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梅克尔细胞癌

克尔细胞癌又皮肤小梁状癌、原发性皮肤神经分泌癌、皮肤原发性小细胞癌及皮肤APUD。1972年首先由Toker报告。研究发现大约80%的克尔细胞癌与克尔细胞多病毒感染相,20%的克尔细胞癌未发现克尔细胞病毒感染,提示克尔细胞癌还有其他致病因素。克尔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又小梁状癌(trabecular carcinoma)原发性皮肤神经分泌癌......
目录

概述

克尔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又小梁状癌(trabecular carcinoma)原发性皮肤神经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skin)。

临床表现

呈坚实性状,红色紫色,直径0.5~2cm,常单发,迅速增长,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曝光部皮肤。平均发病年龄为68岁,女性多于男性。原发部位为头、颈部(44%),腿部(28%),部(9%),部(16%)。肿趋于局部浸润到脂肪、筋膜肉,可以早期转移,通常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肿也可通过骼。

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检查

破损组织病理显示肿由大小状一致排列成、卵细胞构成。细胞大小为成熟淋巴细胞的2~3倍,胞核卵染色质细小而分核膜明显。核仁通常不明显胞浆稀少。肿边缘呈浸润型小梁为其特征,常见广泛性坏死区,个细胞坏死和特征性压碎“人工现象”很常见。邻近基质呈纤维化,管丰富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常浸润至皮下组织筋膜肉。

免疫组织上,肿细胞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染色如CK20和CK8/18/19可见明特征性核周围球状体。也常表达上皮膜抗原。此外,对各种神经分泌标记物包括嗜铬粒蛋白、突触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降钙素及管活性小肠肽等呈阳性反应。此肿亦对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表达,但对S-100蛋白呈特征性阴性。

治疗

应用Mohs显微外科彻底切除,以化疗、免疫治疗及放射治疗。损害注射肿坏死因子亦有效。推荐做前哨淋巴结标记定位。

预后

局部复发率为26%~44%,附近淋巴结转移为53%,远隔部位转移为75%,导致死亡率(5年存活率)为30%~64%。预后较恶性黑素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喉痧药

下一篇 尿感宁颗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