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样汗管瘤
病因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内见由立方形或多角形上皮细胞形成的巢,呈管泡状和导管结构,偶可形成角囊肿。此种结构被包埋在淡蓝色软骨样物质到嗜酸性透明物质的基质中。
症状
皮损通常为坚实性皮内或皮下结节,其上皮肤正常,直径5~30mm,好发于鼻或颊部(80%累及头颈部),通常无自觉症状。可发生骨内损害。结节质地较韧,类同于鼻软骨,一般无压痛,患者也无任何感觉。X线片检查可见骨性结构,病理学检查可有囊肿样结构。
检查
鉴别诊断
1、睑黄瘤常见于上睑近内眦处,为黄色丘疹或斑块,常对称分布。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2、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但下睑非好发部位,除面部外,也可见于手背,为表面光滑,质硬,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3、疣状痣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疹,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多呈线状分布。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疣细胞。
4、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多发于头皮,皮损为单个乳头瘤状结节、斑块,表面有渗出、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瘤样增生,并不规则地向真皮内陷形成乳头状囊腔。
5、幼年黑素瘤皮损为单发的粉红色或红褐色坚实结节,直径1~2cm,表面光滑或疣状隆起,外伤后易出血。
6、硬斑病型基底细胞上皮瘤 皮损为扁平或略凹陷硬化淡黄色斑,光滑,表面有光泽,边缘常不清楚。组织病理完全不同。
7、毛囊瘤皮损为多发的小圆形坚实丘疹和小结节,面部多见,向中心性分布,少数为单个发丘疹。
并发疾病
此病属慢性病程,大部分病人终生不会自行消退。有的汗管瘤多年静止无变化。当人出现精神创伤 ,过度劳累,月经期或内分泌失调等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 皮疹可逐渐增多或增大或数个融合成一个大的结节性汗管瘤,使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时间加长。
预防
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代替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减少进食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限制食用高盐的食物。为了肿瘤预防,尽量不要饮酒。如果饮酒,则应该限制每日的饮酒量,男士每天不应多于2杯,女士不应多于1杯。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