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类癌

类癌又称类癌是一组发生于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除食管外,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类癌,位于阑尾者占1/3,多见于女性,很少转移。位于者占2%,其余则位于十二指肠结肠(多见于男性)、胆囊克尔憩室等处,也可发生在气管卵巢,但较少见。发生在小肠者,恶性程度大,并可转移到骼及其他器官。伴有类癌征的气管类癌,预后差......
目录

定义

疾病称:类癌(类癌,类癌征)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科消化

症状体征:腹泻咳嗽咳痰腹痛部肿块  

病因学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类癌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即apud细胞,它能通过靶细胞增加环腺甙单磷酸盐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清素(5-羟色胺),管素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分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促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糖素、前列腺素、泌素、动素等物质。产生类癌征的要物质是清素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作用。

临床表现

典型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哮喘、右瓣膜病变和肿大等。

90%以上的类癌发生于肠道,要见于阑尾、末端回肠直肠,少数发生于结肠十二指肠、mckel憩室以及道、管、性腺气管等。不同种族的人群,类癌的好发部位可能有差。在日本的病例中发生于十二指肠结肠类癌较欧美病例为多,小肠类癌则较少,推测此可能与日本人和欧美人各脏器中嗜铬细胞分布不同有

godwin综2837例类癌,85.5%分布于肠道肠道外的发病部位有气管、头、子宫颈、腮腺尿道、甚至睾丸卵巢等。orloff综文献3000例肠道类癌的分布,依次为阑尾47.0%、回肠27.5%、直肠17.0%、2.5%、结肠2.0%、空肠1.5%、十二指肠1.3%、meckel憩室1.0%、胆囊0.2%。以阑尾最多见,阑尾回肠直肠三者占全部肠道类癌的90%以上。   

典型的肠道类癌常为细小的黄色灰色粘膜下结样肿块,单发或多发,粘膜表面多完整,其态不一,有结状,息肉样或环状等表现。少数体表面可溃疡,外观酷似腺癌,常侵入层和浆膜层。一部分病人可有多源性类癌存在。回肠类癌常为多发,体较小,直径为3.5cm以下,多在1.5cm左右。国一组统计78例,直肠类癌部位均在直肠10cm以下范围,体大小约0.2~2.5cm,多小于1.0cm,息肉,但无蒂。切面观呈灰白或灰黄色,质硬,边界清楚。   

类癌细胞在显微镜下呈,柱状,多边细胞核均匀一致,很少有核分裂相,细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肠道各部分类 癌的胞浆颗粒态与组织各呈不同表现。小肠类癌细胞含有较大而多的颗粒,银染色反应阳性故为亲银性。类癌细胞的颗粒呈,银染色反应时,必须加入外源性还原才呈阳性反应,故为嗜银性。直肠类癌细胞的颗粒较大,,均匀一致,亲银和嗜银的染色反应均阴性,故为无反应性。

检查化验

清5-HT含量增加和尿中5-HIAA排出增多,对诊断有意义,如超过261.5~523μmol/24h,诊断即可成立。肿组织检查可获得确诊。   

类癌的原发部位以及有否转移,需要据病情选择以下检查:

①消化道镜检查及活检;

气管镜检查可确定位于气管类癌

③选择性管造影对肠道类癌有帮助;

④B超或CT检查可了解类癌转移情况;

直肠指诊和直肠镜检查有助于直肠类癌的诊断。

鉴别诊断

以下疾病应与类癌类癌征作鉴

1.阑尾类癌应与阑尾炎或克隆病作鉴,消化道钡餐造影和5-HT、5-HIAA测定有助鉴

2.小肠类癌应与小肠其他肿作鉴小肠钡餐造影、小肠镜检查和5-HT、5-HIAA测定等,可作出鉴

3.直肠类癌应与直肠腺瘤或腺癌作鉴,依靠直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有确诊价值。

4.类癌征应与系统性组织嗜碱细胞增多症作鉴,后者皮肤潮红历时20~30分钟或更长,常伴有瘙痒和色素荨麻疹,骨髓检查可查到组织嗜碱细胞异常增生。

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各个系统的复杂并发症,具体表现随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 

治疗

一、清素拮抗

(1)甲基麦角酰胺(methysergide):每天6~24mg服。急性发作时,可予1~4mg一次静注,或用10~20mg加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在1~2小时滴注,能较好地控制潮红、哮喘发作和腹泻。其控制腹泻作用强于赛庚定。副作用有压、晕厥、倦怠和抗药性,长期应用可并发腹膜后、瓣膜和其他组织纤维化性损害以及水潴留。   

(2)赛庚定(cyproheptadine,periactin):6~30mg/d服。如为了缓解急性症状,可予50~75mg加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疗效与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控制潮红比后者为优。副作用与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不会纤维性病变。   

(3)noznam:可分解5-HT,常用2.5g静注射。

二、激肽释放酶抑制

(1)抑肽酶(trasylol):可抑制激肽释放酶,作用最快最强,可使中缓激肽迅速破坏,压得以缓解。常用2.5~12.5万u静注射,24小时可用250万u。   

(2)6氨基己酸(6-amino caproic acid):能对抗激肽释放酶。先以5g静滴入,继以1g/hr维持。   

(3)iniprol(Cy66):也能抑制激肽释放酶。可用100万u静注入,必要时可加大量。   

(4)苯氧苄胺(phenoxybenza mine):予10~30mg/d。可抑制激肽释放酶的释放。

三、其他药物的应用

(1)抗组织类药物:在少数组织胺升高者有助于控制潮红。   

(2)皮质类固醇:可予强的松15~40mg/d,对伴有类癌征的前肠型类癌有明显效果,对其他类癌无效。   

(3)甲哌氯丙嗪(prochlorperazine):10mg每日3~4次,偶有助于控制潮红。酚噻嗪(phenothiazine)对缓解前肠型类癌分泌症状,有一定疗效。   

(4)甲基多巴(methyldopa,aldome):250~500mg,每6~8小时一次,有助于缓解腹泻。   

(5)生长抑素制善得定(Sandostatin):近年文献报告善得定能有效控制类癌征的症状,并使肿缩小。每次250μg,皮下注射,每日2~3次,可使皮肤潮红及腹泻在短时迅速控制,清素迅速下降,具有较好的姑息疗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正清风痛宁片

下一篇 滑膜炎颗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