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赤龙皮

赤龙皮 槲皮又:朴樕(《诗》),槲樕(《尔雅》郭璞注),金鸡树、大栎(《纲》),槲栎、大柞、柞栎。落乔木,高可达25米,直径达1米许。具有医治治恶疮,瘰疬,痢疾肠风的功效。槲皮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洗净,切,晒干。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阳坡,或与其他栎类、榉树、马尾松等混生,有时成纯林。落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色,有深沟;小粗壮,有槽,密被灰黄色......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色,有深沟;小粗壮,有槽,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互生;叶柄长2-5mm。密被棕色绒毛;托轩线状披针,长1.5cm;革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0-30cm,宽6-20cm,先端渐钝,基部或窄楔形,边缘有4-10对波状或粗齿,幼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老下面绒毛,侧脉4-10对。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约4cm,轴密被浅黄色绒毛,生于新腋,花被具灰白色绒毛,雄蕊8-10;雌花序长1-3cm,雌花数朵集生于幼上,子房3室,柱头3。壳斗杯,包围坚果1/2-2/3,连苞片径达4.5cm,苞片革质,窄披针,长约1cm,张或反卷,红棕色,被褐色丝毛,面无毛;坚果卵形或宽卵形,直径1.2-1.5cm,高1.5-2.3cm,无毛,柱座高约3mm。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阳坡,或与其他栎类、榉树、马尾松等混生,有时成纯林。

主要价值

成份

槲皮含鞣质3.07%-14.44%,从中已分离得到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右旋儿茶清(catechin),右旋没食子儿茶(gallocatechin),儿茶-(4α→8)-儿茶[catechin-(4α→8)-catechin],没食子儿茶-(-4α→8)-没食子儿茶[gallocate-chin-(4α→8)-gallocatechin],没食子-(4α→8)-儿茶[gal-locatechin-(4α→8)-catechin],没食子儿茶-(4α→6)-儿茶[gallocatechin-(4α→6)-catechin],3-O-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4α→8)-儿茶[3-O-galloylepigallocatechin-(4β→8)-catehin]。

药用价值

解毒消肿;涩肠;止肿痛;溃破不敛;瘰疬;痔疮痢疾肠风

①治:槲皮烧末,饮服匕。(《千金万》)②治毒病下部生疮者:榉皮、槲皮计如粘糖以导之。(《补缺肘后》)③洗诸败烂疮:槲树皮,切,三升,以水一斗,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乳疮及诸败疮,统了则膏。(《肘后赤龙皮汤)④治一切瘘疾: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令泣尽,去滓,再成膏,日服枣许,并涂疮上。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以瘥为度。(《崔氏纂要》)⑤治小儿瘰疬:槲皮,去粗皮,切,汤频洗。(《圣惠》)⑥治一切赤自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姜汁五度)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每服二钱匕,空食前,温米饮调下。(《圣济总录》干姜)⑦治赤白久痢、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取五升,去滓,膏和服。(《纲》)

槲皮素

黄酮类化物与糖基相连以甙式广泛存在于各种高等植物,如 洋葱、 莴苣、 荞麦葡萄、 苹果等。动物体外实验表明,黄酮类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1~2],干扰某些细胞活动。槲皮素是 黄酮类化物中最重要的化物之一,有研究表明它可抑制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低密度 脂蛋白的氧化改变,能抑制人体U937单核白球细胞对人动脉皮细胞的粘附,阻止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也具有抗癌作用[3~4]。 人类每天的饮食中,约吸收槲皮素10~20mg。槲皮素及其甙类对人体健康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其在体的吸收途径、代谢式及体的活性成份一直有不同争议,有些研究报道甚至相互矛盾。本文将近几年于槲皮素及甙类的药代动力研究加以总结,以便为此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槲皮素及甙吸收和分布情况研究】:传统理论认为,糖甙类药物为天然前体药物,在体必须先发生水解生成甙元才能吸收。但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甙可以直接吸收进入体,只是有些甙吸收后体浓度极低,受检测器灵敏度限制,才会有以前的面认识。

1.1对于槲皮素甙和甙元的吸收式也有不同的认识杨泓等给大银杏叶银可,发现芦丁以原存在,药时线符一级吸收二室消除模型。WilfriedAndlauer等考察了芦丁在大小肠的吸收情况。过LC-MS分析,在动脉管壁,回收到加入 芦丁的10%,原占5.6%, 硫酸盐占2.5%,葡萄糖酸甙占2.0%,表明芦丁物被优先吸附到管。在肠组织中回收到加入量芦丁的1.1%、0.9%以原存在,硫酸盐和葡萄糖醛酸甙各占0.1%。该研究实了黄酮甙化芦丁在大小肠的吸收要以甙式。 1.2槲皮素甙在小肠的吸收可能是通过Na+/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进的Deter等用大体外小肠粘膜吸收模型,考察了槲皮素-3-葡萄糖和槲皮素-4-葡萄糖存在时对methyl-α-glucopyranoside(MDG)吸收的影响(它要通过SGLT-1吸收。

植物文化

话说在明朝中叶,襄城县出了一位大鼎鼎的政治家、赋税改革家和教育家,李敏(公元1425年—1491年),官位坐到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那可是“襄半朝”臣之首哇。李敏告老还乡后,可为桑梓办了不少的好事。尤其是李敏在紫云山创建了明代八大书院之一——紫云书院,尊师兴教,弘扬儒家文化,成为当时中原理,永载史册。同时,李敏在后代教育面也是煞费苦。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他希望后人为国家建功立业,能够光宗耀祖,家犹如薪尽传。 紫云山的槲树,传说就是李敏留给后代最大的精神和物资财富,寓意深远,耐人味。为什么在千卉百木当中偏偏选中槲树,而不是的树种,是有自己独到理由。譬如松树高大挺拔,容易成才。杨树生长旺盛,被誉为速成林中骄子;果树可以作为济林造福一等等……。这些林木在李敏看来,虽然拥有很多优点,可以创造出许多的物资财富。但是,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给后人养成座吃山空,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还是因财产争夺而造成家悲剧。比如说,漫山遍野的大树成材后,作为世俗之人容易受利益驱使,砍伐变卖,物资财富迅速积累,成了富甲一的乡绅、纨绔,私欲膨胀,横乡里,做出有辱门的恶事。这时候或许会因财产分配不均闹起家矛盾,更有甚者族人械斗而对簿公堂;或许产生财大气粗的念,整日挥金如土,问柳,用不了几年林木砍伐殆尽;或许依赖满山林木不思进取,百无聊赖,饱食终日,无所用,成为一代庸人。

那么槲树虽然其貌不扬,通身上下长满疙疙瘩瘩,不被看好,不被注,而且躯干长得弯弯,不成材料,又生长缓慢,许多年后也成不了大才。正是这些缺点被世人所不屑,却被李敏慧眼发现,赋予新的精神涵。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这个道理。槲树只能当作柴烧,所以,李家后代只能守着这份家业,仅够维持一种细水长流温饱生活。要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必须勤奋读书,获取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殷实生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逍遥片

下一篇 气滞胃痛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