肉,其中一部分将发展为增生不良及恶变。

(2)手术法:十二指肠腺同为腹膜后位器官,二者享有共同的管供应。十二指肠部与头间系紧密,有较多的管在其间环绕,因此保留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键是注意保存头的运。具体法介绍如下:

广泛的Kocher切,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头。切断Treitz韧带,横断空肠,将其近段由肠系膜管后牵至右上,或自管前肠系膜孔牵出至右上

②游离十二指肠第三、四段,必要时结扎十二指肠动脉

③切除胆囊胆囊管或总管插管至十二指肠乳头,由此解剖出总管并于十二指肠上缘处切断,于管下端旁解剖出管,切断。

④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的黏膜固有层外解剖,并游离十二指肠降部至十二指肠球部,完成与头的分离。

⑤于幽门1~1.5cm处切断十二指肠空肠的端端

⑥在肠远侧切空肠肠壁,在直视下总管,管和空肠的端侧置支架流可空肠前侧出体外,总管T管支架胆囊管或总管出,4~6周后拔除。

4.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的恶性病变宜采用本手术。

预后

十二指肠良性肿如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护理

不吸烟、不,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有良好的态应对压力,劳逸结,不要过度疲劳。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入。

饮食保健

宜多食具有抗脊髓作用的食物:僵蛹蜈蚣、蝎、壁虎、蛇、穿山甲海马、牡蛎、沙虫、金针菜

宜吃解除肿神经痛的食物:蟾蜍青蛙、蟹、淡菜、鲳鱼、老虎

具有利尿通便作用的食物:肉、鲤鱼、苹果、田螺、芝麻、无花果、李、荸荠、米仁、桑椹、金针菜海带紫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康丸

下一篇 何首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