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含羞草根

含羞草,中药。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止咳化痰,利湿,和消积,明镇静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湿疼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味涩、微苦,性温。止咳化痰,利湿,和消积,明镇静。用于慢性气管炎,湿疼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1、治慢性气管炎......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涩、微苦,性温。

功效

止咳化痰,利湿,和消积,明镇静。

主治

用于慢性气管炎,湿疼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

相关配伍

1、治慢性气管炎:含羞草(鲜)60g,红丝线(鲜)18g。水,每日1,分2次服。10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全国草药汇编》)

2、治湿痛:含羞草15g。服。(《云南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

禁忌

云南草药》:“忌酸冷。”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m。有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端;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长5-10mm,有刚毛。小10-20对,触之即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腋,直径约1cm;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上部4裂,裂三角,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平弯,长约14mm,先端有,有3-4,每有1颗种子,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落。种子卵形期3-4月,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山溪边、草丛或灌木丛中。长江南北有栽培要供观赏。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

1、止咳、祛作用:小灌服有明显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但祛作用不显著(酚红法)。

2、对平滑的作用:对离体兔回肠则有明显的抗乙酰碱作用,抽提物1号(生物碱)作用也很显著,抽提物3号(黄酮甙)及4号(酯性物质)抗乙酰碱作用均较弱。

3、抗菌作用:在试管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但对肺炎链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总生物碱和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病毒17型有抑制,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人原代单层细胞培养法)。

4、毒性:小200g/kg,活动减少,5只中1只腹泻,24小时无死亡。服250g/kg,活动减少,腹泻,5只中2只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肾舒颗粒

下一篇 舒泌通胶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