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松子
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
味甘,性微温。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1、益精补脑,久服延年不老,身轻悦泽:松子2斤取仁,甘菊花1斤为末。上以松子和捣千杵,入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酒下10丸,日可3服,加至20丸。(《圣惠方》松子丸)
2、治肺燥咳嗽:松子仁30g,胡桃仁60g。研膏,和熟蜜15g收之。每服6g,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凤髓汤)
3、治小儿寒咳∶松子5个,百部1g。稍加水,煮沸5分钟,加白糖作丸如黄豆大,每饭后服1丸。(《吉林中草药》)
用法用量
禁忌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乔木,高50m,胸围1m。幼树皮灰褐色,大树皮灰褐色或灰色,不规则鳞片状纵裂,脱落后露出红褐色内皮。一年生枝密生黄褐色柔毛;冬芽淡红褐色,长圆状卵圆形,先端尖。针叶5针一束,长6-12cm,粗硬,直,边缘有锯齿,背面通常无气孔线,腹面每侧有6-8条气孔线,横切面近三角形,内见3个树脂道,中生,叶鞘早落。雄球花椭圆状圆柱形,红黄色,长7-10mm,密集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绿褐色,圆柱状卵圆形,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球果圆锥状卵圆形、圆锥状长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4cm,径6-8cm,梗长1.5cm,熟后种鳞张开;种鳞菱形先端钝,向外反曲,鳞盾黄褐色,三角形或斜方状三角形,外面有皱纹,鳞脐不显著。种子大,暗紫褐色或褐色,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1.2-1.6cm。花期6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1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东北地区。
性状鉴别
相关论述
1、《海药本草》:“去皮食之,肉甚香美,与云南松子不同。云南松子似巴豆,其叶不厚,多飡发热毒。”
2、《本草图经》:“五粒字当作五鬣,音传讹也。五鬣为一丛,或有两鬣、七鬣者。松岁久则实繁。中原虽有,小而不及塞上者佳好也。”
3、《日用本草》:“松子有南松、北松。华阴松形小壳薄,有斑极香;新罗者肉甚香美。”
4、《纲目》:“中国松子大如柏子,亦可入药,不堪果食,详见木部松下。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予种五鬣松二株,根大如碗,结实与新罗、南诏者无别。其三鬣者,俗呼孔雀松。亦有七鬣者。或云∶三针者为栝子松,五针者为松子松。”“服食家用松子,皆用海松子,曰:中国松子,肌细力薄,只可入药。”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