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合树菌

稀针孔菌 子实体韧肉质至革质,侧生无柄,有时覆瓦状。菌盖半扇形,基部狭窄。(2-10)cm×(3-20)cm,厚3-20mm;盖面红褐色褐色,有短粗的绒毛,渐变为纤毛状或近光滑,往往有环带;边缘暗灰色,薄、锐,常卷。管面初期近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每1mm间2-5个;管壁薄,后期裂为齿状。刚毛稀少,有时无,褐色,锥,(13-30)11μm×(5-7)μm。孢子近球至宽,(4-......
目录

别名

薄皮纤孔菌、桂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稀针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Inonotus cuticularis(Bull.ex Fr.)Karst.[Boletus cuticularis Bull.;Polyporus cuticularis(Bull.)F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

稀针孔菌 子实体韧肉质至革质,侧生无柄,有时覆瓦状。菌盖半扇形,基部狭窄。(2-10)cm×(3-20)cm,厚3-20mm;盖面红褐色褐色,有短粗的绒毛,渐变为纤毛状或近光滑,往往有环带;边缘暗灰色,薄、锐,常卷。管面初期近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每1mm间2-5个;管壁薄,后期裂为齿状。刚毛稀少,有时无,褐色,锥,(13-30)11μm×(5-7)μm。孢子近球至宽,(4-8)μm×(3.5-5.5)μm,黄褐色,光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桦等阔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 子实体无柄。菌盖扇形或半,基部较窄,长径2-15cm,短径2-8cm,厚3-12mm,表面琥珀褐色栗色,有同环带,光滑或有粗毛,边缘薄,卷,暗灰色。管面与菌盖表面同色,管多角,或有齿裂。质硬。微,味淡。

药理作用

对小白肉瘤及艾氏的抑制率分为90%及100%。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益;祛;抗肿胃病病;肿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解毒烧伤软膏

下一篇 解毒生肌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