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癌,来源于
牙源性上皮和面突融
合的上皮残余及
囊肿和造釉细胞
瘤恶变。临床表现为1.好发于下颌
骨,特
别是下颌
磨牙区,于发病部位出现实质性肿块,
生长迅速,扪诊无乒乓感,可有压痛。2.可有
牙痛、局部疼痛,侵犯下
牙槽
神经可出现
下唇麻木。3.侵犯
牙槽突可出现
牙松动、
脱落、肿
瘤自
牙槽窝突出,侵及邻近
咀嚼肌时可出现张
口受限。4.可出现区域
淋巴结转移。来源于
牙源性上皮和面突融
合的上皮残余及
囊肿和造釉细胞
瘤......
病因
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和面突融合的上皮残余及囊肿和造釉细胞瘤恶变。
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下颌骨,特别是下颌磨牙区,于发病部位出现实质性肿块,生长迅速,扪诊无乒乓感,可有压痛。
2.可有牙痛、局部疼痛,侵犯下牙槽神经可出现下唇麻木。
3.侵犯牙槽突可出现牙松动、脱落、肿瘤自牙槽窝突出,侵及邻近咀嚼肌时可出现张口受限。
4.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诊断
1.颌骨部位的肿物
生长迅速,疼痛,下唇麻木,牙齿松动脱落等临床表现。
2.X线摄片
示不规则虫蚀状破坏。
3.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1.慢性颌骨骨髓炎
有炎症病史,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的修复性改变。临床和X线不能鉴别时,应在手术时作冰冻切片,以排除中央性颌骨癌。
2.神经炎
比较少见,麻木时轻时重,X线检查无骨质破坏。
3.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X线摄片可见下颌口呈喇叭口状改变,下颌骨扩大。
4.牙槽脓肿
有病灶牙及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但无下唇麻木。
并发症
可向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转移,亦可血行转移至肺,预后极差。
治疗
手术是治疗颌骨癌的主要方法,一般应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为防止复发、远处转移,可于手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治愈标准
1.治愈
治疗后,原发瘤及转移源已彻底切除或消失,创面已基本修复。
2.好转
治疗后,肿瘤缩小,症状减轻。
3.未愈
治疗后,肿瘤无缩小,症状无改善。
预防
口腔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
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口腔癌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与上颌窦癌一样,颌骨癌的早期确诊较困难,常常易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及神经炎相混淆,因此一定要高度警惕,尽早进行摄片等必要的辅助检查,必要时可拔除一病源牙,从牙槽窝内刮取一块组织作病理检查。另外,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辅助可有助于提高治疗愈率,但后二者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措施,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更不能采用一些偏方验方外敷内服,刺激肿物生长,贻误治疗,以至失去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