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阑尾类癌

阑尾类癌(carcinoid of appendix)是肠道类癌中最常见的一种,要位于阑尾的黏膜下层,70%~90%的阑尾类癌小于1cm。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多数因有急性阑尾炎临应表现而在术中发现或术后发现,其预后较其他部位类癌为好。阑尾类癌位于阑尾的黏膜下层,是常见的肠道类癌中的一种,大部分阑尾类癌小于1厘米。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因急性阑尾炎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其预后较好。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
目录

概述

阑尾类癌位于阑尾的黏膜下层,是常见的肠道类癌中的一种,大部分阑尾类癌小于1厘米。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因急性阑尾炎在术中或术后发现。其预后较好。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4。发病平均年龄为38岁,发病高峰在15~29岁。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分泌息肉、炎性肠病等因素有

临床表现

阑尾类癌生长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特异性,常因急、慢性阑尾炎就诊。常表现为转移性右疼痛、慢性腹痛或无痛性便。若出现面色潮红、哮喘、压、心脏瓣膜病变等类癌征时,则提示类癌有转移,要转移部位是肝脏和后腹膜类癌征的发生率较低,阑尾类癌肠套叠发生率高。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可作24小时尿5-羟吲哚乙酸(5-HIAA)测定、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嗜银亲银染色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其他助检查

(1)X线钡灌肠造影阑尾充盈钡后,远端腔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局部管腔可撑大;少数发生于基底部的类癌阑尾可以不显影。

(2)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局部呈团块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回声影。阑尾类癌多数小于2厘米,位于阑尾尾部,其敏感性低,无特异性。

诊断

阑尾类癌作诊断前,应明确肿的性质,是否有转移,恶性肿时转移常出现早。组织可从肿直径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作出初步判断。肿直径大小可作为判断是否发生转移及恶性程度的指标:阑尾类癌直径<0.5厘米视为良性;直径在0.5~1.5厘米之间者,视为交界性肿;直径>1.5厘米且有转移或直径>2厘米者,视为低度恶性。但层或浆膜层是否受侵犯,不作为判断恶性程度的指标。

治疗

1.手术治疗

(1)阑尾切除手术的适应阑尾类癌<1厘米;仅局限于阑尾;无他处转移者。

(2)扩大的右半结肠治性切除术适应类癌直径>2厘米;类癌位于阑尾部但已侵及盲肠类癌侵及阑尾系膜、回盲部肠壁;区域淋巴结肿大并实有转移。

2.细胞毒性药物

常用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等。联案包括链脲霉素+5-Fu、链脲霉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肽)。长效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肿症状得以控制,降低清肿标记物浓度,延长患者的无肿进展的生存期。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副作用小。

4.局部治疗

大部分神经分泌转移病灶的管丰富,使用颗粒样物质或细胞毒性制栓塞动脉,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肿进展的生存期。

5.放疗

放射性治疗仅适用于转移和转移起的疼痛的姑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雷公藤多苷片

下一篇 颅内肿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