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肛管癌

肛管癌是指齿状线以下至肛门的癌肿、较直肠癌少见。多发于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肛管癌包括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的癌肿,发生率约为直肠癌的3%。基本知识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055%--0.0082%。易感人群:多发于老年男性。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大便失血尿膀胱瘘。治疗常识就诊科室:肿外科、肿科、肿科、肿科。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55%--0.0082%。

易感人群:多发于老年男性。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大便失血尿膀胱瘘。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肿外科、肿科、肿科、肿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125Ala)注射用喜树碱。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

温馨提示

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谱。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长期慢性刺激如肛瘘,湿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与肛管癌发生有,近年来发现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它有密切系,特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细胞中有HPV-16,性为异常也是肛管癌的高危因素,男性同性恋患者47%有肛管湿史,其肛管癌发病危险系数是正常配偶的12.4倍,女性患者中30%有肛交史,免疫抑制如移植术后患者,肛管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100倍,肛管癌也存在基因表达异常,67%的肛管癌可见p53基因突变,71%的肛管癌有癌基因C-myc的表达,且分布异常,此外,也有人注意到吸烟也是肛管癌的重要诱因,有吸烟史的男,女性发病率分是正常人的9.4倍和7.7倍。

(二)发病机

1.病理 肛管,外层交接之处,所以肿组织来源较为复杂,大致分为3大类:上皮细胞肿(如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肿(如肉瘤淋巴等)和恶性黑色

肛管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2/3以上,细胞分化程度分高,中和低分化癌,少数为腺癌,至于肉瘤淋巴肛管区少见,恶性黑色肛管直肠中不足1%,中山医科大医院统计肛管直肠574例中,仅有4例黑色,占0.7%,但其恶性度极高,生长快,迅速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和其他脏器,预后甚差。

肛管癌扩途径要是淋巴道转移,而且要是沿直肠动脉向上转移至直肠淋巴结,汇成直肠淋巴结,继而转移到肠系膜动脉周围,肛管癌亦可向侧淋巴转移至髂,髂总淋巴结,向下转移要向前会阴及大腿侧部皮下组织到达沟浅淋巴结,少数向后沿部外侧两侧髂嵴进入沟浅淋巴结,最后均汇至沟深淋巴结和髂外,髂总淋巴结,可见,淋巴结转移常可成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有所不同,其次,肛管癌局部扩可侵入肛门括约阴道后壁,会阴前列腺膀胱,造成肛管阴道瘘或肛管膀胱瘘,所以在会阴直肠切除术治疗肛管癌时,会阴部切除范围应较直肠癌手术时广泛,肛管癌第3条扩途径是道至腹膜等。

2.分期 肛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种类较多较杂,前从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分类法(1997)应用最多。

分期标准:

T原发肿

Tx原发肿未能确定。

T0无原发肿

Tis原位癌。

T1肿最大径≤2cm。

T2肿最大径>2cm。

T3肿最大径>5cm。

T4肿不论大小,但已侵犯邻近器官阴道尿道膀胱(仅侵犯括约不属于T4)。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未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

N2单侧髂和(或)淋巴结转移。

N3直肠周围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和(或)双侧髂和(或)双侧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未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预防

1、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谱,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2、展普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对相类疾病要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免误诊和漏诊。

并发症

肛管癌发展到晚期尚可出现许多侵袭性症状,例如当淋巴结转移并累及神经时可出现顽固性会阴部疼痛且放射至大腿侧;肿侵犯括约可致大便失;侵犯阴道肛管-阴道瘘,大便从阴道排出;侵袭前列腺时小便异常或血尿尿闭;侵袭膀胱时可肛管-膀胱瘘;如已发生道转移,则可出现转移,转移,转移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肛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的临床表现类似直肠下段癌,要有下列面:

1.大便习惯改变排粪次数增加,常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2.粪便性状改变 粪条变细或变,常带有黏液或脓

3.肛门疼痛肛门疼痛肛管要特征,初时肛门不适,逐渐加重以致持续疼痛,便后更明显。

4.肛门瘙痒伴分泌物 由于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患者肛门瘙痒,分泌物伴腥臭味。

5.肛管肿块 直肠指检或用肛窥器检查可见肛管溃疡型肿块或息肉样,蕈状肿块,也有呈浸润型肿块伴肛管缩窄。

6.沟淋巴肿大 肛管癌病者就诊时常可及一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多个,质韧实,或带有疼痛。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肛管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或恶性黑色

1.肛门指诊 齿线附近可触及肿块,指套染有腥臭分泌物。

2.肛窥器检查 可见肛管肿块呈息肉样,蕈状或有溃疡和浸润,肛管缩窄。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要依据组织病理和肛窥器检查结果。

鉴别诊断

肛管癌的临床表现易与肛瘘,息肉,肛裂,肛周脓肿性病肿,肛管皮肤结核,肛周皮肤癌相混淆,应予鉴

1.直肠癌中下段直肠癌同样以便,大便习惯改变较频,里急后重等为诉,有的肿可侵犯齿状线,造成临床上难以区分直肠癌或肛管癌,但只要注意到直肠肛门疼痛较少见或较韧,指检或直肠时可以判定肿中央位置在齿线上或下,另外,活检直肠癌多数为腺癌,直肠腺癌较少有淋巴结转移,除非晚期,上淋巴道堵塞才逆淋巴结,一般直肠腺癌的预后较肛管癌为佳。

2.肛瘘 临床上多见,一般以肛旁脓肿始,局部疼痛明显,脓肿破溃后成瘘,疼痛亦随之减轻,肛瘘多数在肛管后正中处,并与齿状线相连,肛管黏膜完整,有时成硬结或条索状,指检时挤压可见瘘流出脓性分泌物,往往在坐和抗感染后症状好转,肛瘘用探针检查即可实,如疑有癌变,则应活检明确诊断。

3.肛周皮肤癌 肛周皮肤癌常伴肛门不适,明显瘙痒,肛门缘有小肿物并逐渐增大,生长缓慢,疼痛较轻,溃疡后有腥臭分泌物,边缘隆起外翻,活检为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角化多,恶性度低,不易发生转移,放射治疗效果良好,检查时只要细观察,可见肿点是在肛门缘以下,尽管已发生溃疡淋巴结转移也不多。

4.恶性黑色该肿肛管处少见,典型的黑色素外观似栓性内痔,但触诊为硬性结,偶有压痛,表面有色素及溃疡,诊断不难,值得注意的是,半数黑色可无色素而致误诊,活检可确诊。

治疗方案

肛管癌治疗必须根据其病理类型、生长部位、侵犯的范围、癌细胞的分化和恶性程度、有无淋巴转移,采取不同治疗法。其中手术是综治疗的一部分,且更着重放射治疗和化治疗的联应用。以肛管鳞状细胞癌论述治疗法。   

1.手术治疗   

(1)会阴切除术(Miles术):1974年以前,一般认为肛管癌的首选治疗式是会阴肛管直肠切除术(Miles术),并认为手术是惟一最有效的法。由于肛管癌局部侵袭以及3个向的淋巴转移,所以手术范围比直肠癌更甚,要求会阴切除应包括肛门周围广泛的皮肤(不少于3cm)、肛门外括约、坐直肠窝的脂肪组织、肛提以及盆底腹膜下所有淋巴流区域,女性患者常需切除阴道后壁。由于切除范围广泛,会阴部切常需放处理,难以Ⅰ期缝。扩大的Miles术,包括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预防性淋巴结清除、盆腔脏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并未显示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反之,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Beck汇总1960~1988年19组资料1129例会阴切除手术治疗资料,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手术死亡率为5.9%,局部复发率为28%,远处复发率27%。   

近年来放疗、化疗对肛管癌治疗的效果获得肯定,扩大的Miles术不再被作为首选治疗式,特是早期肛管癌,手术治疗作为助治疗施。但T3、T4期肛管癌仍应以Miles术为,术前或术后加以放化疗。   

(2)淋巴结清除术:肛管癌向下的淋巴转移第一站到达淋巴结,转移率为8.2%~40.5%。初诊时,有1/3~1/2患者有淋巴结肿大。肛管癌Miles术后1~2年相当多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淋巴结清除术被视为肛管癌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面。近年认识已趋一致。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并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Miles术后随访中发现淋巴结转移时再淋巴结清除术亦可获得满意效果。所以强调肛管治术后定期密切复查和随访,术后1年每月复查1次,1~2年每2个月复查1次,若实有淋巴结转移,应及时作淋巴结清除术。   

若初诊时临床已发现淋巴结肿大,但未肯定癌转移,Miles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是十分需要的,若抗感染治疗淋巴结消失则不必考虑即时作淋巴结清除,应予密切随诊;若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无缩小,应考虑为淋巴结转移,Miles术始前作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转移,也待Miles术后3~6周再淋巴结清除术。这种分期手术可以避免对病者一次性创伤过大,还可以减少因沟切接近结肠沟皮瓣坏死、感染的危险性。   

此外,也有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对预防性或姑息性放射治疗。至于淋巴结切除术范围可据病情而定,一般包括沟浅、深淋巴结以及髂外淋巴结,甚至清除至髂总淋巴结。在清扫过程中,常取管处淋巴结(Cloquet淋巴结)作冻切检查,以决定是否进一步作髂淋巴结清除。   

由于淋巴结清除术后常发生淋巴瘘、皮瓣坏死、下肢感染水肿会阴肿胀,甚至出现下肢、外生殖器象皮肿以及沟恶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沟淋巴清除术的选择、施的时机以及清除范围都应有周详的考虑。   

(3)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可以是治性的,也可以是姑息性的。治性局部切除是用于原发≤2cm,位置表浅未向深部侵袭、无任何转移迹象、病理细胞分化良好的Ⅰ期鳞状细胞癌,切除范围至少应切除边缘外2.5cm的皮肤和部分肉,保留括约功能。这种局部切除可获得治愈性效果,据1964~1985年七项资料汇总138例T1患者局部切除5年生存率71%,局部复发28%,远处复发28%。姑息性局部切除是用于全身情况不能耐受会阴切除术的病人,以及放化疗后有残留病灶者,有时也用于局部复发的病人。姑息性局部切除术的以切除肉眼所见的病灶为,术后常需加用放化疗。   

2.放疗和化疗

肛管鳞癌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设备、投照技术等原因,并发症严重,故未起人们的重视。直到70年代,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观念的改变和放疗设备以及投照技术的提高,使得放射治疗再度受到重视,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的首选地位。Papilion是放疗的倡导者,总结早期肛管癌不伴淋巴结转移者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75%~80%。有张加用化疗可以增敏,减少放疗量,且有全身治疗作用,消灭微小病灶。Nigro等(1974)报告放疗加化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放疗后再切除的标本中没有残留癌细胞,实了肛管癌对放射治疗有较高敏感性。后来,他又2次统计1971~1983年间接受放疗的104例肛管癌患者,62例放疗后再活检,仅1例有残留癌细胞;24例治疗后接受手术,其中22例未发现癌细胞残留,这些结果为放射治疗作为肛管癌首选治疗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据报道全世界已有近300例治疗验。化疗用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同时用高能量射线照射肛管会阴以及盆腔,甚至包括沟区。副作用要是放射性皮炎、黏膜炎、腹泻骨髓抑制、膀胱炎等。放射治疗总计的5年生存率约为55%,T1和T2患者为75%,T3、T4患者为40%~70%,局部复发率从25%降至8%,有50%~80%的放疗后复发患者仍可通过手术而获得满意效果。

前使用较多的2个案:   

(1)Nigro(1984)治疗案:放射总量30Gy/3周,同时化疗,5-FU 1000mg/m2,24h持续静滴注,第1~4天和第28~31天;丝裂霉素(MMC) 15mg/m2,第1天静注射。治疗后6周原发肿部位活检,若无癌残留则不需手术;若有癌残留则治性切除。此法治疗104例,97例无癌残留,仅7例肿未完全消失,但已缩小。104例中99例有轻度口腔炎、腹泻脱发,15例中度白细胞减少,5例有严重反应需住院处理。   

(2)英国癌症研究联协会(UKCCCR)案:用直线加速器照射会阴部,总量45Gy/5周,照射范围包括沟区,休息6周后再用外照射,增强量15Gy/6次或用放射核素192Ir进组织间照射,总量25Gy。放疗始和结束时用化疗(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3.综治疗

正如上述单纯会阴切除术5年生存率约50%,术后有相当高的复发率,而且要作永久性人工肛门,病人身均受到极大创伤;单纯放射治疗,据1980~1989年9个资料640例肛管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68%,而局部复发率为26%,远处转移率为17%,但是T3、T4病者治疗效果较差,而且放疗后尚有部分病人原发有残留,未达到治愈;单纯化疗尚未见系列报告,前还只是用于不适宜手术或放疗者。可见,单纯手术或放疗或化疗均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现在临床上多张应用放疗+化疗+手术综治疗肛管癌。Nigro的案已反映此观点,放化疗后活检发现仍有肿残留,则应及时施手术治疗。早期病人可以作局部切除加术后放化疗;T3、T4病人则可以手术为,术前或术后加放化疗;不宜手术者则只放化疗。至于生物治疗,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最好在通过手术、放化疗大量消灭癌细胞后再应用生物治疗,通常采用的是冻干卡介苗(BCG)、胸腺素(thymosin)、干扰素(IFN)、阿地白介素(IL-2)、肿坏死因子(TNF)等。

4.预后

影响肛管癌预后的因素要是肿的分期,尤其是肿浸润的深度对5年生存率有极大影响。T1、T2者5年生存率可达70%~100%,而T3、T4者只有10%~40%,肿若侵犯肉或括约外软组织,术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更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特淋巴结与原发同时发现,预后不良。远处转移显示癌已进入晚期,多见于骼、大脑等。

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分化好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达75%;分化差又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仅为24%。组织类型与预后亦明显相肛管癌大多是鳞状细胞癌,预后比腺癌、黑色好,后者术后多在1.5年死亡,Brady(1995)汇总1980~1990年6个资料,共计231例肛管直肠黑色,术后平均生存12~18.6月。肛管黑色对放化疗均敏感,应首先Miles术,Brady报告71例肛管直肠黑色会阴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27%。

治疗比单一治疗者预后好,国外联放化疗为的综治疗后病人5年生存率提高到65%~80%,而单纯手术治疗仅45%~70%,综治疗局部复发率比单纯手术治疗低20%左右。

护理

1.一般护理

(1)调饮食: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及多饮水。纠正饮嗜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秘病人,可服用液状石蜡等润滑性泻药

(3)肛门坐:坐是清洁肛门、改善局部环、促进炎症吸收的有效法,并有缓解括约痉挛、减轻疼痛的作用。坐的盆具应足够大,事先消毒,将沸水降温至43~46℃时盛于盆,持续坐20~30分钟左右。术后病人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每日2~3次。

2.术前护理

术前3日进少渣饮食,并服缓泻或肠道杀菌,预防感染,术前1日进流质饮食。手术前晚清洁灌肠。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女性已婚病人术前冲洗阴道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应加强巡视,观察伤料有无渗,定时监测压、搏,警惕发生

(2)疼痛护理:手术后因括约痉挛,或肛管料填塞过多而加剧伤疼痛。术后1~2天应适当给予止痛,必要时放松肛管填塞料。

(3)饮食和排便:术后3天给予流食。然后改少渣饮食。48小时服阿酊以减少肠蠕动,有控制排便的作用,避免术后3天解大便,有利于手术切。3天后便秘者,服液状石蜡等药物通便,但忌灌肠。

(4)伤护理:术后取仰卧位时,部垫圈,以防伤受压。排便后伤被粪便污染,应立即用O.02%高锰酸钾溶液坐,然后再换药。

(5)处理尿潴留:术后病人因手术和麻醉刺激、切疼痛,或不习惯床上排尿可起尿潴留。过止痛、热按摩、诱导排尿等处理,多能自排尿。若因肛管填塞料刺激起尿潴留者,应及时松解填塞的料。

(6)预防并发症:注意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肛门失现象。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可用示指扩肛,每日一次。肛门括约松弛者,术后3天始作肛门收缩舒张运动。

饮食健康

1、鲫鱼赤豆羹   

【材料】大鲫鱼一条,约300克左右,赤小豆30克,生姜15,油、盐少许。   

【做法】鲫鱼去肠杂,洗净用油稍,加赤小豆生姜至烂熟,下少许盐即可。   

2、降镇病汤水   

【材料】白芍9克、广木香6克、厚朴6克、沉香15克、元胡9克、蒲黄9克、五灵脂9克、乳香6克(后下)、猪瘦肉适量。   

【做法】以上各药洗净,同瘦肉共置瓦煲,加清水8碗,煲存2碗,早晚饭后饮服。   

3、用木棉树皮连刺约1000克,与纯瘦无肥之猪肉约500克,至极烂,半肉半汤,食后会大泻,继续服用到治愈为止。   

木棉树有红花两种,采用时,应以者为最佳,对肠癌有奇效。   

4、夏枯草45克,黄糖3(改用乌黑糖3两,尤为有效),用水3盅成1盅,每日浓,当常饮服,至痊愈为止。   

5、香菇30克,薏苡仁30克,角(带壳切)90克。将以上食物混后,加水共成浓汁,去渣后饮汤汁,每日1,早晚各服1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6、肥猪肉60克,菝葜500克。先将菝葜用清水1000毫升浸泡1小时,连同浸液以文3小时,去渣后加入肥猪肉l小时,待浓汤液约为500毫升饮服之。每日1,汤液于1日多次饮服。   

7、治疗直肠癌的食疗包括乌龙6克,乌梅12克,蜂蜜适量。将前2味加水汤,取汤液,再加入适量蜂蜜饮服。每日1,2次分服,长期饮服。  

饮食禁忌

1、饮食要多样化、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2、宜食黑木耳,大蒜,子,丝瓜,胡萝卜,魔芋,红薯,无花果,草莓,苹果,,香蕉,蜂蜜,绿色蔬菜等。

3、多吃些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

4、忌食辣椒,胡椒以及炸食品。

5、忌食油腻食物。 

6、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安神补脑片

下一篇 海浮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