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脂腺癌

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罕见,是来源于皮脂腺细胞的恶性肿。真正发生于皮脂腺者很少,而发生于Meibom腺(一种特殊的皮脂腺)的癌较多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好发于眼睑、头皮处。由眼睑麦氏(Meibomian)腺和蔡氏(Zeis)腺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含皮脂腺的任何部位。本病亦可见于Muir-Torre综征。以黄、橙色坚实性结或斑块为特征。病程较慢,争取及早治疗,......
目录

疾病概述

皮脂腺癌是罕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仅占原发性皮肤恶性肿的0.7%~1.3%。多见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仿,好发于眼睑、面部、头皮等处,其他部位较少见。临床上多表现为黄色状块物,质地坚实,直径大小多在2cm以;肿中央有凹陷性溃疡溃疡周围隆起的皮肤常完好。皮脂腺癌一般发展缓慢,病程自数月至数年不等,有长达30多年者。少数肿生长迅速,可溃破呈菜样块物,常伴继发性感染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少数患者发生为常见转移部位。诊断要藉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一般应作广泛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除术。但发生于面部的皮脂腺癌,常受解剖条件限制而使切缘边缘较近,对此可补充术后放疗,单纯放疗效果不佳,仅起姑息作用。对无法手术的晚期病人可试用联化疗,药物同汗腺癌,效果亦不满意

症状体征

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要发生于上眼睑睑(75%),由眼睑麦氏(Meibomian)腺和蔡氏(Zeis)腺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含皮脂腺的任何部位,除眼睑腺最多见外,其次为头,面和头皮,躯干,偶亦发生于外阴,外听道,部,手足部,/口腔,发生于眼睑处者可起源于睑腺小导管,或称眼睑腺癌,我国多见,上睑比下睑发病率高,转移率较高,常可见到广泛转移,20%~30%可发生致命性转移,而少数发生于其他部位者可发生局部转移,肿为单个深在无自觉症状的斑块,黄或橙黄色,坚实性结或斑块,直径常小于2cm,但可达5cm甚至20cm,部中央破溃成凹陷性溃疡,一般发展较慢,如增长迅速,可成菜样,伴继发性感染,并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眼睑以外的其他部位者,常为单个淡红色,直径1~4cm,甚或更大,本病亦可见于Muir-Torre综征。

疾病病因

(一)皮脂腺癌的发病原因

本病为皮脂腺的原发肿,致癌因素尚不明。动物实验中,有在大外耳道的皮脂腺或皮肤上用化致癌物质诱发皮脂腺癌成功者。

(二)皮脂腺癌的发病机

皮脂腺癌基本病变为癌细胞含有脂质,大小不等、成不规则的皮脂腺小,无包膜。小周围部分多为未分化的基底细胞,小中央仍可见皮脂腺细胞,而异皮脂腺细胞则混在其中。间质为结缔组织分化程度细胞分两型。

1.未分化癌细胞 与基底细胞相比,胞浆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和状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2.较分化癌细胞 胞浆丰富,有小空。胞核明显异型。

诊断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出现在由程度不等的非典型性多角细胞构成的肿,被缺乏明显结缔组织增生的纤维管基质所分隔,小含皮脂腺细胞和很多未分化细胞,细胞大小态很不一致,有很多核分裂象,胞浆嗜酸性,核亦较皮脂腺上皮的核淡,通常未分化癌细胞多在小周围,较分化癌细胞大多在小中央,间质为结缔组织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临床特点 老年男性,发生于眼睑,头皮处的黄,橙色坚实性结或斑块,部可有凹陷性溃疡

2.病理诊断。

诊断

临床上需与皮脂腺瘤,老年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皮肤结核,孢子丝菌病等鉴,当肿破溃呈菜样增长时,易与鳞癌混淆,单靠临床鉴困难,需作病理检查,能加以区

并发症

本病为皮脂腺的原发肿,致癌因素尚不明。本病属于恶性疾病,可并发皮肤的破溃、坏死并细菌感染者可随造成继发性的化脓性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同时癌细胞也可进转移,如转移到可造成继发性肝癌。转移到则可并发继发性肺癌,临床特点呈多样性发展。

治疗方案

本病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治疗不敏感。早期局限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晚期已侵及邻近组织,手术后极易复发。由于皮脂腺癌与睑囊肿极相似,因此对老年人睑囊肿应作病理检查,对切除后复发者更应警惕。中西医结,配中药人参皂苷rh2治疗,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力,从本上控制病情。

本病病程较慢,应争取及早治疗,预后较佳。眼睑上的肿楔形手术切除。最好用Mohs显微外科进切除。但因其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广泛切除往往受限制,术后局部复发。倘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除,预后较好。切除后复发再次手术困难。向附近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放射治疗。对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用塞替哌、亚胺醌、氟尿嘧啶等化药物治疗。生物免疫技术是一种全新、特异、有效的治疗肿的手段。与手术、当化疗联,能清除手术、放化疗不能清除的癌细胞,最大限度防止癌症复发转移,同时它还能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修复提高病人的免疫系统,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极大地缓解患者的治疗痛苦,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预后 

本病发展较慢,应争取及早治疗,预后较佳。但因其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广泛切除往往受到限制,术后常局部复发。倘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除,预后较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