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上颌窦恶性肿瘤

据国资料,咽喉部肿统计分析,上颌窦恶性肿部恶性肿的40.3%,占全身恶性肿的1.2%。Lewis等(1972)分析鼻腔鼻窦癌772例,约30%发生于鼻腔,70%发生于鼻窦,其中以发生于上颌窦者最多,占58%。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男女发病比为2:1。据国外文献报道,上颌窦恶性肿要是鳞癌,约占80%;其次有未分化癌、腺癌、粘液上皮癌、柱细胞癌、淋巴上皮癌、乳头状癌、恶......
目录

病理

据国外文献报道,上颌窦恶性肿要是鳞癌,约占80%;其次有未分化癌、腺癌、粘液上皮癌、柱细胞癌、淋巴上皮癌、乳头状癌、恶性黑色、恶性浆细胞及软肉瘤等。

症状

上颌窦恶性肿早期因无何症状和体征而难以确诊至晚期待各种症状明显时诊断多无困难。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的CT及MRI影象检查逐渐普及和多视角的鼻窦镜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鼻窦已成为可能。凡中道发现肿物和景象提供窦占位病变都应尽早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为了正确认识上颌窦恶性肿的生物特征以便于定位诊断、选择术式及估计预后现介绍几种上颌窦癌定位法及分级。

1.Ohngren法 自内眦和下颌角之间作假想斜面再于瞳孔处作假想垂直面将上颌窦分为4个象限。前象限生长的肿易侵入筛窦而产生症状内眦肿胀。后外象限肿晚期易破坏后壁侵入翼上颌窝和翼窝也可进一步破坏翼或进入颞下窝而累及颅中窝病人可出现困难、颞部隆起、头痛耳痛症状。位于下部者最早可出现症状牙龈肿胀牙齿松动落等。

2.Sebileau法 自中甲下缘作一假想水平面将上颌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肿易侵入筛窦或眼眶部和眼部症状。也可进一步侵犯颅底。发生于下部者预后较发生于上部者为好。

3.Lederman法 自眶底和上颌窦底作二横线另从两侧眶内壁鼻腔底作两垂直线即将上颌部划分为上、中、下部。垂直线为筛窦鼻腔与上面颌窦的分界线。中隔自然分隔两侧的筛窦鼻腔。此分法要优点是基本概括了全上颌部。上、中、下三部包括的解剖结构如下:

(1)上区 筛窦额窦蝶窦(未侵及鼻咽部)、鼻腔嗅区(即中甲以上部分)。

(2)中区 外侧为上颌窦鼻窦的呼吸部鼻腔外侧壁(包括甲)。

(3)下区 上颌窦同时侵犯上颌窦及硬鼻腔底及硬源性肿

上颌窦恶性肿的TNM分期如下:

Ⅰ期 T1N0M0;

Ⅱ期 T2N0M0;

诊断

鼻窦恶性肿因解剖部位隐,早期无明显症状。遇单侧进鼻塞涕,单侧面积不疼痛或麻木感,单侧

上列磨牙疼痛或松动,尤其是40岁以上病人,窦应怀疑鼻窦恶性肿的可能,进以下检查和诊断步骤。肿组织活检及道穿刺细胞涂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依据。

据肿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及病人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放射、化疗和生物等治疗案。对肿范围较局限者,多采取手术为的综疗法,包括术前治性放疗、手术彻底切除原发肿病灶。

并发症

侵及泪管,可出现泪溢现象。累及上颌窦前壁,则有面颊肿胀、畸和面麻疼痛。肿向底部浸润,患者常出现牙痛牙龈肿胀牙齿松动落及呈半隆起等,此时易误诊为病,治疗后其症状反而加重。肿亦可向上颌窦后壁发展,侵及翼窝,困难。若肿破坏眶下壁或进入眶,可出现眼球移位及视力障碍等。肿晚期可筛窦、眼眶侵入颅前窦,可翼上颌窝、翼窝,进而破坏翼,或累及颞下窝,进入颅中窝。

治疗

上颌窦恶性肿前仍采用以手术切除为,同时以放疗或化疗的综治疗针。

(一)放疗 多张与手术切除联应用。但术前或术后应用,各家尚未完全统一。术前适量放疗有使肿体积缩小和减少淋巴转移的作用,因放射治疗能使肿供不足及组织中氧张力低下,故可减少肿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手术后放疗,对于术后安全缘残留的活跃细胞及手术难以达到并已转移的淋巴管淋巴结,有补充治疗作用。对晚期肿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者,放疗可以延长其生命。

(二)手术疗法 术式选择应据病变原发部位及侵犯范围而定。

1.上颌部分除术 适用于上颌窦恶性肿只限于上颌窦底部或槽突、硬早期恶性肿等。

于患侧牙龈做长切,切粘膜及膜,在患侧中切侧切部软组织,至软硬交界处为止,然后向外侧延长切达第三磨牙,并与上颌窦前壁之切相连。在上述切范围,用凿或锯切除包括部之上颌之硬,这样使上颌窦鼻腔充分暴,最后去除上颌窦侧壁,使上颌窦腔与鼻腔相通。切除肿后的创腔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4~6天抽出,并安装术前准备好的假托,以,使病人恢复咀嚼、发音,避免软组织收缩而发生的畸型。

2.上颌切除术 上颌切除术是鼻咽科医生处理以上颌窦的恶性肿常用的手术。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基本术式有较大变通。

上颌切除术通常采用Weber-Fergusson切。这里要介绍改良的Dieffenbach-Weber-Fergusson切。该切有以下优点:①易接近面颊部软组织和于直视下掀起面颊部皮瓣;②可直接观察面颊部皮瓣;③可直接观察面颊软组织及皮瓣是否受肿浸润及浸润范围;④可据需要将侧切向上伸延至眉弓,也可将眶下缘切向外延至颞部;⑤在沟上做“W”,可预防由于切收缩而致的上向上前移位畸,并可避免明显的线形瘢痕成。

为使切准确、整齐,术前应在皮肤上用龙胆紫画线。为减少出,可沿切及面颊部用0.5%~1% lidocain(加适量1∶1000副素)浸润麻醉。结扎动脉。切包括侧缘、上沟、内眦、下睑等。内眦部切要避免损伤内眦韧带。下睑切睑缘2~3cm呈弧水平切外眦部下,切皮肤、皮下组织,并对准眶下缘,直达膜。切尽可能与眼轮匝纤维走向一致。在分离眶下缘膜时,要注意避免穿透膜而进入眶。眶下神经管应予结扎切断。如能保留眶下壁的上颌切除,下睑切可改为下瞪结膜囊,即与下睑缘平,由内眦切至外眦,术后用细丝线缝,下睑无瘢痕,有美容作用。眶下膜放一牵器,使眼球轻轻上抬找到泪管并予横断据肿累及范围从泪囊窝将泪管残留部分上提或一并切除。沿纸样向后分离用双极电凝阻断筛前后动脉。完成上述软组织后将面颊部皮瓣翻向外侧并用盐水纱布保护好。这时整个上颌之前部、后外侧、眶下缘、上颌突、齿槽突、颧骨状孔缘及鼻腔侧壁缘均暴于手术野之

用剥离子分离状孔及鼻腔侧壁粘膜使壁与粘膜充分分离。自两侧中切之间沿硬中线向后切的粘膜直达硬后缘然后刀刃向外与上垂直沿硬后缘全层切同侧软、硬交界处直达第二磨牙后缘与沟切末端会将切之粘膜瓣向两侧分离同时拔除患侧中切从中线劈切断鼻腔外侧壁眶下膜充分分离后先找到眶下裂前端然后从上颌颧突和颧骨下缘游离附着的软组织从眶下裂前端穿入钢丝锯或剪切断颧骨。以手指摸清第三磨牙的上颌结用大平凿或剪切断上颌结与蝶翼突之间的联系。这时整个上颌已基本松解用持钳咬住上颌体部并向各向摇动如仍有部分未切断可用剪刀补充切断之将之颌连同肿一并取出。如有颌动脉应予结扎。创腔以热盐水纱布填塞压迫5分钟取出后检查创腔有无出、残存肿及安全缘是否足够。创腔可用带有抗生素的凡士林油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切分两层缝加压包括。

上颌切除术的某些问题仍有争论:①于创腔植皮问题:张植皮者认为植皮可以加速创面上皮化避免长期渗出、结痂和肉组织增生。不植皮也可自上皮化而达到上述的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故多数者认为植皮利大于弊。②于硬缺损的处理:单纯硬受累者切除硬后可保留硬膜如硬粘膜也同时受侵则全切除术后可用中隔移位修复其缺损。传统的法是安装托以保病人术后正常进食和语言交流。③眶下壁缺损修复:上颌窦恶性肿累及眶下壁切除术后如筋膜囊完整可不必重建或转移中隔予以重建。眶下壁部分缺损可用自体或人工材料重建以防眶容疝入创腔造成眼球移位。④眶容物剜除:要适用于肿已穿破眶筋膜囊或累及球后造成失明的病人。眶容全切除后如能保留结膜囊重建眶底仍可安装义眼否则可用带蒂皮瓣修复眶缺损。⑤槽突切除:上颌窦癌累及整个槽突者较少故上颌窦底有肿浸润者仍可作保留部分槽突的上颌切除术。

3.治性上颌切除术 治性上颌切除术(Radical maxillectomy)适用于上颌恶性肿已广泛侵及翼窝、翼颌间隙、颞下窝或颅底者。

手术步骤基本与上颌切除术相同。但应据肿侵犯范围作以下变通:

(1)切 Dieffenbach-Weber-Fergusson切向外或向上适当伸延。

(2)将面颊皮瓣向外下翻转以更大范围暴上颌前壁、状孔、鼻腔侧壁、上颌突、、眶下缘外侧、颊、咬、下颌关节腮腺前段、下颌升支的一部分、及颞下部。

(3)暴下颌升支自颧弓下缘切断啼附着处并将咬向下翻转。自颧弓上切断颞将颞向上翻转切断颞下颌韧带及下颌关节囊使下颌关节位游离下颌关节突切断附着其上的翼外自颧弓中段断这样可为进一步切除颞下窝及翼窝之肿提供良好视野。

(4)切断下颌升支分离下颌升支侧区附着的软组织充分止后用钢丝锯将升支从颈部下锯断取下或向前翻转这时颞下窝、口腔外侧区、眶下裂、蝶、翼突外的外侧区及上颌后外壁均得到良好显示。如翼外已有肿侵及可将其从翼上分离下来并予切除。如翼窝已有肿生长应连同翼突一并切除。但因其间有翼丛等较丰富供应注意止。颈外及颌动脉结扎有助于术中减少出和肿切除。

(5)移除眶底据眶底受累程度可作全眶底或部分眶底切除术术后缺损处理法同前述。

(6)完整切除颧骨、眶下壁、鼻腔外侧壁、硬、上颌结及蝶翼突的联系连同窦鼻腔整块切除。对切除之断端可用锉予以磨平以减少因刺刺激造成病人术后不适或头痛治性上颌切除后常导致面部塌陷畸其矫正手术可一期或二期完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化香树

下一篇 化金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