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阑尾肿瘤

阑尾少见,一般无症状,常在部手术中或尸解时发现,前者以恶性者多,后者以良性者为多,有时可因阻塞阑尾腔而急性阑尾炎。原发性阑尾属少见疾病,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阑尾炎极其相似,且常阑尾炎,因此极易误诊。阑尾要包括:类癌、腺癌和囊性肿三种。大部分阑尾都可阑尾切除术痊愈。(一)发病原因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黏液囊肿成的键,而阻塞的发生可以来自阑......
目录

概述

原发性阑尾属少见疾病,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阑尾炎极其相似,且常阑尾炎,因此极易误诊。阑尾要包括:类癌、腺癌和囊性肿三种。大部分阑尾都可阑尾切除术痊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黏液囊肿成的键,而阻塞的发生可以来自阑尾黏膜的慢性炎症,瘢痕收缩和异物嵌顿,也可因阑尾壁的粘连,扭和受压而起,管腔阻塞后,远侧阑尾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逐渐在腔潴留,最终导致阑尾腔的膨胀,扩张而成囊状,待腔压力升高到影响管壁的养供给时,黏膜上皮才停止分泌黏液,囊肿不再增大,由此可见,阑尾黏液囊肿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条件。

1.阑尾腔的阻塞

特点为逐渐成的,机械性和完全性的阻塞。

2.阑尾黏膜功能正常

阻塞后远侧阑尾黏膜能正常分泌黏液。

3.阑尾环境

无细菌存在,不发生化脓感染。

(二)发病机

阑尾病理类型常见有3种:

1.阑尾类癌

在消化道类癌阑尾中最多见,约占所有阑尾的90%,类癌又可分为纯类癌,腺类癌类癌腺癌混型3种,病灶绝大部分位于阑尾远端,肿直径在1cm以下占70%~90%,2cm以上占1%左右,2cm以下较少转移,发生转移者仅占14%~33%,个报道转移和类癌征,在镜下常见肿侵犯层和淋巴管,术中触及阑尾的坚硬球肿块,切面呈黄色或灰黄色,应高度怀疑,腺类癌,较一般类癌恶性度高,15%可发生转移。

2.阑尾黏液性肿

囊肿大小为数毫米至10多厘米不等,分为潴留性囊肿,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和恶性黏液性囊腺瘤,但肉眼难以区良恶性,黏液囊腺癌可侵犯阑尾壁黏膜层以外的癌组织,可发生腹膜种植,并可在腔黏液中找到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

3.腺瘤与腺癌

分为绒毛状腺瘤平滑神经等。

4.其他

以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恶性淋巴平滑肉瘤罕见。

症状

阑尾体积较小时多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不易确诊,多数病例是在阑尾切除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当肿较大或阻塞阑尾腔造成腔压力增高或压迫阑尾系膜阑尾,充继发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疼痛,疼痛特点与急,慢性阑尾炎很相似,故早期常误诊为阑尾炎。

当肿体积较大或恶性肿与周围组织浸润,粘连时,在右下部可触到肿块,所以在诊断时要反复了解腹痛历史,阑尾腹痛多有一个慢性过程,且抗炎治疗后腹痛及肿块无好转,另外,恶性肿有结-直肠癌的其他症状,如便血贫血腹水及远处转移等。

1.阑尾黏液囊肿

常无症状或表现为右下不适,右下肿块,其特点有:

(1)在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史后右下仍有肿块。

(2)肿块增大缓慢,表面光滑有弹性,边界清可活动,可有轻度压痛。

2.阑尾类癌

以纯类癌常见,预后好,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1)急性阑尾症状

(2)慢性右下腹痛

(3)类癌征(罕见)。

(4)个病人右下可触及肿块,而一般状况良好。

阑尾类癌病人可出现类癌征,表现面部潮红,腹泻,痉挛性腹痛喘鸣及右瓣膜病等症状,但发生率很低。

3.阑尾腺癌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阑尾腔梗阻而表现为感染症状少数为右下肿块或急性肠梗阻症状,极少数表现为肠道出肠套叠症状阑尾腺癌可有下列特点:

(1)阑尾症状不典型或表现为阑尾脓肿积极治疗一度消退又复发。

(2)右下实质性肿块。

(3)阑尾短缩,增厚,阑尾塞,或部有坚硬肿块者。

(4)阑尾切除术后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

检查

阑尾急性炎症时,中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1.B超

部B超不易发现体积较小的阑尾,当肿较大时,黏液囊肿无回声区或有分隔回声,周边整齐,清晰,有轻度压痛,无阑尾切除史,恶性肿多呈分布不均的低回声区,中间可有钙化或坏死液化区,境界不规则,较晚期肿可发现肝脏转移灶。

2.X线钡灌肠

(1)多数病例阑尾不显影,少数近端可显影,远端中断,若钡进入囊肿可显示影。

(2)盲肠下端侧由肿压迫而起的弧压迹,恶性肿累及盲肠时可见充盈缺损及基底部变窄。

3.部平可见钙化及肿阴影。

4.CT及

可协助诊断,一发现肿应与卵巢网膜盲肠等部位疾病鉴

诊断

1.术前诊断

阑尾术前诊断困难,常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右下炎性包块等,凡有不典型阑尾炎病史,右下长时间不适或隐痛,右下肿块,消化道出,回结肠套叠等而原因不明者,应常规钡灌肠检查,如有以下情况则提示有阑尾的可能:

阑尾腔可见明显充盈缺损;

阑尾不显影;

盲肠有压迹,对于右下包块者应B型超声或CT等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率;纤维结肠镜检查除对阑尾基底部肿有意义外,对诊断无大帮助。

2.术中诊断

阑尾切除术中对阑尾的触摸检查十分重要,术中如发现阑尾较为粗大,触之有硬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剖肉眼检查标本,必要时做冻切检查,若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完整切除阑尾及病变,如病变位于阑尾部应阑尾切除,甚至包括部分盲肠,系膜处理应尽可能远离阑尾切断,注意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所有阑尾标本均应常规石蜡切组织检查,阑尾切除术中发现有黏液应排除黏液囊肿

发现肿应与卵巢网膜盲肠等部位疾病鉴

治疗

(一)治疗  

原发性阑尾都应手术切除,据肿的性质及部位,术式也有所不同。  

1.阑尾黏液囊肿

对于良性的黏液性囊腺瘤完整切除阑尾是惟一的治疗。据统计囊肿多数位于阑尾远端,包括囊肿阑尾切除即可。手术中操作应轻柔,用料将囊肿与周围组织,尽量不使囊肿破裂。应避免穿刺或切探查,以防黏液外溢、腔种植,腹膜假黏液。一旦破裂应吸尽黏液,用氟尿嘧啶(5-FU)500~1000mg加生理盐水1000ml冲洗腔。而对于恶性黏液性囊腺瘤,多数者认为应右半结肠切除,以达到治的的,若部受累或与盲肠粘连应切除一部分盲肠为宜。对于伴有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者,应同时切除卵巢。  

2.阑尾类癌

前多数张以体大小作为选择术式的要依据。对直径大于2cm的类癌,转移发生率高,可视为恶性类癌,应右半结肠切除。对于直径小于1cm的阑尾类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Moertel对128例单纯阑尾类癌切除病人的随访发现,5年存活110例(86%),10年以上存活86例(67%),没有发生转移或复发。对于直径在1~2cm的肿争议较大,但大多数者认为,可单纯阑尾切除,并彻底切除其系膜。但对年轻的病人,类癌直径大于1.5cm或类癌已浸润至浆膜下或阑尾系膜,可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  

3.阑尾腺癌

多数者认为,一旦诊断明确,应右半结肠切除。与单纯阑尾切除相比,右半结肠切除可明显提高五年生存率,减少复发。由于阑尾腺癌分化均较差,应扩大治范围,一旦诊断明确,应右半结肠切除。  

4.其他恶性肿

以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恶性淋巴平滑肉瘤罕见。实性肿多为恶性,若术中不能确定肿性质需冻切检查。争取一期治切除。由于阑尾缺乏层,癌肿浸润黏膜下层即说明病变已达浆膜下层,发现时多属Dukes B、C期。此时要右半结肠癌的手术原则进右半结肠切除及联、免疫等综治疗。  

(二)预后  

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手段,一般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文献中多次报道阑尾类癌转移,病人带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

饮食

(1)宜多吃具有抗肿作用的食物,如蟾蜍、蛤蟆、田螺海带紫菜玳瑁、甲乌龟海蜇水蛇薏米、核羊肾、猪刀豆、沙虫、鲈鱼鲐鱼

(2)宜吃海带、裙带菜、紫菜青蟹

(3)感染宜吃黄鱼鳔鲨鱼翅水蛇鸽子海蜇藕粉荞麦马兰头、地、大头菜、橄榄子、无花果绿豆、豆浆、苋菜紫菜泥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