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颅内脊索瘤

多起自斜坡中线部位,位于硬膜外,呈缓慢浸润性生长,向前可生长到鞍旁或鞍上,甚至伸入颅或向下突入鼻腔,或后壁。也可向后颅窝生长,累及一侧桥小脑角,或沿中线向后发展而压迫脑干位于骶尾部最多占50%。是起源于胚胎结构的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是一种破坏性肿,发病率低,有报告占脑瘤的0.15-0.2%,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平均年龄为35-40岁,男性比女性多......
目录

概述

是起源于胚胎结构的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是一种破坏性肿,发病率低,有报告占脑瘤的0.15-0.2%,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平均年龄为35-4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50%在骶尾部,35%位于蝶枕部,其他依次为颈、胸、椎部。骶尾部肿,常见于40~70岁年龄组,而蝶枕部肿则常见于儿童。前者由于溶可见骶有破坏,罕见有成现象。如果肿侵犯柱,通常可出现脊髓压迫征,直接浸润,累及腹膜组织。肿足够大时可以造成肠腔狭窄,或侵犯膀胱。肛查可在直肠外扪到肿块,蝶枕部也可侵及鼻咽部等,影响各个颅神经

病理

大体所见肿或分状质软呈状。可有局部出、坏死、囊性变及钙化等。早期一般具有包膜,附近常有碎死骨

显微镜检显示肿组织变化较多,各个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种的不同区域也不同。分化差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边缘清晰。细胞外粘液成分较少,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体积较大,呈梭或多边,胞浆有明显的空,肿的间质中有纤维间隔,且有多量的粘液积聚,高度恶化时可见核分裂相。

疾病类型

1.普通型:又称典型型,最常见。 占总数80%~85%。无软或其他间充质成分。多见于40~50岁患者,小于20岁者少见。无性差异。在病理上可有几种生长式,但生长为其特征,由空状上皮细胞和黏液基质组成。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的免疫染色阳性,电镜见核粒, 这些特征有助于本病与肉瘤,后者免疫染色阴性,电镜无核粒。

2.软:占的5%~15%。其镜下特点除上述典型所见外 尚含有多少不等的透明软样区域。虽然有些作者通过电镜观察后将其归类为低度恶性的肉瘤,但是大量的免疫组化研究却发现软的上皮性标记抗原呈阳性反应。本型发病年龄较轻,过去认为其预后普遍较普通型好,现在认为两者预后差不多。

3.间质型:又称非典型型,占的10%,含普通型成分和恶性间充质成分, 镜下表现为肿增殖活跃,黏液含量显著减少并可见到核分裂象。少数肿流转移和蛛网膜下腔种植性播。本型可继发于普通型放疗后或恶变。常在诊断后6~12个月死亡。

临床表现

图片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器官起。位于骶尾部的肿起尾部疼痛, 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发展,压迫膀胱直肠起尿失便秘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神经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高压。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性疼痛、截瘫小便失等。

X线表现头颅多见于颅底、蝶鞍附近,蝶枕软处及等处。质破坏边界尚清楚,可有碎残留和斑钙化物质沉积。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一般较大,边缘光滑。肿块突出颅腔时可使钙化松果体移位,偶可高压。颈椎的常位于上颈椎,尤在颈椎和枕骨交界处,多累及椎体、椎弓偶尔也可受到侵犯,软组织肿块,常为突出的早期表现。胸椎较少见。

发生于柱的最多见于骶尾部,常位于骶尾交界处,患明显膨胀,正常结构消失,呈毛玻璃样阴影,肿呈溶性缺损,有时可穿破皮质向部及盆腔扩展,成边缘清楚的肿性软组织块影,中间可有残余硬化在不成钙化点,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检查,可显示直肠膀胱子宫等邻近器官组织受压推移表现。

骶椎以上柱的,累及单个或2~3个邻近的椎体时,质呈溶性破坏,有时可见钙化点。单个椎体损害时,可见或斑点状质稀疏区。

的好发部位:

多起自斜坡中线部位,位于硬膜外,缓慢浸润性生长。位于蝶枕部占35%,柱部占15%,骶尾部最多,占50%。

早期症状

  一。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器官起。

  二。位于骶尾部的肿起尾部疼痛,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发展,压迫膀胱直肠起尿失便秘神经痛等症状

  三。位于蝶枕部的肿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神经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高压。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性疼痛、截瘫小便失等。

  四。X线表现头颅多见于颅底、蝶鞍附近,蝶枕软处及等处。质破坏边界尚清楚,可有碎残留和斑钙化物质沉积。

  五。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一般较大,边缘光滑。肿块突出颅腔时可使钙化松果体移位,偶可高压。颈椎的常位于上颈椎,尤在颈椎和枕骨交界处,多累及椎体、椎弓偶尔也可受到侵犯,软组织肿块,常为突出的早期表现。胸椎较少见。

诊断

图片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器官起。位于骶尾部的肿起尾部疼痛, 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发展,压迫膀胱直肠起尿失便秘神经痛等症状。位于蝶枕部的肿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神经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高压。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性疼痛、截瘫小便失等。

X线表现头颅多见于颅底、蝶鞍附近,蝶枕软处及等处。质破坏边界尚清楚,可有碎残留和斑钙化物质沉积。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一般较大,边缘光滑。肿块突出颅腔时可使钙化松果体移位,偶可高压。颈椎的常位于上颈椎,尤在颈椎和枕骨交界处,多累及椎体、椎弓偶尔也可受到侵犯,软组织肿块,常为突出的早期表现。胸椎较少见。

发生于柱的最多见于骶尾部,常位于骶尾交界处,患明显膨胀,正常结构消失,呈毛玻璃样阴影,肿呈溶性缺损,有时可穿破皮质向部及盆腔扩展,成边缘清楚的肿性软组织块影,中间可有残余硬化在不成钙化点,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检查,可显示直肠膀胱子宫等邻近器官组织受压推移表现。

骶椎以上柱的,累及单个或2~3个邻近的椎体时,质呈溶性破坏,有时可见钙化点。单个椎体损害时,可见或斑点状质稀疏区。

治疗预防

最有效的法,是将肿作整个切除,有时因肿所处部位完整切除困难,则可作局部切除。Friedman认为对于某些放疗也是有效的。量可高达50~60Gy(5000~6000rads)。

发生转移的机率不高,位于骶尾部的发生转移者较多,而颅底与骶椎以上柱的肿转移的却很少。一般均在肿发生10年以后才出现转移,局部淋巴结常被累及,随后运转至肝脏以及腹膜等。枕部含有丰富软成份的索样,较常见的预后为好。

一般采用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但现在的治疗结果是令人失望的,颅底肿要肿块,靠近脑干的肿均不易暴,放疗也不敏感,预后不良。

中医治疗

系列的配伍应用,适用于未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6个月可消除症状,使体缩小或消失,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本段验

党参9g,黄芪9g,归尾9g,赤芍9g,白术9g,川断12.5g,寄生31g,王不留9g,牡蛎31g,夏枯草12.5g,陈皮6g,木香5g,海藻、海带各12.5g(包煎)。同时,加服二黄(五厘装),每周吞服1粒。

疗效:上海中医院附属曙光医院报告1例溶肉瘤治愈。

:玄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g,苏木血竭各6g,土鳖3g,水服。外药:当归12.5g,赤芍儿茶雄黄、刘寄奴、血竭各9g,乳香没药各6g,西红花2g,冰片3g,麝香0.15g。研末调患处,3天一换,取下稍加新药重新再

疗效:湖南中医药研究所报告1例巨细胞治愈。

: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熟如粥,吃豆汤。

饮食习惯

1、饮食要少量多餐,每次量少于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防止消化不良

2、温度38~40℃,防止烫伤病人。

3、抬高床头15°~30°,进饮食后半小时勿改变病人体位,防止食物反流。

4、喂食前要饲管确实在

5、术后早期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尽量少进牛奶、糖类等产食物,防止肠胀。若抽出咖啡色液体时提示消化道有出,应暂饮食或灌注流质,止可进食。

6、宜高热量,高蛋白,高养,低盐饮食。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压升高,进而导致颅压升高。保病人养,有利于手术后组织的修复。

7、为防止患者的出,出时注入食物可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引窒息,应妥善固定不能自拔出。

  饮食护理:因切位于口腔,患者术后食1日,第2日进食富有养的流食,将牛奶、鸡蛋、果汁、菜汤等配成流汁,保患者的养供应。第5日加少量半流,10日后进普通饮食。

  术后发音:因术后3日未拔气管套管,流不过声门,且软鼻咽部伤为炎性反应最严重的时期。曾在第3日拔气管套管后,患者回答我们的几句问话时仍感咽痛较重,因此术后3日声。这时期进治疗护理时要耐、细致,询问病情时可通过打手势,或患者写,尽量减轻患者由于讲话而带来的痛苦。避免造成软处伤撕裂。

预防措施

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干重体力活的人更容易患上痛疾病,这种疼痛一般是多次劳损或轻微外伤积累而成的。起人们疼痛的要致病因素有两个:劳损和外伤。一般患者要是劳损累积而成慢性疼痛,这种疼痛虽然不会致使人瘫痪,但直接导致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就长期劳损发的源性疾病来说,其诱发或者复发是多种因素综作用的结果。一是性格因素,个性较强、性急的人易患病。二是生活式因素,生活奏过快、固定姿势过久、肉过度疲劳易患病。常有咽喉部炎症的人易颈椎病,而有遗传病史者、过多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妇女、身高超高者、大便和打喷嚏用力不当导致压增高者,极易患椎间盘突出症。三是职业因素,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固定姿势过久的工种,如机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电操作人员、空中作业的架线工和建筑工等,都是源性疾病的高发人群。

其实,许多患者并不重视自己的疼痛问题,要么认为小疼小痛没什么,要么认为是不小心“闪了”或者“睡失了枕”,要么认为任何人迟早都会疼痛,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天就会好。结果病情越拖越重成了慢性,给治愈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椎疾病成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疗和防护的本办法是自己理调配伏案工作时间,做到张弛有度、避免颈劳损过度,建议大家养成做颈椎“米”操和椎“燕点水”等运动的习惯,加强颈和的功能锻炼。

小贴士

  1、饮食要少量多餐,每次量少于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防止消化不良

  2、温度38~40℃,防止烫伤病人。

  3、抬高床头15°~30°,进饮食后半小时勿改变病人体位,防止食物反流。

  4、喂食前要饲管确实在

  5、术后早期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尽量少进牛奶、糖类等产食物,防止肠胀。若抽出咖啡色液体时提示消化道有出,应暂饮食或灌注流质,止可进食。

  6、宜高热量,高蛋白,高养,低盐饮食。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压升高,进而导致颅压升高。保病人养,有利于手术后组织的修复。

  7、为防止患者的出,出时注入食物可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引窒息,应妥善固定不能自拔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镇脑宁胶囊

下一篇 核桃楸果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