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疾病名称:骨外骨肉瘤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肿瘤科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白。可由骨骺软骨游离至骨表面生长而成;亦可起源于鼓膜细胞层或起源于肌腱附着的前软骨纤维组织。遗传学方面,8、11、19号染色体机构异常与骨软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生长旺盛的干骺端,骨干较少。常见症状有疼痛、压痛、肿胀或肿块以及它们压迫神经、血管所产生的症状。后期可出现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少见。
检查化验
1.肉眼所见
肿瘤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呈颗粒状,灰白或淡黄色,可见小出血灶。
2.镜下所见
与骨的原发骨肉瘤无大区别,可见异型性的骨母细胞,纺锤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骨样基质,骨及异型的软骨细胞。
鉴别诊断
需要与皮质旁骨肉瘤鉴别:X线片上肿瘤与骨膜连续的病变可见。组织学上可见到骨皮质的病变。骨膜型骨肉瘤:X线片上可以见到骨皮质的病变,髓腔内无病变。
并发症
压迫神经、血管后期可出现功能障碍,可有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治疗
一旦诊断建立明确并明确无肿瘤转移,治疗即可开始。目前,大多数以上对骨肉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术前化疗一阶段,然后实施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约80%左右的患者不需行截肢手术。在病变部位切除后,继续采用各种重建技术以恢复肢体的功能。
预防
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可在饮食方面做些调整:
1. 维持理想的体重;
2. 摄入多种食物;
3. 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4. 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5. 减少脂肪总摄入量;
6. 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
7.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保健饮食
宜吃食物:
(1)贫血宜吃猪肝、香菇、芝麻、蜂乳、黄鱼、花生、海参、鲩鱼、鲍鱼。
(2)骨痛宜吃龟板、鳖肉、穿山甲、牡蛎、蟹、虾、核桃。
(3)脾脏肿大宜吃甲鱼、泥鳅、海鳗、毛蚶、海带、裙带菜。
(4)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海蛤、裙带菜、杏仁、桃仁、李。
忌吃食物:
(1)忌霉变、腌制、油煎、肥腻食物。
(2)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3)忌羊肉、鹅肉、猪头肉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