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青少年及小儿卵巢肿瘤

青少年及小儿的卵巢较成人少见,20岁以下卵巢的发生率仅5%~10%,但于此年龄期间生殖器肿中却以卵巢最常见。青少年及小儿最常见的卵巢是生殖细胞肿,包括畸胎、无性细胞胚胎性癌、原发性绒癌,约占60%,而成人仅占20%。(一)发病原因青少年及小儿卵巢病因:1岁以发病与其母亲体激素;月经初潮前发病系此时分泌活动之故,畸胎源于其细胞在胚胎期间发育变异......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青少年及小儿卵巢病因:1岁以发病与其母亲体激素;月经初潮前发病系此时分泌活动之故,畸胎源于其细胞在胚胎期间发育变异而致,未成熟畸胎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由,中,外三个层组成。

(二)发病机

1.畸胎的细胞遗传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成熟畸胎表现为正常46,XX核型,极少数病例畸胎的核型可为三体型或三倍体,成熟畸胎分化好的外,中,层来源的组织(以外层成分最多)构成,细胞及分子遗传研究表明,虽然畸胎组织的核型为46,XX,但其与宿的核型却存在遗传差异,染色体着丝粒的核异质性研究发现,女性宿多表现为杂合子核型,而畸胎组织则多为纯合子核型,有作者对染色体末端同工酶位点进研究却发现,虽然畸胎组织核型着丝粒的异质性表现为纯合子,而其染色体末端同工酶位点却与宿一样表现为杂合子,从而认为良性畸胎起源于第2次减数分裂失败或第二极体与卵细胞融的单一生殖细胞,即所谓单性生殖过程,随后有作者发现,有些成熟畸胎其染色体着丝粒的异质性标记与宿细胞的核型完全一致,而提出第1次减数分裂失败也是畸胎的发生机制之一。

者曾对21例成熟畸胎的核型进分析发现,13例为纯性着丝粒异质性标记,8例表现为杂性标记,而宿核型均表现为杂合子,同时在13例染色体标记为纯合子畸胎中,所有酶多态性分析亦表现为纯性,从而提出畸胎另一可能的发生机制,即成熟卵细胞核复制而成,1987年Ohama等对128例卵巢畸胎了染色体异质性及HLA多态性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畸胎成的多起源机制。

归纳起来,卵巢成熟畸胎的发生机制有以下五种可能:

(1)卵细胞第1次减数分裂失败或第一极体与卵子的融(Ⅰ型),表现为肿组织与宿细胞染色体着丝粒标记均为杂性;而染色体末端同工酶位点表现为杂性或纯性,则取决于染色体着丝粒与末端标记在减数分裂时是否发生互换及互换的频率,如不发生互换则表现为末端标记杂性,发生1次互换则50%表现为杂性,如发生2次互换则75%表现为杂性。

(2)第2次减数分裂失败或第二极体与卵子的融(Ⅱ型):表现为畸胎染色体着丝粒标记均为纯性,而染色体末端标记依减数分裂时互换与否可表现为纯性或杂性。

(3)成熟卵细胞基因核复制(Ⅲ型):该类型的畸胎其着丝粒标记及染色体末端际记均表现为纯性。

(4)原始生殖细胞第1次及第2次减数分裂均失败(Ⅳ型):该类型不发生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之后成的畸胎其染色体着丝粒及末端标记均与宿一致,表现为杂性。

(5)两个卵子融所致(V型):该类型畸胎染色体着丝粒及末端标记既可为杂性,也可为纯性。

成熟畸胎的核型分析90%以上均为46,XX,少部分可出现数结构异常,其中以三体型多见,染色体异常在成熟畸胎中的发生率约为7%;而在未成熟畸胎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则高达60%以上,其中最多见的也是三体型,染色体结构异常也常可遇到,常发生结构异常的染色体有3,5,7,8及9号染色体,研究表明,未成熟畸胎具有向成熟畸胎转化的生物特性,但当未成熟畸胎逆转为成熟畸胎后,其异常的染色体核型是否也同时转变为正常二倍体核型?有研究表明,未成熟畸胎化疗诱导转为成熟之后,其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并不发生逆转。

大体:肿多数为单侧性,左,右侧发生率相近,双侧性占8%~15%,大小差较大,可以从很小(0.5cm)到巨大(40cm),但多数为5~15cm,肿物为,卵或分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多为一个大囊,亦可多房;含毛和皮脂样物,囊内壁常可见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或囊实性突起,称作头结,头结表面有毛发和牙齿,切面可见,软和脂肪组织

镜下:囊外壁为卵巢间质,内壁衬以皮肤,毛发和皮肤附件,头结处常可见3个层的多种组织,常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

2.未成熟畸胎

多为单侧,或卵,呈分或结状,由于肿组织有穿破包膜的倾向,包膜常不完整,表面粗糙,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般直径为10~30cm,呈棕色或蓝灰色,切面由于组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色及质度,肿相对为实性,有部分囊性区域,囊含有黏稠液体,但很少有毛发,脂肪或质等结构,在较软的,分化不良的区域,可能出现坏死及出,镜下多为胚胎组织及未成熟的3种组织,其中以未成熟的神经组织多见,腹膜植物组织分级一般较原发肿低。

症状

1.小儿卵巢的发生率虽较低,但发生后肿生长快,恶性程度比成人高,症状不明显,不易早期诊断,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预后不良。

2.胚胎时期卵巢位于腔,至青春期才降至盆腔,小儿盆狭小,不能容纳大的肿块,故幼女患卵巢,常以部包块为症状

3.腹痛为常见的症状,多为脐周或下部持续性疼痛,系因肿刺激腹膜,压迫周围组织或粘连所致,有时恶性肿穿破也可腹痛

4.小儿盆较小,肿迅速上升至腔,卵巢上升后蒂拉长,同时小儿好动,囊性包块更易发生扭转,急性腹痛,肿增大,压痛,且有腹膜刺激征,小儿卵巢蒂扭转的发生率比成人显著增高。

5.有分泌功能的卵巢,如性索间质肿中的颗粒细胞,卵膜细胞,环管状性索间质,原发性绒癌等,均能起同性性早熟症状

青少年及小儿未成熟畸胎多数患者部增大,伴钝性腹痛,随着肿迅速增长,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由于畸胎组织软硬不均,加之肿较重,韧带被拉长,较易发生蒂扭转,未成熟畸胎可向周围浸润,播,早期转移到动脉淋巴结,晚期道广泛播,20%~30%的患者剖探查时包膜已穿破和(或)发生腹膜种植,有时出现腹水

检查

1.甲胎蛋白(AF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敏感可靠的肿标记,青少年及小儿卵巢患者均应常规测定。

(1)AFP测定:AFP由胚胎的卵黄囊产生,组织也可成少量的AFP,因此胚胎性癌及未成熟畸胎患者AFP水平均可升高。

(2),尿HCG测定:卵巢原发性绒癌患者检测,尿HCG均升高。

(3)CA125,CA199,CEA等卵巢恶性肿标记物检查,可以发现相的肿

2.CT,MRI等影像检查 有助于诊断。

3.部平皮样囊肿患者可见肿块轮廓,其可有钙化点及牙齿

4.超声检查 提示部肿块的性质,估计肿块的范围及其与周围器官系。

5.细针穿刺细胞检查 细针穿刺吸液细胞检查,可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其诊断正确率高达85%~90%,但穿刺囊性肿块时囊液外溢,可导致粘连,给以后的手术带来困难;同时,穿刺后有囊肿破裂及癌细胞扩的危险,此外,幼,少女的肿块常将脏器压迫移位,腔压力较大,穿刺时易误伤脏器,必须特慎重。

6.腔镜 可鉴性质不同的部及盆腔肿块卵巢需与Wilms肿,巨肠系膜囊肿,极度膨胀的膀胱以及新生儿期阴道积水相鉴腔镜对卵巢恶性肿患者有早期诊断,重新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等意义。

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

对有腹痛,包块,腹胀部增大等症状者,均应详细询问病史,此外,应注意小儿有否用过激素类药物,胎儿期母亲有无服用大量激素,对鉴具有分泌功能的肿十分重要。

2.妇科检查

青少年及小儿的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尤其小儿的生殖器位于盆腔深部,妇科检查比较困难,一般常规部和肛门检查,年龄越小,指肛诊的检查范围越大,对小儿进肛查时,最好用小指伸入直肠,如病情需要,仍应阴道检查,双诊或肛诊可触及卵巢大小和态,如有卵巢,推动肿块时子宫有牵扯感。

3.青少年及小儿未成熟畸胎因肿体积较大,某一区域的结构不能反映肿的全貌,故需在多处进活体组织检查,诊断标准组织检查有无未成熟组织

鉴别

诊断时必须注意从组织上加以鉴,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应与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相鉴,如为非肿所致的分泌征象,停药后分泌症状即自消退;如为肿起,则切除肿症状才能逐渐消失。

并发症

未成熟畸胎并其他生殖细胞肿成分,如,无性细胞绒毛膜癌等。

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案的制定不但要考虑治疗的彻底性,同时也要尽量保留青少年及小儿的分泌及生育功能。卵巢只要保留直径1.5cm以上的组织,术后绝大部分患者月经正常,妊娠率可达71.4%。良性卵巢必须保留健侧卵巢或两侧部分卵巢组织。恶性肿据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分期及组织类型,手术时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术后以化疗。

放射治疗

于不同组织类型的卵巢恶性肿,对放疗的敏感性不同,以无性细胞对放疗最敏感,颗粒细胞中度敏感,上皮性也有一定敏感度;术后体外照射要针对盆腔残存癌灶。无粘连有微小残余癌灶者,可在术后7~14天灌注放射性核素,常用32P10~15mCi, 置300~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腔。

治疗

术前先用1~2疗程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术。术后应用化疗则可预防复发;手术切除不彻底者,化疗后可获暂时缓解甚至长期存活;手术无法切除者,化疗可使肿缩小、松动,为再次手术创造条件。恶性肿患者的化疗,一般采用VAC案,即长春新碱加放线菌素D加环磷酰胺;或采用VBP案,即长春新碱加顺铂加争光霉素。

预后

小儿卵巢的发生率虽较低,但发生后肿生长快,恶性程度比成人高。症状不明显,不易早期诊断,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预后不良。肿的预后与肿的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级,以及是否并其他生殖细胞肿成分有。分期越晚、细胞分化程度越差,则预后越劣。年轻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较好,机体的免疫力正常,相对老年患者及有并症的患者预后较好。

预防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做好随访。恶性的未成熟畸胎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西黄丸

下一篇 厚叶子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