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桦木皮

白桦的干树皮,呈大张的反卷筒状,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卷简的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带红,上有疙瘩样的痕,黑棕色。质柔韧,折断略平坦,可成层的状剥落。微弱而香;味苦。【异】桦皮(《 灵苑》),树皮(《吉林草药》 【来源】为 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 【采集】伐下桦木,剥取柔软的外皮,晒干。①华北白桦,又:红桦、桦皮树。 落乔木,高达......
目录

基本资料

【异】桦皮(《 灵苑》),树皮(《吉林草药

【来源】为 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

【采集】伐下桦木,剥取柔软的外皮,晒干。

植物形态

①华北白桦,又:红桦、桦皮树。

乔木,高达15~20米。树皮横裂,纸质,分层剥落,白色,光滑,具白粉;嫩褐色,有腺点。单叶,在长上互生,在短枝上常2~3簇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7.5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截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整齐钝齿,两面有黄白色褐色腺点,侧脉5~8对,直达齿端;叶柄细。单性,黄色雌雄同株,排列为柔荑花序雄花序常3个着生端,下垂,长约8厘米,每苞腋有3雄花,具萼,雄蕊2)雌花序单生端,每苞有3花柱2,每苞具2小苞,共发展为果苞。果穗筒状,直立,长2.5~3.5厘米,具长梗;果苞3裂,黄褐色,部有短细毛,中裂狭尖长三角,两侧裂宽坚果,具2膜质翅,花柱宿存。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在潮湿壤土上,但亦能耐干。分布山西河北等地。

②白桦

乔木,高15米左右。树皮白色,易剥落;嫩褐色,光滑无毛,上有白色皮孔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侧脉5~7对。单性,雌雄花均集成柔荑花序。果穗为球穗状,窄而长,下垂,通常长3.6~4厘米,宽0.6~0.7厘米,苞楔形,长0.2~0.5厘米,中裂稍长于两侧裂

生于山地林区。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和蒙古等地。

以上植物树干中流出的液汁( 桦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材

产东北及河北山西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华北白树皮含白桦脂醇约35%,各种高级脂肪酸约35%以上,鞣质约7%(皮含鞣质约11%)。初试尚含酚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多糖类、皂甙、蛋白质、三萜类化物、总甙、树脂和油脂。鲜含桦烯三醇、桦烯四醇等三萜类,含鞣质5.19%。坚果含油11.44%。

树皮含白桦脂醇约23%。

药理作用

①止咳、祛与平喘作用

腔注射白树皮的水、甲醇、乙醚及酸性乙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咳法),其中以水和甲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效果较好。小腔注射树皮的水提取物、乙醇处理的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以及酸性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祛作用,也是水和甲醇的提取物效果较好,乙醚提取物无效(酚红法)。豚腔注射乙醇处理的白树皮水提取物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喘法)。

②抗菌作用

树皮在试管肺炎双球菌、卡他奈瑟氏菌及甲型链球菌的某些菌株有抑制作用。

毒性

树皮浓缩液乙醇处理,再加浓氨水沉淀后之滤液,回收乙醇加水溶解的部分,给小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92.92克生药/公斤。

桦木属植物树皮,在发生腐的部位中,含某种成分,对大移植的肉瘤-45有一定作用,治疗组的动物治疗后体重增加,其作用式与溶肉瘤素有所不同,二者并应用,可能收到更好效果。

性味】苦,

①《宝本草》:"苦,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苦,无毒。"

归经】《本草疏》:"入足阳明。"

【功用治】清热利湿,祛止咳,消肿解毒。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扁体炎,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

①《伤寒身验》:"浓汁冷饮,伤寒时行热毒疮(豌豆疮)。"

②《 宝本草》:"浓汁饮之,黄疸。"

③《 本草衍义》:"烧为黑灰,他药,治毒。"

④《纲》:"治乳痈。"

⑤《吉林草药》:"解毒。治疮肿毒,痢疾。"

用法与用量

服:汤,0.5~1两;制成糖浆或冲。外用:存性研末撒。

宜忌

《 本草疏》:"弱,易于作泄者忌之。"

选方

①治五疸发黄桦木皮、铃儿茵陈各等分汤作饮。(《林氏家抄》)

②治痢疾树皮炭,研成细末。每次一钱,糖为,日服二次。(《吉林草药》)

③治小便热短:桦皮浓汁饮。(《濒湖集简》)

④治乳痈初发,肿痛结硬欲破脓:北来真桦皮,无灰匕,就之卧。(《灵苑》)

⑤治吹乳:桦皮手掌大一皂角子七个。上二味烧成灰,好调服。(《普济桦皮

⑥治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刺及妇人粉刺: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铫子,候水减一半已来,取出,放令干)、荆芥穗各二两,壳(去瓤,用炭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成灰)各四两,甘草)半两。上药除杏仁外,余药都捣罗为末,却将杏仁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每服二钱,食后温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局桦皮

⑦治汤伤:树皮炭研末,外。(《吉林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多种炎症

树皮7两,剥去。上层白皮,切碎,用10倍量水2小时;此共两次,滤液并浓缩至800毫升,加入蔗糖3两搅拌,再加水至1000毫升,过滤备用。每次50~100毫升,日服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体炎、肺炎肾炎周炎、外伤感染、尿路感染、疖肿腹泻等共247例,均有效果,其中对乳腺炎疗效较显著。

②治疗慢性气管

树皮50克,制成、糖浆或冲,每日3次分服;或用50%针,每日1次2毫升,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在不同季先后观察1001例,有效率在80%左右。树皮具有止咳、祛、平喘及消炎的作用,以祛、镇咳效果最好,平喘次之。疗效不受年龄、病程的影响,服与注射效果相同。用药量如超过50克,或延长疗程,疗效并无明显提高。同时发现树皮尚有利尿、消肿、镇静等作用。对病的数例患者,服用本药后尿量增加,浮肿消退;数例伴有压的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多数患者反映,服药后食欲增加。用药期间有轻微口干难受、恶心等现象,但未发现严重过敏或毒性反应。

名家论述

①《本草疏》:"桦木皮,五疸皆湿热蕴于阳明所致,苦平能除湿热,故也。藏器以之治伤寒时行热毒疮,宗?#93;以之治毒,皆取其苦凉能邪热毒之义。"

②《本草汇言》:"桦木皮,苦善降,能郁热毒;轻浮柔软,能消乳毒疡。但淡清脆之物,如冷弱,易于作泄者,勿多服久服。"

③《本逢原》:"桦皮,治湿热毒,取其能辟恶气,杀虫匿也。《宝》治诸黄疸,浓汁饮之,以其能利小便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都梁滴丸

下一篇 桦叶葡萄根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