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食管乳头状)为鳞状上皮息肉样良性肿。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和胸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困难、灼热感等,还可出现便血贫血。以呕吐症状者少见,患者往往因部疾病做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发病原因EP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也有争论,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1.黏膜损伤食管反流,食管炎......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EP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也有争论,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

1.黏膜损伤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机械操作等常起EP,Carr等报道有两例先前活检实有食管炎,以后随访时发现EP,EP在食管远1/3段多见,此处受这些病变的影响最为严重,镜检查所致损伤,慢性食管异物嵌塞,反复用探条扩张狭窄的食管及外科手术创伤均有起EP的报道,很多EP病理检查均有炎症据。

2.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HPV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有人在增生的食管黏膜中发现HPV感染的免疫组化据,还有人认为挖空细胞是诊断HPV感染的一个组织指征,然而各家EP的HPV检出率很不一致,甚至有作者报告HPV为阴性,因此HPV与EP的确切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3.致物质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服特殊的化物质如N-乙基-N-亚硝基胍可以起EP,以互隔交链孢霉菌的食物喂饲大,结果发现此菌对大食管鳞状上皮有选择性致作用,其病变有乳头状(25.6%),前乳头状癌(2.6%)及食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和乳头状(5.1%),在研究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维生素C联应用对预防Bap诱发大肺癌的效果时,意外发现了预防组大大都出现了食管上皮乳头状样增生,发生率雄为68.7%,雌为91.3%,病变发生于食管的上段和中段,均未见异型增生,为什么Bap组,维生素组,正常组皆无此现象,仅在Bap加维生素组中出现高发生率的食管乳头状样增生?说明多种物质协同作用可以致

4.遗传因素:有人认为EP与遗传因素有,如先天性皮肤病,Goltze综征可伴EP,具有不正常的核型和O-raf-l基因缺失的病人有肠道的多发性息肉,包括EP。

5.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多数人认为EP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害化物质和慢性刺激的存在附加或激活了HPV感染,而HPV也可作为其他因素如黏膜刺激起病变的加重,两者起协同作用,这一观点为多数人所接受,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机

食管乳头状系一种良性无蒂肿要来自食管黏膜,由增生的上皮细胞成,含结缔组织管,呈状,结状,菜状隆起,直径多在2~10cm,也有报道5~6cm。

1.组织的特点:食管乳头状生长式可分为3种类型:

(1)外生型:呈光滑的指样或树状外型,表层的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上皮分化成熟,乳头中央为纤维管组成的中轴,部分上皮不全角化,近2/3病例间质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2)生型:外呈光滑,的突起,镜下见表皮翻性生长,伴有鳞状上皮不全角化,棘层增生,部分上皮有挖空细胞,间质有炎细胞浸润。

(3)峰型:外呈峰突起,镜下见表皮状增生,上皮颗粒层突出,伴明显的角化或不全角化,以上3种类型中以外生型最多,生型次之,峰型少见。

HPV阳性的EP特点:外生型较多,而生型 和峰型较少,挖空细胞的发生率较多,但无统计意义,棘皮症和多量挖空细胞可提示HPV感染,但并不能预告它一定包含有HPV DNA,说明组织的特点在HPV感染的诊断中作用是有限的。

2.EP与食管癌有的问题:EP是否会恶变这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论的问题,下列各点使人考虑EP与食管癌有

(1)有EP显示细胞间变和癌性变的据:已和生殖道的鳞状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2)HPV DNA的据:已实HPV 6,11,16,18型与不同类型的癌有着广泛的联系,在食管间变细胞和食管癌中也发现HPV DNA的据。

(3)动物试验实:牛乳头状病毒诱发EP,并恶性变,互隔交链孢霉菌可以诱发大食管乳头状,也可诱发了前乳头状癌,但近期随访,几个大宗报告中没有恶性变的病例。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困难、灼热感等,尚有便血贫血呕吐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部疾病做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容易并其他部位的肿。他们认为,患有食管乳头状的病人很可能在黏膜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口腔和呼吸道肿。因此对食管乳头状病人应检查邻近脏器是否有肿

检查

食管镜下绝大部分食管乳头状呈球或半球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0.4~0.6厘米,罕有超过1厘米,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食管乳头状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食管乳头状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诊断

有的EP大体态可误诊为棘皮病或状鳞癌,需由组织,故对EP提倡取活检。

X线配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镜下绝大部分EP呈球或半球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约0.4~0.6cm,罕有超过1cm,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EP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的EP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鉴别诊断

有的食管乳头状大体态可误诊为棘皮病或状鳞癌,需组织检查鉴

治疗

因乳头状有恶变可能,因此应积极治疗,肿小可在镜下摘除或激光切除,肿巨大需食管局部切除或对病灶进监测。因为有的EP与HPV有,所以上述操作能否触发传播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故切除时应小心操作。伴HPV的EP预后是否差些,需进一步调查。

预后

一般认为食管乳头状是癌前病变,但前尚无确切的癌变报道,对已确诊为该病、体较大者或同时伴有异型增生者应尽早手术切除,前绝大多数病例通过镜下摘除治疗,术后长期随访几无复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华东膜蕨

下一篇 神经纤维瘤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