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华凤仙

华凤仙:Impatiens chinensis Linn.):凤仙科,凤仙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纤细,无毛,对生,叶片硬纸质,稀倒卵形,上面绿色,被微糙毛,下面灰绿色,无毛,较大,1-3朵簇生于腋,紫红色或白色苞片线形唇瓣漏斗状,旗瓣翼瓣无柄,线形花药卵球,子房纺锤蒴果种子黑色有光泽。 分布中国云南西北部,生于多生长水沟旁、池塘、......
目录

植物形态

一年生 草本,高30-60厘米。纤细,无毛,上部直立,下部横卧,略膨大,有定根

对生,无柄或几无柄; 叶片硬纸质,线形或线状披针,稀倒卵形,长2-10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近心形截形,有 托叶状的腺体,边缘疏生刺状锯齿,上面绿色,被微糙毛,下面灰绿色,无毛, 侧脉5-7对,不明显。

较大, 单生或2-3朵簇生于腋,无总 花梗紫红色或白色花梗细,长2-4厘米,一侧常被硬糙毛; 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线形,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尖, 唇瓣漏斗状,长约15毫米,具条纹,基部渐狭成弯或旋卷的长;旗瓣,直径约10毫米,先端微凹,中肋具狭翅,端具小尖, 翼瓣无柄,长14-15毫米,2裂,下部裂小,近,上部裂宽倒卵形至斧,先端钝,外缘近基部具小雄蕊5, 线形,扁, 花药卵球端钝; 子房纺锤,直立,稍尖。

蒴果,中部膨大,尖,无毛。 种子数粒,,直径约2毫米,黑色,有光泽。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印度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也有。

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水沟旁、池塘、田边及沼泽地,

生长习性

《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种之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来。喷洒出去的种子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该种对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温暖、 湿候,不耐 霜冻,喜阳光,生活力强,能 自播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但在 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扦插

法,即选用规格10×10的 育苗盘,栽培基质可选用草炭灰:碎木屑: 蛭石=4:3:3、装入育苗盘中。从母体采取插穗,要求 插穗必须保留三个扦插时、将扦条轻轻插入基质中、注意尽量不要损失插穗。扦插要马上浇水,然后用1000倍的 百菌清喷雾,每隔30分钟喷10分钟雾,以保叶片湿润,但不积水下流。10至14天即可生,生成活率在98%以上。当长至10厘米时,留2-3个将尖掐掉。这样每个就能生出3-5个条,10周后即可成冠幅直接30-50厘米的成品。

种子

凤仙种子小,但寿命较长,在室存放3年的种子,其发率仍可达79.9%以上。在 清明前后播种。采用挖直播的,可在整好的地上,15厘米、 30厘米挖深1厘米左右的、浇水、待水渗下后每种子3-4粒, 覆土后稍加镇压即可。若进 育苗移植,则在先做好的畦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上,覆土厚1厘米左右压实,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5℃左右时5天即可出苗。每亩 播种量0.5-1kg。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将定植地整平耙细,30厘米、株20厘米挖的深浅依苗的根系多少来定,将带土坨的小苗 栽植于,用手压紧后浇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培土凤仙耐移植,盛时仍可移植。

如在中国“国庆”时观,则应于6月至7月播种。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 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出苗,应 避免烈日暴晒,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过于拥挤时进间苗,使其茁壮生长。当小苗长出3至4时, 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如此过50天至60天,国庆就会 绽放出 娇美的朵。

栽培技术

整地:播种前将地翻松,拣除石块等杂物,将地整平,施一些土杂肥后做畦,北做平畦,南可做高畦。

田间管理:间苗与松土除草: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苗,并结松土除草,将培土,以防倒伏。苗高15厘米左右时,松土1次,保持土壤干松,促使植株秆粗壮。

追肥:当苗高40厘米左右时,可 去掉植株下部的老,摘去尖,促其多发。此时可适当浇施稀粪水,肥不宜过浓,否则易的腐烂。前追施1次腐熟的厩肥,每株1kg左右,在植株沟施入后覆土,施肥后浇水。

浇水:幼苗期要保持土壤 湿润,期不可缺水,遇干旱须及时浇水,但高温多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病虫防治

斑点病

为害症状:斑点病要为害叶片。 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病斑,病菌如从叶尖叶缘侵入,致叶尖 枯死,叶缘焦灼。

防治法:⑴及时 清除病落。⑵必要时喷洒40% 百菌清悬浮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600倍液、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

霜霉病

为害症状上病斑初为褪绿斑块, 叶脉所限呈不规则可见白色霉状物,较厚密, 严重时覆满全,致叶片枯焦,影响观赏。

防治法:⑴栽植时,应注意选择地块,理密植,养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⑵发病初期及时 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400-500倍液、72.2% 普力克水600-700倍液、72%克湿性粉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白粉病

为害症状要为害。染病叶片上布满 白粉。染病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症状。该病发生普遍,5-9月均可发生, 严重的造成植株衰弱叶片变黄提早枯死。

防治法:⑴秋季 枯,集中烧毁。⑵养护,日照时间每天12小时以上,有利于花芽并增强抗病力。⑶发病初期喷洒5%多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600-700倍液、20% 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12.5% 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40% 福星乳油7000倍液。

结线虫病

为害症状结线虫病是南、北普遍又严重的病害,要为害 部。线虫侵入侧根须根后,成很多大小不一的 ,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细株矮,叶片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卷,皱缩枯萎,苞黄枯或不放。

防治法:⑴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的传人、传出,避免扩展、蔓延。⑵播种育苗或盆栽定植时,注意选用无病土。⑶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温季 翻晒2-3次,司消灭大量病原线虫。⑷用药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 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卉。也可用80% 二氯异丙醚乳1000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 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法同上。也可施用5%灭克颗粒,每平米埋药1-3g,或浇灌40% 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浇灌150-250mL药液。

疫病

为害症状要为害部。初 处呈现油状暗绿色条状斑块,严重时全部变黑,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法:⑴减少初侵染源。采用隔年土,并在炎夏进多次耕翻土地,充分日晒该菌生活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 休眠孢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染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发病。⑵防止雨水 溅射和传播,对减少地上部发病具重要作用。⑶发病初期 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72%克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600倍液、60% 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800倍液。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瘀之功效。用于治结核、面及头肿痛、热痢、小便混浊、湿热带下及疮肿毒等症。

现代研究

显微鉴

的横切面 类。① 表皮细胞1列,长、类。②皮层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皮层明显,排列紧密、整齐,可见凯氏点。③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④维管束近辐射型,次生构造不发达,初生 木质部六原型。

的横切面 类。①表皮细胞1列,长,排列整齐,一些细胞含有花青素,使紫红色。② 皮层由数列类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有的细胞含有红色花青素,有的含有绿素,另外还有大量 针晶或针晶束。皮层1-2层细胞稍小,排列紧密整齐。③中柱维管束外韧型,6个,4大2小,环列。皮部所占面积较窄,由 筛管、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木质部较宽,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等组成;束中成层隐约可见,射线较宽。④部明显,均由薄壁细胞构成,整体上细胞较大。

的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但前者细胞长,排列紧密,且较大,偶见气孔;后者细胞类,较小,其上可见气孔与非腺毛。② 栅栏组织一列,类长柱,不通过中脉,富含绿体;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有针晶束。③ 中脉维管束1个,木质部位于向面,由薄壁细胞、导管等组成;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下,所占面积较少,细胞小而排列紧密。④下表皮侧2-3列细胞为厚角组织,较为发达。⑤叶片呈显著突起。

表面制 ①上表面: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垂 周壁多浅波状气孔较少,多为不定式,可见竹状非腺毛。②下表面表皮细胞多边,垂周壁多深波状气孔较多,多为不定式,可见牛角状非腺毛

粉末 黄绿色。①组织 粉末可见一些呈长、排列整齐的细胞,有的其中含有针晶束。②可见两种不同态的非腺毛。一种稍弯或平直,先端较尖,整体瘦长,竹状,由2-3个细胞组成;另一种先端钝,整体较粗短,呈牛角状,由4-6个细胞组成。③纤维单个在或成束,长梭。长约230μm,直径20-25μm。④石细胞成群或单个在,类、类多边或类。直径15.7-27.8μm,纹孔沟明显。⑤针晶、柱晶多见。草酸钙簇晶球状、较大,棱角较钝。⑥ 导管多为梯纹、螺纹,少为孔纹导管

理化鉴

华凤仙粗粉1g,加95%乙醇10ml,加热回流1h,过滤。滤液加4ml水使含乙醇量为70%,在

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 萃取除去绿素。取70%乙醇液加浓盐酸5滴和少量镁粉,在沸水中加热3,溶液呈红色

提取法同上。取少量乙醇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1%三氯化铝醇液,待干,显黄色,在紫外灯下(365nm)观察,荧光变黄。

生药特征

皮层有些薄壁细胞中富含红色花青素物质和大量针晶。维管束6束,其中4大2小,外韧型。部宽大,射线较宽。

次生构造不发达,皮层所占面积较大,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维管束近辐射型,初生木质部六原型。

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其上可见非腺毛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界明显为不等面积。中脉可见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在上皮部在下,下表皮侧为发达的厚角组织

④粉末中表皮细胞富含针晶束。另可见众多针晶、柱晶、簇晶、纤维石细胞在。⑤理化鉴显示有色反应和 荧光反应。上述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华凤仙的重要依据。

植物文化

凤仙如其。清代 康熙皇帝命士汪灏等成的《 广群芳谱》记述凤仙:“桠间,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其在百中的地位虽不比、兰、竹、菊、牡丹和芍药,甚至曾被苏门四士之一的张耒贬为“菊婢”,但凤仙以其 顽强的 生命力和 独特的 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总有爱之人对凤仙 情有独钟,更有 文人不吝 笔吟咏凤仙。

唐代诗人李贺在《 宫娃歌》中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房夜捣红守宫”,又吴仁壁有咏《凤仙》:“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再如宋代杨万里的《凤仙》:“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染作工”。此外,元代杨维桢、明代瞿佑、清代刘灏等均有以凤仙为题的诗句。

清人赵敏所著《 凤仙谱》是一本园艺特色的著作。在赵敏的眼中,其它草如 罂粟、 虞美人、 鸡冠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质陋,然凤仙无二者之病,故当为著专谱”可见其对凤仙的喜爱之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华千金藤

下一篇 金刚藤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