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淋巴管瘤

淋巴管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多发于软组织,发生在者极其罕见,据统计占原发性的0.03%,占良性的0.06%。淋巴管存在于膜中,当骨髓附近有淋巴管囊肿时,可显出与囊肿相交通的异常扩张的淋巴管。 淋巴管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多发于软组织,发生在者极其罕见,据统计占原发性的0.03%,占良性的0.06%。淋巴管存在于膜中,当骨髓附近......
目录

概述

 淋巴管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多发于软组织,发生在者极其罕见,据统计占原发性的0.03%,占良性的0.06%。淋巴管存在于膜中,当骨髓附近有淋巴管囊肿时,可显出与囊肿相交通的异常扩张的淋巴管。 

病因

发病原因

 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

病机

1、肉眼观察

呈浸润性生长,无完整包膜,切面呈海绵状,为皮细胞成的扩张管腔,腔充满浅黄色液体,扩张的管腔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性萎缩。

2、镜下所见

由许多皮细胞成的扩张淋巴管组成,管为淋巴液,有少量淋巴细胞。

并发症

破坏严重时,可并发病理骨折。也可乳糜胸

症状

本病常为多发,亦可单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0~20岁的青年。性无明显差异。病变易发生于长颅骨柱、盆、颌,手足骨很少累及。

症状与体征:少数病人缺乏自觉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有轻微疼痛或剧痛。患部叩压痛,活动受限。病灶穿刺可抽出浅黄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破坏严重时常发生病理骨折,患肢功能丧失。发生于四肢者,还可因淋巴水肿,致肢体肥大,弥漫性水肿,皮下脂肪增多而肉萎缩。局部肿胀,皮肤无红热和静怒张。发生于柱者可有脊髓神经受压的症状与软组织常同时受累,当其他脏器亦有多发病变时,则常有乳糜胸

任何年龄的病人,若起病缓慢,病程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疼痛、肿胀、肿块、压痛,特是肢体增粗,弥漫性水肿。X线发现病变位于干或干骺端或扁呈溶性破坏,皮质膨胀变薄,髓腔呈多囊状破坏,边界清楚。在与巨细胞、多囊状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后,临床应考虑淋巴管的诊断,若囊腔穿刺抽出浅黄色液体,实验室检查为淋巴液时,即可除外囊肿,而诊断为淋巴管。若镜下见到肿由许多皮细胞成的扩张淋巴管组成,管为淋巴液,即可确诊为淋巴管

淋巴造影对本病有确诊意义,若造影显示淋巴管阻塞,囊腔中有造影充盈和停留,即可确诊为淋巴管

检查

X线显示病变位于干或干骺端或扁,呈不同程度的溶性破坏,皮质膨胀变薄,甚至消失或仅有疏松样残留,皮质边缘不规则不整齐。松质和骨髓腔呈多囊状破坏,边缘清晰。破坏区有较多类似网状的性间隔。病变广泛时干可轻度弯或粗细不等。发生于膜者,早期出现压迫凹陷,亦可皮质的广泛性破坏,断裂呈蚕蚀状。发生于长者,可有层状或放射状膜反应。皮质穿破后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肢体增粗,皮下脂肪增厚。

淋巴造影显示患肢淋巴回流时间延长,可见部分性或完全性淋巴管阻塞,出现侧支环。造影24~48h,可见囊状腔隙中有造影充盈。造影停留于病灶中可达数月,并可发现异常扩大的淋巴管

疾病鉴别

应注意与巨细胞,多囊状纤维结构不良等进

 治疗

虽是良性,但病灶常为多发性,破坏常进性发展,造成病理骨折骼畸起功能障碍。故应早期确诊后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1、手术治疗 腓骨肋骨、髂等切除后对功能影响不大的部位,可段切除或边缘切除术。对柱或四肢长病变,边缘切除后影响柱稳定性和肢体负重功能者,应固定和植术。对长病理骨折者,应切除自体或异体移植与固定术。病灶较小而能彻底刮除者,可彻底刮除、腔灭活、充填植术,刮除必需彻底,填塞必须充分防止淋巴液从伤渗出。

2、放射治疗 对于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大部干或整个扁,或多发性病灶等,手术难以切除,或切除后难以修复缺损重建功能者,或有手术忌者,均可放射治疗,使病变静止或缩小,甚至治愈。总量为50~60Gy。

3、化治疗 化疗是综治疗的一部分,对于几个解剖部位的多发性病变和不能手术切除者,在选择放疗的同时,可积极配多药性联化疗,以提高疗效。

4、动脉栓塞 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肿的供动脉,从供动脉插入导管,从导管中注入栓塞使供应肿管发生栓塞,使肿坏死,缩小,可作手术前的准备,减少术中出,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减轻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府逐瘀丸

下一篇 心可舒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