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状囊肉瘤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和体激素水平失调有。有报道认为,月经初潮前后分泌功能为不稳定阶段,性成熟早期及老年不同阶段的妇女,分泌均发生重大变化,容易产生不协调 其中,激素分泌增多为状囊肉瘤发生的基础,故分泌因素在病因中有很大系。乳腺状囊肉瘤临床少见,有报道本病占全部乳房肿的0.2%~2.5%。 发病年龄在14~86岁,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平均年龄44.7~49岁。曹德生......
目录

流行病学

乳腺状囊肉瘤临床少见,有报道本病占全部乳房肿的0.2%~2.5%。

发病年龄在14~86岁,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平均年龄44.7~49岁。曹德生报道14例,平均40.4岁,35岁以上占71.42%,青少年发病率仅占5%左右。良性的以年轻妇女较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1岁),恶性型则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男性罕见。王钟富(1973)收集该病74例,良恶之比约为2∶1。

本病不多见,它有时具有恶性肿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良性肿的特点。该的成分与结构颇似管纤维腺瘤,常常在同一个肿,一部分是纤维腺瘤,一部分是状囊肉瘤结构。纽约纪念医院认为注意治疗纤维腺瘤可以减少分状囊肉瘤的发生 本虽称为肉瘤,但只是指其组织结构而言,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即使因局部手术切除不当而复发,也极少发生转移。

病因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和体激素水平失调有。有报道认为,月经初潮前后分泌功能为不稳定阶段,性成熟早期及老年不同阶段的妇女,分泌均发生重大变化,容易产生不协调 其中,激素分泌增多为状囊肉瘤发生的基础,故分泌因素在病因中有很大系。

病机制:

乳腺状囊肉瘤病理特点为:

1.大体体积差较大,小的直径2~3cm呈结状 大者可为40~50cm的巨块,恶性肿又较良性体积略大。肿边缘也较清楚,无真正的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在坏死区或脂肪肉瘤样变区则带黄色。约1/3的病例肿有囊腔,囊有清澈或性液体。更常见的是多个息肉状肿物充塞了囊腔,造成肿切面的裂隙状态。肿质软如肉,其中也有较硬的部分,有时可有和软化生。

2.组织 组织由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构成,只是纤维组织成分增生更加活跃,构成肿要成分。细胞排列密集,核肥大深染 似纤维肉瘤或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在同一肿中的不同切,或同一切的不同区域纤维细胞的密度和分化程度可以很不相同。少数病例间质成分中尚可发现分化程度不同的脂肪组织,黏液组织,甚至软等。诊断本病除上述成分外 必须发现有上皮细胞成分,否则和乳腺肉瘤难于区(图2,3)。

临床表现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患者几乎都因为发现肿块而就医 也有少数病人有刺痛或轻度胀痛。在临床查体时一般可触及1~3cm肿块。文献报道肿块最大者可达40~50cm,质地可硬可软, 多数为单侧发生,双侧者极少 病程1个月至10余年不等,最长可达成40余年,平均4.5年。肿生长一直是缓慢的, 但大多数是一向缓慢而近期迅速增大,而肿生长的快慢和良恶性系不大。体虽然可以很大但与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个病例可因体巨大使局部皮肤变薄、发亮 充,甚至因压迫而溃疡。乳头被推移,但很少发生回缩或溢液。少数病人可有腋窝淋巴结肿大,但也通常没有转移。

诊断

在临床上凡遇到乳巨大肿者应首先考虑本病之可能。查体时可见灶多很大,许多病人甚至占据全乳,肿块呈或分状,表面不平,质地坚韧,有时可有弹性感或囊性感,界限清楚,活动性好, 少数肿块有压痛,患侧腋淋巴结因增生反应可触及,但罕见转移。钼靶X线检查见边缘清楚的球致密影,大的肿亦可呈波浪或多囊;B超检查有球或囊实性混声影;动脉和乳房皮下静造影,肿块有明显的液供应和皮下静扩张等。据上述表现诊断应无困难。

诊断:

临床上乳腺状囊肉瘤应注意与乳腺癌、乳腺纤维和恶性肉瘤相鉴

1.乳腺癌

(1)状囊肉瘤病程长,生长缓慢, 而乳腺癌病程较短。

(2)状囊肉瘤多数体积较大,凹凸不平 呈结状,部分实质如橡皮样有弹性,部分呈囊性。而乳腺癌体积较小,无分,质地较硬,无囊性,无弹性。

(3)状囊肉瘤周界清楚,仅少数向周围间质胸肌浸润。而乳腺癌边界不清,可向周围组织浸润。

(4)状囊肉瘤系膨胀性生长与皮肤不粘连,由于体大影响静回流 大多数表面有张,随着肿增大,皮肤张力大而菲薄,光滑呈水状,有时可起压迫性坏死。而乳腺癌为浸润性生长可与皮肤粘连,出现“橘皮样”变,表面张不多见。

(5)状囊肉瘤乳头正常,但可有推压移位,乳头溢液少见。而乳腺癌位于乳晕下,多数与乳头粘连 ,乳头抬高或内陷

(6)分状囊肉瘤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常见。

2.乳腺纤维

(1)乳腺纤维初起时生长较快,以后生长逐渐缓慢。而状囊肉瘤始较为缓慢,以后突然长大 有的病例生长较为迅速,在几个月增长为很大。

(2)乳腺纤维体积较小,不超过5cm 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均匀一致,无分, 而状囊肉瘤体积大多为10~20cm,表面凹凸不平 有分,质地不均匀。

(3)乳腺纤维可为多发性的,也可为单发的,而状囊肉瘤多为单发。

(4)乳腺纤维多发生在青年妇女,50岁以上较为少见,而状囊肉瘤不仅在中青年妇女可见, 而在老年妇女亦可见到。

3.恶性肉瘤 要依据病理检查进

实验室检查:

1.穿刺细胞检查 对本病的助诊断可靠性较小, 因为肿不同部位的间质细胞增生和异型的程度不同, 所以很难作出准确的诊断。

2.手术中冻切 切除标本后, 可在2~3个不同部位切取2~3块组织,然后作连续切检查,一般不易漏诊。

其它助检查:

1.X线钼靶 小的肿可见边缘清楚的球或有分的均匀致密影,边缘光滑,没有毛刺现象;大的肿呈波浪或多囊,偶见钙化。与癌肿不同的地是皮下脂肪层仍完整(图4)。

2.超声波检查 肿较大,呈分低回声,边界清楚。因病变边缘光滑,超声常有侧缘声束衰减征象。有时很难与周围状分布的脂肪组织相区。肿后回声减弱、增强或不变。囊变区充满液体, 表现为无回声的裂隙状腔隙。

3.液晶热图检查 体区域皮温较高,和周围正常组织皮温可相差3℃以上。

4.管造影 可动脉和乳房皮下静造影,可见肿有明显的液供应和皮下静扩张。

治疗及预后

治疗:

本病首选手术治疗为佳。放化疗对恶性状囊肉瘤有一定效果但不甚理想,应慎重选择在术中可快速冻切据结果来选择正确术式, 往往手术后可彻底治愈。对良性肿局部完整切除对巨大肿则宜单纯乳房切除术。对恶性肿体大小,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来决定是否单纯乳房切除或标准乳癌治术。术后据病人具体情况和临床分期给予放疗或化疗。对术后复发者可再手术 酌情扩大手术范围,仍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是轻微浸润性生长。虽然边界清楚,但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 极易复发。因此手术时应适当扩大周围组织切除范围。恶性术后极易复发,但很少发生转移,即使转移,大多数转移到等处, 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故有者认为手术时不必要进淋巴结清扫。

预后:

乳腺状囊肉瘤以手术切除为, 完全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良性者如手术切除不彻底,局部亦可复发,而再次广泛切除后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部分恶性型手术虽可局部治愈,但如发生运转移,常导致严重后果。本病的特点为:局部复发常在手术后2年,一般认为年龄因素及肿大小对复发影响不大,要的影响因素是组织类型和其生物特性及与手术切除范围有。复发的病例要注意,有时病变变得更易侵犯性生长的类型,但多数良性型者过进一步局部扩大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有发展成与原来肿不同的组织类型。对化疗、放疗的效果尚无一致的评价。

适当补硒。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补硒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调分泌和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毒素,对于预防乳腺疾病有奇效。但是补硒过量的危害也不小,因此服用含有硒麦的体恒健硒维康,能安全有效补硒,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过量,是女性朋友防治乳腺疾病的首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养正合剂

下一篇 华紫报春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