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海松子

海松子,中药。为松科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Sieb. et Zucc. 的种子。分布于东北地区。具有润燥,养,祛之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头眩,风痹。并有润泽皮肤,荣毛发的功能。种子。味甘,性微温。归大肠润燥,养,祛。用于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头眩,风痹。并有润泽皮肤,荣毛发的功能。1、益,久服延年不老,身轻悦泽:松子......
目录

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

味甘,性微温。

归经

大肠

功效

润燥,养,祛

主治

用于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头眩,风痹。并有润泽皮肤,荣毛发的功能。

相关配伍

1、益,久服延年不老,身轻悦泽:松子2斤取仁,甘菊1斤为末。上以松子和捣千杵,入蜜,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下10,日可3服,加至20。(《圣惠》松子)

2、治肺燥咳嗽松子仁30g,桃仁60g。研膏,和熟蜜15g收之。每服6g,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汤)

3、治小儿咳∶松子5个,百部1g。稍加水,沸5分钟,加白糖作如黄豆大,每饭后服1。(《吉林草药》)

4、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汤服二、三十,食前。(《本草衍义》)

5、润,和大肠:松子同米粥食。(《士材三书》松子粥)

6、治:松子15g。黑研细末,香油调擦患处。(《吉林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或入、膏中。

禁忌

便溏、滑痰饮体质者慎服。

1、《本草从新》:“便溏、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

2、《本草省常》:“食羊肉者忌之。”

采集加工

9-10月果熟期采收,晒干后,取出种子,生用或用。

形态特征

乔木,高50m,胸围1m。幼树皮褐色树皮褐色灰色,不规则鳞片纵裂落后出红褐色皮。一年生密生黄褐色柔毛;冬淡红褐色,长状卵,先端尖。针5针一束,长6-12cm,粗硬,直,边缘有锯齿面通常无气孔线,面每侧有6-8条气孔线,横切面近三角见3个树脂道,中生,叶鞘早落。球花,红黄色,长7-10mm,密集新下部成穗状;球花绿褐色柱状卵,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球果锥状卵锥状长卵或卵状长,长9-14cm,径6-8cm,梗长1.5cm,熟后种鳞种鳞菱形先端钝,向外反鳞盾黄褐色,三角或斜状三角,外面有皱纹,鳞脐不显著。种子大,暗紫褐色褐色,倒卵状三角,微扁,长1.2-1.6cm。期6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1800m的针阔混交林中。分布于东北地区。

性状鉴别

种子倒卵状三角,无翅,红褐色,长1.2-1.6cm,宽7-10mm。种皮坚硬,破碎后可见种仁,卵状长,先端尖,淡黄白色白色。有松脂样香,味淡有油腻感。

相关论述

1、《海药本草》:“去皮食之,肉甚香美,与云南松子不同。云南松子似巴豆,其不厚,多飡发热毒。”

2、《本草图》:“五粒当作五鬣,音传讹也。五鬣为一丛,或有两鬣、七鬣者。松岁久则实繁。中原虽有,小而不及塞上者佳好也。”

3、《日用本草》:“松子有南松、北松。华阴松小壳薄,有斑极香;新罗者肉甚香美。”

4、《纲》:“中国松子大如柏子,亦可入药,不堪果食,详见木部松下。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予种五鬣松二株,大如碗,结实与新罗、南诏者无。其三鬣者,俗呼孔松。亦有七鬣者。或云∶三针者为栝子松,五针者为松子松。”“服食家用松子,皆用海松子,曰:中国松子,细力薄,只可入药。”

药理作用

海松子油为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家兔灌给予海松子油10ml/只(相当于生药海松子仁5.5g/kg)可以防治同时喂饲固醇所致的动脉病变,使动脉粥样斑块占动脉总面积的百分率,由单饲固醇的34.20%降至20.32%;而且使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减轻。但降低固醇作用不明显;还能升高清总脂含量,这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能与固醇结成酯,后者容易转运、代谢和排泄。海松子粗提物体外溶石实验表明:海松子固醇及含固醇量较多的混胆石有较好的溶化和溶解作用,所剩颗粒较小较少;对含色素量较多的混结石溶解时间延长,所剩颗粒较多较大;对色素结石不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木丹颗粒

下一篇 骨外尤文氏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