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海桐

海桐 海桐(拉丁:Pittosporum tobira,海桐),海桐海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它对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冷,亦颇耐暑热。其高达6米,嫩褐色柔毛;聚生于,二年生,革质;花序或伞房状花序生或近生,白色,有芳香,后变黄色蒴果,有棱或呈三角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它产于中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日本亦有分布。常绿......
目录

形态特征

海桐果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嫩褐色柔毛,有皮孔聚生于,二年生,革质,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以后变秃净,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长4-9厘米,宽1.5-4厘米,上面深绿色,发亮、干后暗晦无光,先端或钝,常微凹入或为微心形,基部窄楔形侧脉6-8对,在靠近边缘处相结,有时因侧脉间的支较明显而呈多状,网稍明显,网眼细小,全缘,干后反卷,叶柄长达2厘米。

革质,倒卵形,先端,簇生于呈假轮生状,长期栽培雄蕊常表现退化而不育结实率亦低。光洁浓密,萌力强,耐修剪,易造型,广泛用于灌木球、绿篱及造型树等。

花序或伞房状花序生或近生,密被黄褐色柔毛,花梗长1-2厘米;苞片披针,长4-5毫米;苞片长2-3毫米,均被褐毛。白色,有芳香,后变黄色萼片卵形,长3-4毫米,被柔毛;花瓣披针,长1-1.2厘米,离生;雄蕊2型,退化雄蕊丝长2-3毫米,花药近于不育;正常雄蕊丝长5-6毫米,花药,长2毫米,黄色;子房长卵形,密被柔毛,侧膜胎座3个,胚珠多数,2列着生于胎座中段。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

海桐蒴果,有棱或呈三角,直径12毫米,多少有毛,子房柄长1-2毫米,3,果木质,厚1.5毫米,黄褐色,有光泽,具横格;种子多数,长4毫米,多角红色,种柄长约2毫米,有粘液。

生长习性

海桐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冷,亦颇耐暑热。黄河流域以南,可在地安全越冬。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黏土、砂土及轻盐碱土中均能正常生长。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等有毒体抗性强。

华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长江流域至南岭以北生长最佳。黄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越冬。对光照的适应能力亦较强,较耐荫,亦颇耐烈日,但以半阴地生长最佳。

喜光,在半阴处也生长良好。夏季可放室外,如有条件,可放阴凉处。强光对植物没有危害。喜温暖湿候和肥沃润湿土壤耐轻微盐碱,能抗防潮。生长适温15-30℃。冬季放于冷凉而不冻的室海桐能忍受结的温度,但为使其良好生长,最低夜温应保持在13℃以上。

地理分布

要分布在中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日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园习见栽培观赏。

主要品种

序号拉丁生态习性
1海桐Pittosporumtenuival.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海桐Pittosporumbalansae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3石生海桐Pittosporumsaxicol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4褐毛海桐Pittosporumfulvipil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5秀丽海桐Pittosporumpulchrum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6四子海桐Pittosporumtonkinen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7海桐Pittosporumtruncatu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8昆明海桐Pittosporumkunminge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9海桐Pittosporumoligophl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0海桐Pittosporumtubiflor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1海桐Pittosporumdaphniph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2海桐Pittosporumheteroph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3薄萼海桐Pittosporumleptosep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4短萼海桐Pittosporumbrevical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5滇西海桐Pittosporumjohnston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6广西海桐Pittosporumkwangsie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7海桐Pittosporumundulati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8滇藏海桐Pittosporumnapaulen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19海桐Pittosporumpaniculi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0荚蒾海桐Pittosporumviburnif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1海桐Pittosporumcrispulu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2海桐Pittosporumrehderia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3秃序海桐Pittosporumtobira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24海桐Pittosporumvariegated常绿乔木耐阴植物

繁殖方法

海桐用播种或扦插繁殖蒴果10-11月份成熟,果皮木质,成熟时由青转黄,种子藏于质果肉种皮鲜红色,具油脂,有光泽。采集的果实,摊放数日,果皮裂后,敲打出种子湿水拌草木灰搓擦出种皮质,冲洗得出净种。果实出种率约为15%。种子千粒重为22-27克,忌日晒,宜混润沙贮藏。

翌年3月中旬播种,用条播法,种子率约50%。幼苗生长较慢,实生苗一般需2年生宜上盆,3-4年生宜带土团出圃定植。扦插于早春新萌动前剪取1-2年生嫩成每15厘米长一段,插入湿沙床。稀疏光照,喷雾保湿,约20天发,1个半月左右移入圃地培育,2-3年生可供上盆或出圃定植。平时管理要注意保持树,干旱适当浇水,冬季施1次基肥。

栽培技术

土壤要求

海桐较抗旱。夏季消耗大量水分,应常浇水;冬季如所处温度较低,则浇水量应相应减少。空湿度应在50%左右。要求肥沃土壤生长每月施1-2次肥,平时则不需施肥。幼株每年换一次盆,成年植株每2-3年换一次盆。盆上用1/3腐土加2/3粘土或壤土配制。萌力强,耐修剪。可于每年春季修剪成各种状。

种植季

海桐海桐栽培容易,无需特殊管理。地移植一般在3月份进。如秋季种植,应在10月前后。大苗在挖掘前必须用索收捆,以防折断条,且挖掘时一定要带土球,土球的大小干的粗细而定。小苗可裸移植,但也要及时。盆栽海桐每年春季换盆一次,换盆时需将枯剪除,盆土应加入含有机质较多的新培养土。

海桐分枝能力强,耐修剪,春时需修剪整,以保持优美的树。如欲抑其生长,繁其,应于长至相应高度时,剪其端。亦有将其修剪成为各种态者。夏天可放在室外,如有条件可放在荫凉处。强光对植株没有危害。空湿度50%左右。适的生长温度为15-30℃,冬天放在冷凉而不结的室,最低温度为5℃。夏季消耗大量水分,应常浇水;冬天如果所处温度较低,浇水量相应减少。生长每两星期施一次肥,其他时期不用旋肥。海桐虽耐阴,但栽植地不宜过阴,植株不可过密,否则易发生吹绵蚧为害,时常有蝇类群集,应注意防治。

盆栽技术

海桐盆栽,通过艺术加工能制作成多种式的盆景。上盆需带宿上,植于深盆,在盆的沿上部加一圈高5-8cm的硬塑料,盆底多垫碎瓦。上盆时部可相应提高,盆土略低于塑料圈,这样深盆浅栽不影响成活。待长出新生长旺盛时去掉塑料圈,以后通过浇水和雨淋不断冲去高于盆面的泥土,促使粗逐渐裸,可达到提前悬爪、苍古奇特的造型的。

病虫防治

要虫害

吹绵蚧是海桐要害虫之一。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一般1年发生2-3代。以雌成虫或若虫在干上越冬,次年3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盛孵;成虫于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发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较多。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8月中旬为盛期;若虫于7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发生,8、9月为盛期。每蜕皮一次换居一次,并有群栖性。雄虫较活泼。三龄时器退化,即在树干裂缝或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絮状茧化蛹。雌成虫无停食或休眠状态。

各虫态世代重叠海桐吹绵蚧雄虫较为罕见,一般以孤雌生殖为。雌成虫不在卵囊,边分泌蜡丝边产卵,产卵期约为25天。每雌虫产卵第一代200-600粒,第二代700-1100粒左右;产卵期第一代12-26天;第二代10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虫从雌成虫的卵束中爬出,动活泼,多寄生在嫩两侧危害,二龄以后多转移到到干上危害。一、二龄若虫吸食汁液时分泌大量蜜,这是诱发煤污病的要原因。雌成虫老熟后常固定危害,不再转移。

防治

1、林措施:清除田间虫害株和修剪有虫条,及时带出田外进烧毁。

2、生物防治:保护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

3、药物防治:休眠期喷施波普1-3度石硫合剂;若虫孵化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加10%吡啉可湿性粉1500倍液;成虫发生时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喷药时加入适量柴油可增加其渗透性,同时要求药液一定要喷透喷匀。狂杀蚧对介壳虫特效。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海桐海桐繁茂,树冠球,下覆地;色浓绿而又光泽,冬不凋,初夏朵清丽芳香,入秋果实红色种子,也颇为美观。

通常可作绿篱栽植,也可孤植,丛植于草丛边缘、林缘或门旁、列植在路边。因为有抗海潮及有毒体能力,故又为海岸防潮林、防风林及矿区绿化的重要树种,并宜作城市隔噪声和防林带的下木。

候温暖的地,本种是理想的坛造景树,或造园绿化树种。多做房屋基础种植和绿篱。北长盆栽观赏,温室过冬。

观赏应用

海桐欣赏整,四季常青,味芳香,种子红艳,为著的观、观果植物。抗二氧化化硫等有害体的能力强,又为环保树种。

适于盆栽布置展厅、会场、席台等处;也宜地植于坛四周、径两侧、建筑物基础或作园林中的绿篱、绿带;尤宜于工矿区种植。同属的光海桐种子黄色光亮,亦供观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