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面神经瘤

原发于面神经鞘膜的肿,又称为神经鞘膜或雪旺鞘膜。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的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周围出现较多。肿生长很慢,长期可无症状颞骨高分辨CT静造影是显示神经最准确的法。疾病称:神经(神经鞘膜,雪旺鞘膜)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外科神经症状体征:听力减退耳鸣、其他症状神经来源于神经的Schwann细胞,肿组织与周围边界明显,有完整包膜,面神经纤......
目录

名称

疾病称:神经(神经鞘膜,雪旺鞘膜)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外科神经

症状体征:听力减退耳鸣、其他症状

病因

神经来源于神经的Schwann细胞,肿组织与周围边界明显,有完整包膜,面神经纤维可被推挤至周边而未被破坏。面神经纤维则来源于中神经膜,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即神经纤维病。

临床表现

生物很慢长期无症状。原发在水平段者因管狭窄受压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瘫出现也早且重可以反复发作,另2/5的病人早期表现痉挛,尔后转为面瘫。原发在鼓室段者,除面瘫外还可有耳鸣耳聋,如原发在听道,则易和神经相混淆。

检查化验

神经的检查要可从全面进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反射及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可见面神经管道有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

鉴别诊断

神经因其生长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早期症状,临床极易误诊。发生于桥小脑角的临床表现颇似神经;发生于颞骨,以突发性面瘫出现的又颇似Bell氏麻痹,均需做影像检查鉴。面神经最常见的症状是渐进性面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痉挛为首发症状,应注意与原发性痉挛相鉴,原发性痉挛极少伴有面瘫

并发症

一般来说原发性神经生长缓慢的良性肿,其中面神经极少恶变,而面神经纤维则可能恶变,有些面神经纤维多次手术均很快复发,并出现高颅压症状,短期死亡,其临床表现为恶性。

治疗

据肿的大小及位置,小者可鼓室切去除,大者可后乳突进路切除,发生于颅底者可颞部颅中窝进路切除神经虽出现面瘫多年,但面很少发生萎缩如术后能进神经神经移植等其疗效比外伤面瘫要好。据Fisch统计,术后60%的病人神经功能可恢复到原有功能的75%。

病例分析

  国外有人对颅颞骨神经的病例进了详细的分析。年龄为4~81岁,平均年龄39 岁。性和病变侧无明显差异,无双侧同时发生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故几乎不能确定症状神经受累的部位之间的相互系。面瘫为最常见,238例中占 173例(73%)多为渐进性(57%),也可为突发性(16%),其次为前耳蜗症状听力下降者116例(49%),耳鸣32例(13%),眩晕24 例(10%),外耳道肿块31例(13%),耳痛25例(11%), 15例(6%)有耳漏,9例(4%)乳孔扩展到腮腺,6例无症状,仅在尸检时发现。接受治疗之前的病程差异很大,从数天到40年。239例神经的统计:肿侵犯的部位以面神经鼓室段最常见(58%),次之是垂直段(48%),再次是迷路段和膝段(42%),最后依次是听道段(30%),小脑桥脑角和中颅窝或后颅窝(19%),颞骨和外周性(14% ),镫神经(4例),鼓索神经(3例)。

  由于神经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发展慢,因此常易忽视或误诊,许多被误为贝尔氏麻痹,往往肿较大或向颅外扩展时才被发现。故凡有进面瘫,除非已确诊为其他原因所致,均应考虑此的可能性,特是伴有面部抽搐或痉挛者。突发性面瘫全程探查减压后无改善时,也应考虑本。对有前耳蜗症状的患者,都应进听力和前功能检查。若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肿常在膝状神经以下;感觉神经听力下降,蜗后症状或单侧前功能减弱,必须疑为近端的肿囊受到破坏。颞骨高分辨CT静造影是显示神经最准确的法,多轨迹断层也有用,可以描绘出面神经管的细微质变化。

  本病的治疗是乳突、颅中窝、颅后窝手术。若无听力也可迷路径路,或数者的联径路。手术切除肿及受累的神经段,肿切除时要有一定长度的安全缘,面神经的远端和近端边界应送冻切,在保留的神经尚未实有无残留的肿细胞前,切不可神经移植。切除的神经干用神经、腓肠神经移植,以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周围神经可采用神经修复。一旦肿作了足够的切除,复发是不常见的,但缺乏随访的报道,实际复发率尚难确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肾炎消肿片

下一篇 回阳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