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绝经期乳腺癌

乳腺癌对所有年龄的妇女都是一个严重威胁。绝经后严重的肥胖及中性脂肪堆积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围绝经期后服用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高水平的催乳素亦会增加乳腺癌发病。一,病因尚未能完全了解但有些因素可能是诱发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二,严重的肥胖及中性脂肪堆积的成年妇女绝经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肥胖可能通过激素生物利用度和脂类代谢影响乳腺细胞卵巢分泌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占......
目录

病因

  一,病因尚未能完全了解但有些因素可能是诱发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二,严重的肥胖及中性脂肪堆积的成年妇女绝经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肥胖可能通过激素生物利用度和脂类代谢影响乳腺细胞卵巢分泌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激素激素是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的重要分泌激素,初潮年龄早于13岁40年以上的妇女的乳腺癌危险性较一般妇女要高1倍多。

  三,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且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

  四,避孕药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在围绝经期后长期服用激素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五,高脂饮食、饮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与非饮者相比乳腺癌险增加11%。患有乳腺纤维性病乳腺癌险可增加2~4倍。

  六,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展,已实至少存在两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分定位在17和13号染色体上,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抑癌基因BRCA1或BRCA2的遗传性突变携带者一生中有高达90%的乳腺癌患病险,约有5%~10%的乳腺癌与遗传易感性有

  七,植物激素,异黄酮它有潜在抗癌作用,饮食中异黄酮的要来源是黄豆,新加坡的一个研究称,绝经前妇女每天摄入≥55g豆类食品者,乳腺癌危险减少60%,日本也有同样报道。

  八,其他因素如环境的污染有机氯杀虫,放射线等皆有致癌作用。更多的致癌因素仍在探索中。

发病机制

1.发生和增长乳腺癌要起源于乳腺较小导管,而源于小和末端导管癌很少。近40年来,人们通过全乳腺大连续切法及对其早期演发过程和癌组织观察,认为乳腺癌的起源往往不止一个灶区,而是多个灶区源自多个在分布的不典型增生,即多灶性发源说。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乳腺导管反应不一,癌变可以从最易患细胞群一处或多处发生。临床上乳腺癌多位于右侧,外上象限多于其他象限,其原因不明。

乳腺癌的增长速度介于某些快速增长肉瘤及缓慢增长的鳞状细胞之间。有人乳腺癌倍增时间推算,认为一个上皮细胞恶变为癌细胞后须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在临床表现出来。当肿直径达1cm时,半数在2年前已有了转移还有人据病人自述情况,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乳腺癌在3个月直径增加约1cm在一定的时间里,肿增长速度越快,预后越差。

2.浸润和转移

(1)浸润:当乳腺管上皮细胞癌变后,首先在管腔生长,随病程进展癌细胞侵犯周围腺组织或沿筋膜间隙扩展,起结缔组织反应增生。然后再侵入乳管周围淋巴管。随体不断增长,终于累及乳腺皮肤,胸大筋膜胸肌组织并与之固定。浸润性强的癌如硬癌,晚期可侵犯胸壁的肋骨肋间

(2)淋巴道转移:已淋巴道转移要是以癌细胞栓的式随淋巴液流向淋巴结癌细胞侵犯淋巴结后,在适当的条件下不断增殖,直到累及整个淋巴结,进而癌组织可穿透淋巴结被膜向膜外浸润。近年,国外者对区域淋巴结抗拒癌栓扩能力的研究明,区域淋巴结可暂时阻抗癌细胞,但淋巴管之间有一些互相交通的管道,进入到输入淋巴管的淋巴液有时可短路绕过前面淋巴结,这解释了何以有时癌会越过一个淋巴结而转移到下一个淋巴结而且有时不淋巴结而直接进入导管汇入道。还有人中的癌细胞可重返淋巴系统,后再导管环。另外,淋巴管与静间有许多支故有人提出乳腺癌自发生始即为全身性疾病,单纯手术已失去治意义。乳腺癌最常转移的淋巴结为腋窝淋巴结、乳淋巴结锁骨淋巴结。乳淋巴结是否受累,除受病程程度影响外,尚受肿的位置影响。肿仅位于乳腺侧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锁骨淋巴结转移为晚期表现,系癌细胞通过腋窝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然后沿锁骨下静转移的结果。

(3)运转移:乳腺癌晚期癌道转移到远处器官要为骼。其转移途径:①管侵犯,癌组织侵犯静壁入转移是最常见的途径此种转移与肿分化程度有一定系,分化越低,静受侵率也越高。②淋巴途径进入管,侵入淋巴管的癌细胞可随淋巴液流入导管或右淋巴管导管,分在左右两侧颈静角附近流入体静道转移。③渗入道,当癌受意外创伤、癌灶管壁出现缺损,且瞬间管外压力超过压力时,癌细胞可管壁破渗入道其他如检查癌手法过重或活检法不当,都可使癌细胞入。因此在检查活检或手术时,操作必须轻柔细致以免造成人为播

各脏器转移:①转移,乳腺癌的首发转移器官出现转移后,随之也将发生周身的多发性转移。②胸膜转移多继转移后而侵犯胸膜所致胸膜受累后所起的胸膜痛和胸膜渗液常为转移的首发症状肺实质可能尚无异常发现。③转移,乳腺癌很容易发生转移,以和盆为最多见,其次为肋骨股骨颅骨,肘及膝关节远端的转移极为少见。一般说来乳腺癌病人有骼转移者,首先感觉受累的骼有明显疼痛、压痛或叩痛疼痛为持续且逐渐加重,通常夜间最为剧烈。扫描对于转移诊断是一个很敏感的法。④转移为少见的一种转移。早期很难发现。⑤对侧乳腺转移,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

乳腺癌最多见于乳腺的外上象限(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15%~20%)和上象限(12%~15%),下和外下象限较少(各占10%左右)。

1.要的症状为乳腺无痛单发的肿块。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腺不易被推动。

2.乳腺疼痛不是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多数妇女乳腺疼痛是生理性的,仅因乳腺疼痛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上非常少见。

3.乳头溢液可有性、浆液性、脓性,但因溢液而就诊者多系良性病变,常见于导管扩张症和导管乳头状但不手术活检不能排除导管乳头状恶变的可能性。

4.乳头及乳腺皮肤的改变多见于进展期的乳腺癌,表现为乳头的内陷和指向不正常、皮肤的水肿和“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内陷成的“窝征”。

5.淋巴结有转移时,可以触及到腋窝肿大的团块。有骼、肝脏以及等远处转移的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诊断

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病程的2/3而不少早期癌处于亚临床期,且乳腺又为体表器官故乳腺肿应易被查出,但临床检出≤1cm的癌多不超过3%~4%。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已从检查者手中漏过。其原因要归于临床医师仍沿用“乳腺肿块”作为诊断乳腺的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忽略了一些轻微征象。有验的外科医师对≤1cm的肿可通过触诊发现。但任何一种检查均有其局限性。近年乳腺癌的诊断已从单纯触诊发展到综性诊断法国外已报道综诊断法可使Ⅰ期癌确诊达95%以上。因此,综性诊断已成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发展趋势另一面,提高妇女自我检查的意识对早期发现也尤为重要。

鉴别诊断

1.外伤性脂肪坏死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

2.乳腺结核结核病较少,乳腺结核更为少见,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胞检查。

3.浆细胞乳腺炎亦有硬的不规则包块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在,抗感染治疗会有所好转,其肿块范围较大,往往在一个象限以上。

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此病常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或活检来鉴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利用肿标志物进诊断已有较广泛的研究,很多项已应用于临床这种诊断法要求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肿的增殖或缩小可直接影响中标志物的含量;法简便易效果可以重复鶒用于乳腺癌标志诊断有:癌抗原降钙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促乳激素、单克隆抗体、酶、糖蛋白、妊娠巨球蛋白、乳白蛋白、酶蛋白、蛋白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应属于癌抗原(CEA)。多种癌可分泌CEA,晚期乳腺癌中CEA含量升高。但是应用放免法测定乳头溢液中CEA水平,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中含有大量CEA。应用此种法诊断早期乳腺癌导管癌意义重大。

其它助检查:

1.X线诊断

(1)钼靶阳极软X线摄影:近10年来使用了钼靶阳极软X线机,增强了乳房各种组织的对比从而使乳腺病变细的显示效果有了提高。此检查缺点是对于位于乳腺底部较厚部位的病变显示欠佳。

(2)干乳腺摄影:与钼靶软X线摄影相比,干摄影具有清晰、费用低及对深部病灶诊断率高的优点故特乳腺癌检查。

(3)乳腺导管造影术:适乳头溢液病人,对未触及肿块而有溢液的病人可选择相应的乳管造影。最好多检查几支乳管,以便提高阳性率。

(4)CT及磁共振检查:此两种法优于钼靶摄影,但由于费用较高,故难普及。

(5)乳腺管造影术:可采用动脉动脉插管法注入造影,连续摄管造影对鉴乳腺的良恶性病变有很大价值。

2.超声检查由于灰阶及实时超声的发展使超声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0%~85%。近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使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已达到95%和97%。

3.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利用乳腺软组织密度和血红蛋白含量对红外光十分敏感的特性,用红外光对乳腺软组织扫描,并过图像处理后,在荧光屏上获取清晰的图像阳性率90%,但对早期癌的诊断价值如何尚待探讨。

4.其他法如冷光透照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热图检查及针吸细胞检查均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好价值。

治疗

随着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其治疗策略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就外科手术式而言已历了治术、扩大治术、改良治术、保留乳房手术四大历程。尤其是保留乳房的外科治疗,使乳腺癌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也使乳腺癌的治疗从单一的解剖生物模式向社会-理-生物模式转化近几十年国外大组病例分析表明,同期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实际上也在很小的范围与手术的大小有。因为即使在临床上被诊为“早期”或“微小癌”,也已有40%~60%发生了远处转移。手术范围再大,也难达到的。手术的是最大限度地减低非手术治疗中的肿负荷更好发挥非手术治疗作用及利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1.Ⅰ、Ⅱ期乳腺癌治疗近10余年来,Ⅰ、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在明显缩小,乳腺癌治术在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很少应用,大部分采用改良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在国,改良治术前已在许多大医院施但保留乳房手术法仅见少数报道。

(1)手术治疗:

乳腺癌治术:此手术最先由Halsted在19世纪末创建,为典的乳腺癌手术式手术范围包括切除整个乳房及其皮肤以及周围脂肪组织,同时切除胸大小及其筋膜,以及腋窝及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淋巴结后来有人又将手术范围扩大到同侧乳淋巴链,甚至锁骨淋巴结,所谓的扩大治切除术但是多年国外临床资料分析表明,扩大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病人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而手术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则明显高于治术因此此手术近年已很少使用。

乳腺癌改良治术:此手术是在治术基础上的改良而成,包括两种基本术式,即切除胸小的Patey术式及保留胸大小的术式。改良治术在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已迅速取代了典的治术成为Ⅰ、Ⅱ期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手术。

③全乳腺切除加放射治疗:自1971年始美国和加拿大34家医院做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对Ⅰ期乳腺癌而言,无论是治术,单纯乳腺切除加腋窝放疗,还是单纯乳腺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都一样;后来人们还发现,即便是Ⅱ期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与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区放疗,5年生存率也无差。这些结果再次明,对于ⅠⅡ期乳腺癌的预后不受手术范围的影响。

④区段性乳腺切除或肿局部扩大切除术:区段性切除术(又称象限切除)是指切除乳腺范围小于1/4肿局部扩大切除术是指切除肿及其边缘0.5~1.0cm的正常乳腺组织。这两种手术都必须淋巴结清除术及术后全乳放疗。自20世纪70年代始,欧美各国就始了缩小Ⅰ、Ⅱ期乳腺癌手术范围。治术在这些国家已很少应用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正逐渐已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一种治疗式。这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验进总结的结果,反映出人们对乳腺癌生物特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传统的观点认为,乳腺癌的扩一定的时间和离的次序进的,即只有在离肿原发灶较近的淋巴结为肿充满时肿细胞才会进而转移到下一个淋巴结转移是到晚期才出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到晚期肿才能发生全身扩而在这之前乳腺癌是能被整个切除和治愈的从而认为手术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但这种理论从未能得到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实现在研究资料多倾向于肿的转移是无次序的,跳跃式的,不一定由近向远即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是亚临床级,癌细胞也可以环发生全身扩。因此手术范围的大小对病人的预后就难以产生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乳腺癌缩小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2)助性放射治疗:助性放疗分为术前和术后。前对Ⅰ、Ⅱ期乳腺癌术前放疗仅有少数报道,的在于破坏原发癌灶和转移至局部淋巴结的癌细胞,提高术后生存率,而术后放疗则较为普遍。Ⅰ、Ⅱ期乳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放疗,前多以下原则:①原发灶在乳腺外带腋窝淋巴结病检阴性者治术或改良治术后可不需放疗,腋窝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乳区和锁骨上下区。②原发灶在中央或带者,腋窝淋巴结病检阴性,术后只照射乳区,腋窝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乳区及锁骨上下区③保留乳房外科治疗者不论其腋窝淋巴结阴性还是阳性除淋巴结转移区域照射外另加全乳腺区或胸壁照射。

(3)助化疗:现已公认,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肿成之初,癌细胞便不断地自落入环系统其中大部分被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消灭,但也有少数可逃逸免疫系统,在机体生长增殖。因此,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全身化疗便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术后化疗:①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术后化疗。前,对腋窝淋巴阳性ⅠⅡ期乳腺癌术后需化疗已无争议。这是因为能肯定地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显著提高无生存率;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化疗,优于≥4个淋巴结阳性者②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这个问题前争论较多。既往认为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者预后良好,仅通过局部区域治疗即可治愈。但NSABP等几组国际性协作研究表明,术后化疗可明显降低腋窝淋巴结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30%左右。

但对所有阴性病例进化疗也不恰当,因为只有1/3阴性病例可从化疗得益。因此有人提出淋巴结阴性化疗的指征:①原发肿>2.0cm;②激素受体(-);③组织和核分级Ⅲ级或Ⅲ级以上;④年龄≤40岁符其中2条或以上时即应考虑化疗。

(4)分泌治疗:

卵巢切除或卵巢辐照:此治疗要应用于绝经前或绝经不到1年者,老年患者不适应。现已明,激素受体(ER)阳性者卵巢切除有效率可达到60%~80%,而阴性者仅10%。因此,双侧卵巢切除对ER阳性患者作为一线治疗手段。NSABP资料表明预防性去势是无益的。

上腺及垂体切除术:由于这两种手术效果不确切和并发症多加之近年来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药物(此药具有替代上腺切除作用)的应用,前这两种手术临床已很少使用。

③药物治疗:A.雄激素:某些研究者认为,对激素和垂体切除治疗无效的患者雄激素可能有效对转移的患者雄激素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前此药仅作为第三、四线分泌疗法应用。一般用于绝经后老年女性。B.激素:对晚期乳腺癌有效,但对绝经前患者无效,仅用于某些绝经后老年患者的二、三线治疗。激素和雄激素乳腺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它们对垂体的抑制和卵巢功能的抑制C.激素:此药也是对绝经的老年患者效果好,ER和激素受体(PR)阳性者效果更佳。激素的治疗机理可能是它能阻止激素受体在核的积蓄这一作用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抑制胞浆ER而达到的。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甾体类激素药物,可为各期乳腺癌选择病例提供有益分泌治疗。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对绝经后患者的作用已很明确,对绝经前病例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此药多作为手术后的助治疗药物。但有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患者,因其他疾病不能手术,或余生不长不愿手术,单一使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可获得满意效果,不失为一种外科手术的有效替代措施。早年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用药持续时间较为保守多为1年现在大组的临床观察发现,2年以上效果更佳。因此前一般同意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持续时间至少为2年,最好应用5年或持续到复发。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不同于其他分泌治疗药物,它在长期使用后副作用小。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在ER阳性病例有效率达60%而阴性者仅5%~8%,因此此药多用于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

2.Ⅲ、Ⅳ期乳腺癌治疗

(1)Ⅲ期乳腺癌手术治疗:影响Ⅲ期乳腺癌手术式选择的因素包括,癌的大小、位置、分期、组织类型及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据国外报道的验来看,多数人认为,对Ⅲa期乳腺癌在有综条件的医院,原则上以改良治术为要的术式。有以下情况应治术:①肿胸肌粘连固定;②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或融成团;③广泛皮肤受侵或有卫星结对Ⅲb期乳腺癌多数人张在手术前后助化疗基础上扩大的乳腺单纯切除为,酌情使用治术式。

(2)助治疗:对此期病人术后均应放疗、化疗及分泌治疗

3.生物治疗

(1)非特异性动免疫治疗:

①冻干卡介苗(BCG):冻干卡介苗(BCG)多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综治疗,多数研究表明它可提高化疗缓解率延长存活期。

左旋咪唑(LMS):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但对Ⅲ、Ⅳ期患者可延长生存期。

③其他:多糖类如酵母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K及菌类多糖、海藻酸钠(海藻酵钠),这些制均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及有不同程度的抑和溶作用。

(2)细胞因子疗法:

干扰素(IFN):早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IFN)治疗乳腺癌的反应较为满意。干扰素(IFN)与分泌治疗或化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干扰素(IFN)不仅可协同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的疗效,还能逆转癌细胞对激素拮抗药物的抵抗性。

②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IL-2):近年发现阿地白介素(IL-2)与化疗药物联应用治疗乳腺癌确有一定效果。它还可以降低化疗毒性反应使化疗顺利进

(3)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过继免疫疗法(ACT)已成为肿生物治疗中令人瞩的领域。已有3种效应细胞(LAK、CTL、TIL)用于乳腺癌ACT的临床研究。

预后预防

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器官是腋窝淋巴结。一般淋巴结活检及切除的淋巴结中阳性淋巴结所占的比例来判断预后。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还有:原发灶的大小、肿组织及核分级、受体情况年龄、neu/HER2基因表达情况P53基因、组织蛋白酶D、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指数等。受体情况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用来指导治疗,如激素治疗。病灶大小可以说明在发现之前肿生长的时间,从而大概估计有无转移。最近还发现预后与周期蛋白D、环氧酶-2(COX-2)等因素有

乳腺癌比较容易转移的器官还有骼、肝脏以及,它们为何会成为乳腺癌转移的靶器官呢?有者通过基础研究,认为是因为这些器官存在着乳腺癌细胞的趋化因子如果这种论点正确,那么就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由于绝经后妇女早期病变的生存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很重要。年龄越大肿生长及转移越慢,这对绝经妇女的生存率十分有利。

预防:虽然在乳腺癌病因领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及调查,提出了各种病因假说但还未发现乳腺癌的真正病因,要像对待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那样对乳腺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似难实现,因而人们寄希望于乳腺癌的普查,希望在人群中早期发现与检出那些尚未出现临床较明显症状早期乳腺癌病人。许多国家通过各自实践,明了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1.病因及发病的预防(一级预防)乳腺癌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如何展一级预防,前考虑的可途径有3条:①研究清楚癌肿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固然是预防癌的本途径,但恐非短时期所能做到的;②发病的预防,前多认为人体常有细胞发生突变或癌变,但并非都能发展为癌,有癌细胞一旦出现,便可被免疫监视系统识而被排斥掉,因此健全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③及时和正确地治疗乳腺癌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在防止乳腺癌发生上是有实际意义的也是前比较之有效的途径。

前应在已获得的乳腺癌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妇女的防癌知识宣教工作。可鶒的措施为控制高脂肪膳食及减肥。流及实验室资料均明,日本每天食肉、蛋白、黄油、干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要提高1.1~2.83倍,而每人每天猪肉摄入量与乳腺癌的相系数最高,次为脂肪摄入量。高个子(>155cm)及肥胖(>65kg)妇女较瘦小的妇女危险性高11.5倍。膳食对身高、体重及初潮年龄的影响是明显的,可能直接影响乳腺癌的发病鶒,其机制可能是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美国于1984年始在乳腺癌高危险因素妇女进降低膳食脂肪摄取的干预试验研究,要求参加试验的人将食物脂肪由40%降至20%,观察的终点乳腺癌发病率降低食物干预试验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使受试对象坚持食物干预措施,前能做到的比较可的办法是由防癌普查人员加强对试验对象的联系和督促,这在大规模预防试验中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受试者坚持作。

2.提倡乳腺癌“三早”(二级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乳腺癌的预防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死亡报告制度,加强基层初级保健单位的建设是乳腺癌“三早发现的键”基层保健应掌握乳腺癌危险人群并登记造册定期观察,的在于提高“三早”的机会,从而达到预防的的。

早期发现早期乳腺癌是“三早”的核键。近年由于卫生知识较普及,门诊已能发现少量早期乳腺癌病人,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早期乳腺癌病人未得以诊治因此需展防癌普查,向群众进广泛宣传,并推妇女乳腺自我检查法。为早期发现乳腺癌可应用流动检查车将乳腺干照相B超、细胞检查设备等结起来到基层单位普查,以发现与掌握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定期随访随诊。美国肿协会普查要依靠乳腺X线摄,全部乳腺癌病人有48%可单凭乳腺摄发现,该协会于1984年建议:①有乳腺疾病表现者,不论年龄大小,均应常体检并乳腺摄;②35~40岁妇女应摄基本乳腺。对已发现有乳腺可疑病变者,应力争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在X线指导下针吸细胞检查、B超及病理组织检查等综诊断可望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常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促进病人康复(三级预防)对早、中期乳腺癌积极手术,并展对各种乳腺癌适应及疗效的比较观察及研究。积极施并研究、改进以手术为的综治疗措施对晚期乳腺癌应加强综疗法的应用以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对已生存的病人加强随访观察,采取措施促进其康复,并对病人展整理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词条

大腺炎 外阴前胎盘的过早分离妊娠栓塞
妊娠硬化输卵管急性附件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青春发育延迟及性幼稚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

参考资料

[1] 罐网 https://www.huoguan.com/disease/d3_d20/38364/prevent.html

[2] 罗网 http://all.zcom.com/mag2/yixue/linchuangyixue/20585/200707/1417498/

[3] 用药安全网 http://www.yongyao.net/new/bz_search1.aspx?bzmc=%E7%BB%9D%E7%BB%8F%E6%9C%9F%E4%B9%B3%E8%85%BA%E7%99%8C

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1.外伤性脂肪坏死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

2.乳腺结核结核病较少,乳腺结核更为少见,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胞检查。

3.浆细胞乳腺炎亦有硬的不规则包块,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在,抗感染治疗会有所好转,其肿块范围较大,往往在一个象限以上。

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此病常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或活检来鉴

防治妙招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补硒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调分泌和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毒素,对于预防癌症有奇效。但是补硒过量的危害也不小,因此服用含有硒麦的体恒健硒维康,能安全有效补硒,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过量,是防治癌症的首选。

预防乳腺癌很有效的几种食物介绍

  典预防食物(一):大豆+大白菜

  大豆含有的植物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体激素的产生,而激素过高乃是乳腺癌要原因之一。实验明,常吃豆粉的一组老乳腺癌比例较未吃者低70%。此外,大白菜含一种叫作吲哚-3-甲醇的化物,能使体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加,帮助分解过多的激素而阻止乳癌发生。

  典预防食物(二):亚麻

  其中包含了植物激素,能有效地降低体激素的负面影响。亚******物是个不错的选择,或选择两汤匙的亚麻籽油调匀。

  典预防食物(三):黑覆盆子

  含有多酚,天然物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典预防食物(四):椰菜和甘蓝

  有助于成无机盐,抑制肿生长

  典预防食物(五):紫葡萄葡萄

  富含类黄酮,能够预防癌症细胞的生长。1/4杯的葡萄干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是一份富含类黄酮的快餐。

  典预防食物(六):萝卜及胡萝卜

  萝卜中含有多种酶,能消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其木质素能刺激机体免疫力。胡萝卜摄入人体后转化成维生素A,它能维持人体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致癌物质难以侵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