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泪腺混合瘤

泪腺肿在眶原发性肿中发病率最高,而泪腺又是其中最常见者,有良性及恶性二种。良性泪腺多见于中年人,病程长,来源于泪腺管或腺,也可以起源于副泪腺及先天性胚胎组织残留(泪腺原基)。恶性泪腺缺少或无完整的包膜,肿块与眶缘发生粘连,粘连部眶缘有压痛。组织除有良性泪腺结构外,还有癌变的组织构成。组织向眶浸润,破坏质,可发生全身转移,严重者向颅转移,危及生命。泪腺......
目录

流行病学

泪腺是泪腺上皮性肿最多见的一种。泪腺上皮组织结构复杂,成分多样。良性肿术后常复发和恶性变,恶性肿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泪腺上皮性肿在眼眶原发性肿中,其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一般在10%~15%,国报告19.7%~25.4%。良性多性腺原称良性,是最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此要发生在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41岁,无明显性倾向。综大样本资料报告,多性腺占全部泪腺上皮性肿的56.5%,接近国外统计的50%。

临床症状

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睑部泪腺起源的泪腺,侵及上皮下及穹隆部结膜,肿块易于早期发现及扪及,又可上睑下垂。眶部泪腺,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生长,在眼眶缘外上可扪及硬而不规则肿块,有移动性,一般与皮肤、眶缘无粘连,继之眼球向前移位突出,并有向外、向上运动障碍。 视力障碍:早期视力无明显变化,可有复视。随着病程的发展,可有视力减退,其原因可有肿压迫眼球起明显散光,或是角膜炎,也可能是视神经受累。

病理改变

大部分的泪腺在粘液性的实质中可见到腺管状组织,它是由2层上皮组织组成,层上皮可分泌粘液物质,又可起扁平上皮鳞状化生。外层细胞向粘液样、纤维性或软样物质化生。从泪腺的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发生腺瘤,又可惹起间质的各种变化,呈现复杂的组织改变。肿的实质有丰富的透明质酸酶抗酸性粘多糖物质。肿的包膜及肿本身有明显纤维组织可以起非异性炎症反应。故活检时要小心向深部作楔形切除,以助与炎性假作鉴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由于现代许多影像检查如超声、CT均普遍应用,且显示软组织病变优于传统X线。但后者对诊断多性腺仍具有特征性。X线可显示(20o后前位)眶腔扩大或泪腺向外上膨隆,边界清晰整齐,无破坏。因肿位于泪腺窝邻近壁并受壁和眼球的限制,肿增长后首先压迫泪腺窝,造成泪腺窝向外上扩大。此种X线征所见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2、超声检查:典型的良性多性腺B超显示为眶外上或类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光滑,回声多或中等而分布均匀,声衰减中等,无可压缩性。由于肿压迫起的泪腺窝扩大,在B超上显示为肿后界局部向后突出,这是压迫征,这些声特征非常符性腺组织所见。A超则为眶外上占位病变,出入肿波峰较高,为均匀的中高波,中等衰减非常类似海绵状的超声特征。

3、CT扫描:CT扫描在泪腺上皮性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位置。CT显示肿位于眶外上泪腺区,肿呈膨胀性增长,或类高密度块影,边界清楚、光滑,密度基本均质。泪腺窝壁可有压迫性改变(凹)及泪腺窝扩大。病变较大时冠状CT可显示眶吸收或缺损,但很少有明显破坏这可与发生于泪腺的炎性假恶性淋巴。而泪腺凹扩大是良性泪腺上皮性肿较为特征性的改变,也是和其他病变区的重要指征之一。肿前界一般不超出眶缘,即病变要累及眶部泪腺,很少波及睑部泪腺,复发性泪腺良性多腺瘤状不规则或成扁平,可侵及眼眶周围软组织(眼外、提上睑)及骼。

4、MRI:MRI对良性多性腺的诊断如同其他眼眶良性肿一样,T1WI呈中信号,T2WI为高信号,但部分肿T2WI信号较低,呈中信号。由于扫描多个角度而使对肿的空间位置了解地更清楚增强后扫描显示肿明显增强。复发性肿状不规则或呈结状,也可向颅蔓延。   因对放射线及化疗不敏感,故以手术摘除为。手术时要尽可能将完整包膜包绕肿组织彻底摘除,预防细胞扩再发。一般采用手术切除。为了防止肿和复发,手术时应小心谨慎,将肿连同包膜一并完整地切除,切勿切通包膜,或在肿和眶组织之间铺垫纱布,最后将肿包裹在纱布一并取出。这样可以减少甚或防止肿细胞种植于眶起复发。此外最好手术时并作组织病理检查,如为恶性者,即作较广泛的眶容剜出术,术后并作放射治疗。如果已侵犯眶,须考虑与外科工作共同施手术。

鉴别诊断

常见的泪腺疾病为肿多见良性泪腺,恶性者为泪腺癌。前者约占泪腺肿的一半,临床表现泪腺部位可触及肿块,眼球突出并被推向,眼球向外上运动受限;而恶性者除以上表现外,X射线摄可见质破坏,病变发展快,泪腺处可触及结状肿块,应尽早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若为恶性者须考虑容挖除术,并放射治疗。 要需与下列几种疾病鉴

1、泪腺腺瘤肿物大小中等,呈,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质韧可移动,增长缓慢管较丰富。彩超和CT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管造影可显示为与管相似的特性。

2、泪腺淋巴细胞性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单侧或双侧发病,类似炎性假,病史较短,眶前部可触及实性肿物,有压痛,超声扫描显示病变区低回声、边界清楚较少声衰减。CT显示眶区病变范围较大、均质、密度高。

3、泪腺炎性病炎性假常好发于泪腺临床表现睑肿胀、疼痛、反复发作,有用激素治疗好转史。超声显示局部病变区(扁平)低回声。CT扫描显示病变区呈半或扁平。常并邻近眼外增厚或眼环增厚,病变常侵及睑部泪腺。

4、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眼外上泪腺区,临床上不易与泪腺肿相区,CT扫描多显示为低密度区域或含低值区病变可向眶颅骨或颞凹扩展可见质凹陷。

5、其他泪腺区病变泪腺囊肿神经肿少见。

疾病治疗

良性的治疗

良性多有包膜,手术时一定要注意连同肿包膜完整切除肿,对邻近可能受累软组织一并切除。切除肿时忌切破囊膜或小块切除,否则会导致肿复发。一般采用改良的外侧眶术,以去除眶上缘质,使手术视野更阔,从而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肿的完整切除。Currie等拉。对泪腺良性患者完整切除,术后随访5年无一例复发。而“等¨认为对于部分良性患者,活组织检查可用作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需要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可以用来判定是否完全切除肿

恶性肿的治疗

由于恶性肿较早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常采用联术后化疗和放疗的综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眶治性剜除术,术中需切除包括侧壁、眶膜在的全部眶软组织。由于该手术常严重影响患者容貌,而且其效果尚缺乏确切的临床观察,因此对于其临床应用尚存争议。近年文献报道,扩大的局部切除联放疗效果明显较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好,尤其是前使用的各种加速器,大大减少了放疗的不良反应,为前首选的治疗案。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分为体外照射和体照射。体外照射一般采用多次性立体定向放射疗法(fractionated stereotactieradiotherapy,FSRT)、调强适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以及伽马刀放射治疗(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S)。体照射又称近离照射,这种治疗技术能把高强度的微放射源送人人体腔或配手术插入肿组织,进离照射,从而有效地杀伤肿组织。治疗技术包括腔管、组织间和术中、贴等多种施治式,用于治疗泪腺肿的一般有组织间近离放疗和巩膜贴放疗。FSRT和IMRT两者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控制放疗设备,使放射线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聚焦于肿靶区,从而产生毁灭性的生物效应,杀伤肿细胞,而对周围非病变组织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损伤。Munter等∞o报道使用IMRT治疗21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72%,高于普通治疗法。   且选择的放射源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

(3)化治疗:近年来,有采用化药物治疗肿面也有很大突破。已经证明联使用顺铂和阿霉素在治疗肿面有很大作用,通过管注射药物能够很好的使药物到达肿的靶区,从而大大提高药物对肿细胞的杀伤作用。而且通过多次的治疗几乎可以全部杀伤肿细胞。Meldrum等H钆报道对2例泪腺囊性癌患者在接受眶容物剜除术之前,采用动脉注射顺铂及静注射阿霉素治疗,结束化疗4周后,进切除术,手术后4—6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外加静注射顺铂和阿霉素,术后随访7.5—9.5年来见复发。而David等。1报道对9例泪腺腺样囊性癌动脉灌注化疗的肿细胞减少,并对照该机构接受传统治疗的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5年的致死率为16.7%,而对照组为57.1%,5年生存率为83.3%,高于其他文献报道。说明此法能够明显的杀伤肿细胞,改善预后,从而有广阔的前景。

疾病预防

预后一般良好。完整切除肿有助于减少肿复发或恶变。有报告在初次手术后20~40年后复发者。术前活检复发率32%,术前未做活检者复发率为3%。因此,只要术前对泪腺多性腺细致准确诊断,避免活检,初次手术完整摘除肿就可以避免复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