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厚皮树

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Houtt.) Merr.)是漆树科厚皮树植物,落乔木,高5-10米,树皮白色,厚,小密被锈色星状毛。奇数羽状复叶常集生小端,长10-33厘米,有小3-4对,稀2或5对,叶轴叶柄,疏被锈色星状毛。小,黄色或带紫色,排列成分枝或不分枝总状花序核果卵形,略压扁,成熟时紫红色,长8-10毫米,宽约0.5毫米,无毛。......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树皮白色,厚,小密被锈色星状毛。奇数羽状复叶常集生小端,长10-33厘米,有小3-4对,稀2或5对,叶轴叶柄,疏被锈色星状毛;小膜质或薄纸质,卵形或长卵形,长5.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略偏斜,近全缘,干后面变暗褐色,无毛,沿上疏被锈色星状毛和极稀疏灰色微柔毛,侧脉6-10对,在面微凹,突起;小叶柄短,长1-3毫米,被锈色星状毛。

小,黄色或带紫色,排列成分枝或不分枝总状花序雄花序长15-30厘米,分枝雌花序较短,簇生小端,被锈色星状毛;苞片长1-2毫米,边缘具细毛;花萼无毛,裂卵形或阔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毛;花瓣卵状长,长约2.7毫米,宽约1.5毫米,无毛,先端和边缘外卷;雄蕊花瓣等长或略超过,在雌花中极短,不育花盘无毛,子房无毛,卵形,4室,通常仅1室发育核果卵形,略压扁,成熟时紫红色,长8-10毫米,宽约0.5毫米,无毛。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1800米的山坡、溪边或旷野林中。常见于中国海南热带稀树林草原及热带半落季雨林的次生林中。适生的年平均温20-25℃,最冷月平均温17℃,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砖红壤或红土均生长良好。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上。在中国海南尖峰岭、霸王岭林区海拔100-500米的山地,常与鸡尖、黑格及机草组成优势的植物群落,其他伴生树种有细基、余甘子、木棒、灰木、乌、白格、翻白树、黄牛木、槟榔青、大沙、短黄杞、猫尾木、龙眼等。

喜光、耐干旱,在干旱季树皮极厚,萌生力特强,故常为被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迹地上的残留树种。厚皮树能耐适度荫,在疏林中常为第2层树种;在较稠密而湿润的常绿季雨中,生势旺盛。在疏荫、土壤较好的环境中,天然下种繁殖良好,幼苗、幼树生长正常。自然生长在肥沃、湿润、疏松的环境中,生长较快,而在干旱、水肥条件差的立地生长缓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中南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儋州、临高、东、屯昌、乐东、三亚、陵水和万宁等地)、云南南部、广西南部(雷州半岛)、广东西南部。

繁殖方法

播种

采种:每年4-5月种实成熟,种实采回后略为晾干便可播种。如要贮藏备用,则要充分阴于,用竹箩装着,放置通凉爽处为宜。播种时不必去皮处理,荫干未去皮的种子,每千粒重180克左右。

播种法:播种前浸种子12-24小时,撒播,苗床上盖稻草,约6-10天始发,发率达90%以上。小苗发1/2时揭稻草,适当遮荫,小苗长至3-5厘米,进分床或移入养袋培育。分床株20×20厘米,要加强苗圃常规管理。1年生苗高达50-60厘米时即可出圃栽种。

扦插

厚皮树粗生、耐旱、树皮极厚,可以侧扦插育苗,成活率高达95%以上,常用大插植在村边宅旁,短期即可达到绿化效果。

栽培技术

栽植

厚皮树粗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造林季到来之前,先砍杂炼山,状整地,植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3米×6米。雨季造林,最好植后面用草覆盖以免土壤。大面积纯林较少,只是零星种植。

抚育

厚皮树适应性强,抚育管理可比其他珍贵树种粗放。造林后当年11月状除草1次,往后每年砍除杂灌、松土、带状除草1-2次,4年以后每年砍杂、除草1次,直至幼林郁

病虫防治

夜蛾:夜蛾危害嫩梢萎缩枯死。可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喷洒.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天牛天牛蛀入树干,造成干腐朽,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除了用人工钩刺洞幼虫外,化防治法是用敌敌畏或乐果50倍液注入虫孔,用泥密封,效果良好。

主要价值

树皮树皮可提制栲,有用树皮浸出液涂染网。纤维可织粗布。种子可榨油。

木材: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木质软而轻,加工容易,干后不裂,不变边材不耐腐、易受变色菌侵染;切面平滑而具光泽,材色一致,用防腐处理后,作门、窗、家具、农具及材。心材很耐腐,制作棺木,耐水浸泡。作桥梁、建筑、车辆及各种器具用材。因耐湿、耐水浸泡长期不腐,色鲜艳,誉称为“万年青”。

药用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厚皮树树皮

性味功效】淡、涩,凉。接,解毒。汤60-120克;外用适量,捣烂

【配伍忌】

  1. 骨折:常与木棉树皮、木桐树皮、山萝树皮、鸡压树皮等配伍使用。
  2. 河豚中毒厚皮树树皮服或灌肠。

【现代研究与应用】要成分有甾体类、黄酮类、蒽醌类、酮类、酚类、烯醇类等,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肿、抑制癌细胞等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烫疮油

下一篇 烫伤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