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睾丸肿瘤

睾丸是在青年男性中最常见恶性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分为生殖细胞肿和非生殖细胞肿两大类。生殖细胞肿发生于管的生殖上皮,其中原细胞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原细胞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转移,预后较差。非生殖细胞肿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管和淋巴组织睾丸间质细......
目录

疾病概述

因为以下原因睾丸受到特重视。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左右。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等严格的综治疗。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分化为良性肿。④肿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中查出,其他肿不常见。

疾病病因

原发于一侧睾丸恶性肿的病人对侧睾丸同样发生恶性肿,这一现代已得到广泛的认识。睾丸的发病率极低,约为1/5万。在发生的睾丸恶性肿中,对侧睾丸的发生率为1.2%-5.8%。有人认为,由于近10年来含铂类药物化疗案的应用使睾丸治愈率提高,生存期延长,导致第二原发睾丸发生率有增高的倾向。

在同时或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中,病理类型以原细胞类占多数,其他生殖细胞则少见。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发病年龄均较大,81.8%的患者发生于45岁以上,这可能与原细胞的患者容易被放射治疗或化疗治愈,生存期延长有腔或隐睾睾丸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当对侧睾丸增大时,必须考虑第二原发睾丸的可能性,并做病理检查,明确组织类型,以利进一步治疗。治疗和预后要与临床分期及组织类型有,与患者是否双原发睾丸本身无。在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原细胞中,并纵锁骨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因此,双侧睾丸的治疗选择和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的治疗原则一致。

实验室检查

睾丸患者应做生化及肿标志物测定(如LDH、AFP、FSH、LH等)。

纯的原细胞AFP阴性,但HCG可增加。非原细胞癌AFP和HCG均可增高。

临床表现

睾丸肿大

88%的患者,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管纡。做透光试验检查时,不透光。若为隐睾发生肿多于部、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有的尚属正常或稍大者,故很少自己发觉,往往在体检或治疗其它疾病时被发现,部分病人因睾丸肿大起下坠感而就诊。

疼痛

近90%的患者睾丸感觉消失,无痛感。所以一般认为肿是无痛性阴囊肿块。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还可以见到急剧疼痛性睾丸,但往往被认为是炎征,发生疼痛的原因是肿或中坏死,或因睾丸侵犯睾丸外的组织而发生疼痛。

转移症状

睾丸淋巴结转移为,常见于髂、髂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可以很大,部可以触及,患者诉说痛。睾丸绒毛癌患者,可出现乳房肥大,乳头乳晕色素沉着。

临床症状

睾丸肿大约有80%的患者在早期出现明显的睾丸肿大,不伴有疼痛,就是局部受压也不感到疼痛。但是,不要以为不痛就麻痹大意。睾丸坚硬摸上去象石块样质地坚硬,这与普通的皋炎时睾丸呈均匀性肿胀和质地并不坚硬有着明显的区。皋有沉重感随着肿生长,重量会骤增,如用手托起睾丸,仿佛手里托着石块样。

阴囊疼痛。睾丸在早期有时会发生阴囊睾丸、坏死,或因外伤导致破裂,肿侵犯睾丸组织,可阴囊剧烈疼痛,或者使睾丸下坠,牵拉局部神经而反射性地疼痛。男性乳房发育或者不育,男性乳房发育或者不育也可能是因睾丸的缘故,应起注意。发现可疑症兆时,可平躺在床上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在一个睾丸上,再从左到右捻动5—6次,以发现双侧睾丸是否大小对称。

病理改变

睾丸病理分类法较多,至1986年Morse等将各种常用的分类法总结归纳(表25-1),据这个分类,睾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肿中,又可分为生殖细胞和非生殖细胞,并特将生殖细胞中最常见的原细胞单独列出,这对指导治疗和阐明预后有独到之处。

睾丸生殖细胞都是同一来源,受不同致癌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原细胞胚胎组织组织胚胎癌、畸胎癌以及绒癌、卵黄囊肿

疾病类型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如下睾丸分类法。

(一)生殖细胞起源的肿

1、原细胞 又分典型的、间变型的和原母细胞

2、胚胎 又分成人型、婴儿型和多

3、畸胎性癌 又分成熟型、未成熟型和恶性变。

4、绒毛膜上皮癌。

5、多组织类型 包括畸胎癌(畸胎胚胎癌混)、其他各种组织成分混的肿

(二)非生殖细胞起源的肿

1、间质细胞

2、支持细胞

3、生殖基质癌。

4、以上肿的混性者。

(三)转移性睾丸

组织分类

(一)原发性肿

1.生殖细胞肿

(1)原细胞

典型原细胞

间质型原细胞

母细胞原细胞

(2)胚胎

(3)畸胎(有无恶性变)

成熟型

未成熟型

(4)绒膜上皮癌

(5)卵黄囊肿窦、胚胎性腺癌)

2.非生殖细胞肿

(1)性腺基质肿

(2)间质(leydig)细胞

支持(xertoli为)细胞

(3)性腺细胞

(4)其他类型肿

睾丸腺癌

间质性肿

类癌

上腺残留肿

(二)继发性肿

1.网状组织

2.转移性肿

(三)睾丸旁肿

1.腺瘤样肿

2.附睾腺瘤

3.间质性肿

4.皮质

5.转移

播散转移

睾丸转移有以下途径:

1、淋巴转移

睾丸淋巴结转为,约52.9%的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已发生淋巴结移转。淋巴路,睾丸骼、动脉周围淋巴结,然后到纵隔和(或)锁骨淋巴结,其次是转移到胸膜、肠道、膀胱、躯干等处。

2、局部浸润 肿扩展穿破白膜到附睾索、阴囊皮肤等部位,然后到淋巴结

3、转移 机会很少。

并发症

睾丸淋巴结转移为,常见于髂髂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可以很大,部可以触及,患者诉说痛,睾丸绒毛癌患者可出现乳房肥大,乳头乳晕色素沉着。

疾病诊断

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无痛性睾丸肿大,伴有阴囊沉重感或轻微坠胀不适。睾丸发生部出、坏死,则可发生急性疼痛,甚者剧痛难忍,类似于急性睾丸炎或附睾丸症状。肿细胞发生转移时,有10%左右病人表现为转移灶的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检时,可发现睾丸质地坚实如石块状,失去其固有弹性,表面可出现结。托起睾丸有沉重感,为其重要特点。

化验检查,一般化验:在病变晚期,可出现贫血沉增快,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增高,功能损害等。睾丸标记:采用放射免疫新技术检测液中微量激素在化验诊断肿面是一个突破。对睾丸的诊断灵敏度高和较有特异性的有甲胎蛋白(AEP)和戎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0%病人有一种或两种标记增高。CT及MRI:部CT可显示肿三维大小及与邻近的组织系,鉴睾丸肿块是囊性或实性准确率达到90%-100%,并能区坏死液化与囊肿。MRI对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可显示结构,减少临床分期的误差达22%。尿的促性腺激素和尿液乳实验,如为阳性,则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妊娠实验:能确立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其阳性结果多发生于睾丸组织广泛破坏时,所以是较为晚期的助诊断法。放射性同位素磷(32P)检查:由于肿细胞核酸成分增高,且与磷结,因此32P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实验明,睾丸磷含量超过健侧25%左右。

一、诊断

(一)临床诊断

1、B超检查如发现腹膜淋巴结肿大,对诊断很有帮助。

2、尿HCG检查阳性,对判断睾丸有无滋养成分参考价值。甲胎蛋白检查对判断胚胎性肿有帮助。

3、X线检查,可了解有无转移。

4、CT检查:CT检查,以其检查的全面性和清晰性,能更详细地准备地反应睾丸及全身各处的转移情况,对睾丸的临床分期,科的综治疗,以及预后的指导等都有重要价值。

(二)临床分期

1、TNM分期法(UICC,1974)

原发肿(T)分期:

如未做睾丸切除术,则用T表示。

Tx:未能满足确定原发肿范围的最低要求。

T0:未见原发性肿

T1:肿局限于睾丸体部。

T2:肿超越睾丸白膜。

T3:肿侵及睾丸网或附睾

T4A:侵及索。

T4B:侵及精囊

区域淋巴结或邻区淋巴结(N)分期:区域淋巴结动脉旁及腔静淋巴结,在阴囊手术后同侧淋巴结也包括在。邻区淋巴结是指盆腔淋巴结、纵隔和锁骨淋巴结

Nx:未能满足确定区域淋巴结范围的最低要求。

N0:无区域淋巴结受侵的征象。

N1:同侧单个淋巴结受侵,如在沟应是可活动的淋巴结

N2:对侧、双侧或多个区域淋巴结受侵或沟活动的淋巴结

N3:有部可触及的肿块或沟固定的淋巴结。N4:侵犯邻区淋巴结

远处转移(M)分期:

Mx:未能满足确定远处转移的最低要求。

M0:无远处转移的征象。

M1:有远处转移。

M1a:有隐匿的转移,据生化和(或)其他检查确定。

M1b:某一器官的单个转移。

M1c:某一器官的多处转移。

M1d:多个器官的转移。

说明:限于睾丸体,有包括附睾。必须有病理诊断,分为不同的组织类型,恶性淋巴不包括在。有病理检查为确定TNM的最低要求。否则用Tx、Nx、或MX表示。

T:须临床检查、睾丸检查(在此代表活检)。

N:须临床检查、淋巴X线造影、泌尿系统X线造影。

M:须临床检查、胸部X线拍、生化检查。

2.临床分期:

Ia期:肿限于睾丸。IB期:局部肿属于Ia期,但腹膜淋巴结除中有癌浸润。

Ⅱ期:沟、盆腔动脉旁、横下的淋巴结有癌转移,但无远位脏器的转移。

Ⅲ期:淋巴结转移越过横以上,并有实质性脏器的癌转移。

(三)病理诊断

睾丸肿块论断不清时可手术探查。手术时先阻断环,作睾丸活检送冻切检查,实为肿后,即可切除睾丸

二、鉴诊断

1、鞘膜水囊肿 囊性、软而透光,抽出液体后可触到正常睾丸丝虫病起的睾丸鞘膜积液使阴囊皮肤与皮下组织浮肿,往往同时有橡皮肿存在。

2、阴囊外伤史,对阴囊机化者应注意与肿

3、睾丸 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

4、附睾 有炎症症状睾丸正常。

5、附睾结核 附睾珠状结睾丸正常。

治疗相关

睾丸的治疗决定于其病理性质和分期,治疗可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首先应做沟的治性睾丸切除术。标本应作详细检查,最好段切,了解肿性质,尤其是原细胞是纯的还是混的,治疗上有相当大的差,一般统计原细胞65%~70%已有转移。如果纯原细胞腹膜淋巴结转移而已有转移灶,应想到非原细胞成分,以下分讨论治疗案。

手术

(一)睾丸切除术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睾丸,所强调的是应当采用沟途径的治性睾丸切除术。法是:手术采用沟斜,达阴囊,分离索,在环处先将索、结扎切断,然后再切除睾丸及其肿

其注意事项为:在手术时尽可能先结扎管及管;应尽可能地高位切除索;术中防止挤压肿以免促使扩。单纯睾丸切除往往达不到彻底的手术切除效果,需配腹膜淋巴结清除术,以达到治的的。现应用最广的是用正中切(从剑突至耻)。

其优点是:能充分暴腹膜后间隙,使手术在直视下进操作,蒂和大管周围均能完善地暴和彻底清除。其范围包括同侧下2/3筋膜所有的淋巴结、脂肪和结缔组织。Roy等指出:左、右两侧睾丸流范围有一定区,且右侧向左侧的交通支较多,故清扫的范围亦应不同,清扫范围右侧大于左侧。

右侧:应由蒂平面以上2cm平面起,沿下腔静动脉分叉处,切除所有的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组织,同时也切除动脉下腔静之间的淋巴结动脉前的淋巴结,再由动脉分叉处向右、向下切除骼淋巴结,与结扎处会,将其残端一并切除。

左侧:沿动脉蒂上2cm向下解剖直至动脉分叉处,切除所有的脂肪,结蒂组织淋巴组织,同时也切除动脉下腔静之间的淋巴结,再由动脉分叉处向左、向下沿骼管解剖,切除髂淋巴结达左侧环处,将结扎残端一并切除。有者认为上述清扫法尚不能彻底,仍有25%的淋巴结残留在大管后面,因而采用扩大的双侧腹膜淋巴结清扫术。其法与前述法基本相同,由两侧输尿管始,结扎两侧动、静,使动脉下腔静完全游离,可提起动脉下腔静,将腹膜后区域淋巴结、脂肪组织全部清除,以达到完全清除的的。睾丸腹膜后转移要位于肠系膜动脉部水平以下的周围到大管分叉水平之间的范围,对该区域作彻底清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键。

(二)腹膜淋巴结清除术

由于非原生殖细胞胚胎畸胎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在睾丸切除术后,应做腹膜淋巴结清除术,在Ⅰ、Ⅱ期的病例可以得到治愈的机会。有手术法很多,不同法各有利弊,前大多数张采用从剑突到耻正中切腹膜淋巴结清除术。切除范围包括上界到双侧蒂上2cm及蒂,动脉下腔静周围至髂管交叉和同侧髂管上1/3部分,两侧到双侧输尿管索,和同侧周围筋膜所有的淋巴结、脂肪及结蒂组织

腔后淋巴结清除术的时机及操作一般认为:

① 手术时间,在睾丸切除术的同时或两周后进

② 清除淋巴结解剖顺序,争取做整块切除。

③ 在腹膜后大管旁剥离淋巴结应谨慎轻巧,以免损伤大管,并且不应过度牵拉管。

④ 术后若需要化疗,应在两周之后进

(三)孤立转移灶的切除

对于有部转移灶的患者,过观察一定时间及化治疗抑制部病灶,无新病灶出现时,可考虑手术切除,以争取治愈。

放疗

原细胞睾丸切除后放射治疗,25~35GY(2500~3500rad)3周照射动脉旁和同侧髂、淋巴结。第l期者90%~95%可生存5年。如临床发现腹膜后病变即第2期,则纵隔及锁骨上区亦照射20~35GY(2000~3500rad)2~4周5年生存率亦可达80%以上。大块转移和远处病灶预

后不良,生存率仅20%~30%,近年亦用含顺铂的化疗,生存率可以明显提高,60%~100%有效应(PVB或DDP十GY)化疗案在下段介绍。睾丸切除时索有病变者,半侧阴囊亦应包括在照射区部有>10cm肿部转移癌均有明显的放疗效应。 非原细胞包括胚胎癌、畸胎癌、绒癌、卵黄囊肿或各种混组成肿腹膜淋巴结转移极常见,由于对放射线不如原细胞敏感,因此,除睾丸切除外应同时行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第l期病例手术明约10%~20%已有转移,即病理属2期。睾丸切除加腹膜淋巴结清除术,病理l期者90%左右可生存5年以上,病理2期者降至50%左右。第3期远处转移144例中89%,73%、31%、30%、30%、上腺29%、消化道27%、13%、腔静11%。以化疗为要治疗。在非原细胞中绒癌常是先转移至等远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标记HCG及AFP的改变。

婴幼儿3岁以胚胎癌恶性程度比成年人低,对手术、化疗、放疗耐受性差,腹膜淋巴结转移亦低于成年人,仅4%左右,一般不考虑腹膜淋巴结清除术,小儿畸胎、卵黄囊肿等处理与胚胎癌相同。死亡多为转移。必要时行化疗。

化疗

(一)适应

不宜手术或不愿用手术的II、III期病人;局部肿限于睾丸,但腹膜淋巴结清除后组织中有癌浸润者;手术、放疗后,或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挽救治疗。

(二)

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感染以及发热等严重并发症者;年老体衰或呈恶液质者;有严重骨髓抑制者。化治疗发展较快,使用药物的治疗案也较多。列常用治疗案以供参考。

(三)单药化疗

单药化疗对睾丸仍有一定的疗效。

1、顺铂(DDP) 成人每日20-50mg,分3-6次给药;或每次150mg,3周后重复,1疗程300mg,可反复应用。要副作用是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毒性,应用时要积极应用镇吐药物,并进水化。

2、博莱霉素(BLM) 成人每次30mg,静注射,每周1次,连用12周。总量为300-600mg.要副反应为发热纤维化和皮肤色素沉着等.

3、苯丙氯酸氮芥(溶肉瘤素) 一般每次25-50mg,每周1次,服或静注射,总量为180-200mg。要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其他

化疗

睾丸的全身联化疗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法,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较高,前较多采用。中国医院肿医院常用化疗案:1、PEB(PVB)

DDP 100mg/m2 ,静滴注,第1天(配水化利尿等);VP-16 100mg/m 2,静滴注,第3、4、5、6、7天;PYM 20mg/m 2,注,第3、5、8、10天。3周重复,共3-4个周期。

2、CEB

CBP 300mg/m2 ,静滴,第1天;VP-16 100mg/m 2,静滴,第3、4、5、6、7天;PYM 20mg/m 2,注,第3、5、8、10天。4周重复,共3-4个周期。

3、首次治疗失败后的解救

IFO 1.2mg/m2 静滴注,第1~5天;ACTD 250μg/m2 ,静滴注,第1~5天;ADM 30~40mg/m2 ,静冲入,第1天。21~28天为1周期,其2~3个周期。大量DDP治疗需配水化及止呕治疗,应在有验的医护人员指导下实验。治疗非原细胞案亦可以用于常规药物治疗失败的原细胞患者

介入放射治疗

睾丸易于发生淋巴道和道的转移。介入放射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和淋巴管灌注化疗对改善预后尤其是中晚期患者有重要作用。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见选择双侧动脉灌注化疗和淋巴管灌注化疗,技术参见膀胱癌。药物选择病理性质而定,参见化疗容。

免疫治疗

恶性肿发生的原因有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而手术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又的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在恶性睾丸的综治疗措施之中,免疫治疗仍可以作为一种助疗法发挥一定的作用。

1、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一类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免疫物质,是药物蛋白质。其物理、化和生物性质由于来自不同种属而有差异。现有来自于白细胞α-IFN(165个氨基酸);来源于纤维母细胞的β-IFN(166个氨基酸)及免疫性的γ-IFN(146个氨基酸)。

法:注射或灶局部注射。

注射:一般每次3×106IU,1~3日1次,量可逐渐增加至108IU,总量视疗效和副作用而定。

注射:一般每次3×106IU,每日或隔日一次,注射于肿及其周围。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发热、体重下降、皮疹和注射部位疼痛,长期大量应用可脱发,但停药后可以恢复,可起轻度骨髓抑制。

2、白细胞介素-2(1L-2) 1L-2是一种由13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糖蛋白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活性介质。在细胞免疫中,1L-2起要的作用。1L-2通过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诱导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增强、IFNγ作用的增强、助T细胞的增殖以及LAK细胞的诱导与增殖、中介免疫系统等,显示抗肿作用。

法:

注射:每次106U~108U,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注射:据肿块大小而定。

③ 胸腔注射:抽尽胸水后,每次注入106U~108U。

动脉导管注射:每次酌情可用至108U。

1L-2随其量的增加而副作用加重。较轻的出现发热寒战无力关节疼痛及食欲下降恶心腹胀等,一般停药后或对症治疗即可缓解。较重的副作用是向水肿压,虽然停药后大部分可以缓解,但极少数病人会有生命危险,应起重视。

3、云芝多糖K(PS-K)

成人每次1g,1次服下,每日3次。可连续服用或视病情变化而定。可预防术后复发和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作用。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常用西药

原细胞已有广泛转移,睾丸切除后可予化疗。用苯丁酸芥氮(可宁)0.10- 0.15mg/kg/日,长期服用。

胚胎癌、畸胎、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淋巴结活检阳性,切除后亦应给予苯丁酸氮芥10天治疗。

单方

1、棉酚10mg,服,一日3次,连服1-2月。每月复查功能一次。

2、1%莪术油20毫升,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静滴,连用1-2月。

3、五味龙虎,每服1.5克,一日2次,温水送下。

治愈标准

睾丸自然病史短,常用2年生存判断疗效,由于生存并不一定治愈,近年用5年生存作为疗效标准。

中医

(一)瓣分型治疗

1、气滞瘀,湿热蕴毒型

候:睾丸,结坚硬,皮肤粘连,皮色紫黯,舌质绛,苔黄厚、沉弦有力。

治法:化瘀利湿

方药腑逐瘀汤加减。生地、桃仁丹参川芎各12g,乳香没药血余炭赤芍白芍牛膝各9g,莲、龙葵各30g,黄柏苍术各10g等。

2、肾阴虚,郁滞型

候:睾丸坠胀,累及小腰酸腿软乏力,面色失华,舌质黯,苔白或少苔,沉细。

治法:补益理气结。

方药六味地黄橘核加减。熟地、生地、山萸肉、女贞子桑寄生肉苁蓉各9g,橘核荔枝各12g,茴香莪术各6g,虎杖夏枯草各15g。

3、肝郁凝型

候:睾丸肿硬胀满,或见下肢浮肿,或睾丸肿甚至皮肤破溃、出、腥臭,烦躁易怒,胁肋胸脘胀痛或窜痛,体胖,舌质黯红,苔厚腻,弦滑。

治法:理气疏肝化痰结。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9g,白芍10g,当归15g,壳12g,制南星12g,浙贝母30g,郁金10g,橘核仁10g,夏枯草30g,金15g,瓦楞子30g,昆布30g,海藻30g,乌药10g,荔枝核10g。肝郁化火而见渴苔黄者,加沙参30g,麦冬30g,生地15g,香附12g。

(二)专

1、党参三棱莪术荔枝核各15g,白术茯苓半夏青皮橘核各12g,陈皮10g,夏枯草30g,甘草3g。水服,每日1,适用于原细胞

2、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各12g,草、莲、半边莲各30g,忍冬藤地丁、蒲公英各15g,元胡10g,石打穿25g,连翘、海藻各9g。水服,每日1

3、党参白术茯苓天花粉莪术大青淡竹叶各12g,莲、皂角刺草各30g,蜂房10g,甘草3g,蟑螂4-6个(干、碾细、冲服),1-3日1汁约1000ml作饮。

4、蟾蜍,中等大小,除五脏洗净,清水烂,取汁饮用。1日2次,饭后半小时服,并用其涂肿物处,1日2次。适用于睾丸胚胎癌。

5、麻黄9g,桂枝10g,白芍杏仁茯苓白术各12g,石膏、防己、黄芪各24g,夏枯草30g,甘草3g,水服,每日1。适用于原细胞纵隔转移,咳嗽气急心悸

6、生地、莲、土茯苓女贞子菟丝子各30g,桑寄生牛膝枸杞子各10g,丹参谷芽各15g,赤芍9g,桃仁红花各6g。

(三)中成药

1、加味西黄囊)

药物组成要为牛黄3g,麝香3g,乳香165g,没药165g,三七15g,生晒参15g,金30g,川贝母30g,紫河车30g等。全药共奏理气活瘀、软坚结、益之功效。对于睾丸属于湿阻和肾阴虚者较为适宜。

2、茴香橘核

药物组成要为茴香(盐制)、橘核(盐制)、肉桂、荜芨、乌药桃仁昆布、海藻等。全药共奏温止痛、疏肝结之功效。对于睾丸癌表现为烦躁、胁肋疼痛、疼痛、阴囊肿胀睾丸肿大坚硬者较为适宜。本药为水,每次9g,服,每日2次,空温服或淡盐水送服。

(四)局部溃疡或溃烂的外治

1、120g,金银30g,连翘20g,黄柏30g。水,头服,二冲洗局部,每日1

2、

麝香3g,冰片4.5g,全蝎15g,生大黄15g,甘草24g,雄黄24g,大海马30g,黄柏30g,广30g,山甲30g,姜黄45g。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撒于患处,每日1-2次。

3、皮癌净

要药物为红砒3g,指甲1.5g,头发1.5g,大枣(去核)1枚,碱发白面30g。先将红砒研细,与指甲、头发同放于大枣,用碱发白面包好放于木炭中,烧炭样,研细为末,装瓶备用;或用麻油调成50%膏。外用,粉末可直接于肿疮面上,或用膏涂于患处,每日或隔日一次。本药对放化疗无效者仍比较适宜。

手术与中医药配

手术前给予中药(汤、中成药、中药针等),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手术成功率。用药原则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调理脏腑功能和,如祛湿清热、健脾、祛瘀通淋等法。手术后配中药要采用补健脾,以促进机体功能尽快恢复,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常用君子汤白术八珍汤十全补汤等,黄芪针、生针等可以据情况选用。

放疗与中医药配

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益滋阴润燥健脾之法,可减轻放射线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常用如沙麦门冬汤五味消毒饮等。

化疗与中医药配

为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运用中药益健脾滋阴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在化疗的肠反应减轻,甚至不出现;骨髓抑制的程度亦可大减轻,而且增加了恢复的速度。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太子参当归鸡血藤、仙灵枸杞子、女贞子等。 睾丸通过手术治疗、化疗等法,其无生存时间比较长,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可以在手术后或化疗期间应用中药或中成药(包括中药针)中的抗肿药,有些中药抗癌药可以与放、化疗同时应用,例如吗特灵注射液等,既具有抗癌作用又不损伤人体正气

高危人群

出生时睾丸未下降到阴囊隐睾患者,其发生睾丸的机会比正常人大20-40倍。隐睾患者2岁前手术,睾丸一般不会发生恶变;3-10岁间手术,可明显降低睾丸的恶变率;10岁以后即使手术,也不能降低睾丸恶变率。近亲中有患睾丸的人;睾丸外伤史,或接触过某些化物质如锌、镉等;长期服用激素的女性,其男性后代患睾丸的机会增加;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猩红热等时。并发睾丸炎而导致睾丸萎缩者。

疾病预后

(一)罕见完全自发消退。

(二)所有成人生殖细胞肿应视为恶性,所谓“良性畸胎”镜下有向管侵犯最终29%单纯睾丸切除者死于肿。小儿畸胎为良性。

(三)白膜为天然屏障,肿穿破常在肿纵隔,该处是管、淋巴管神经和小管通过部位,10%~15%扩展到附睾索者淋巴和转移危险增加。

(四)全部睾丸好发于淋巴转移,虽然纯绒癌也有液播索4~8淋巴管向上扇形腹膜后淋巴链。右侧睾丸的最初到达的淋巴结是L3椎体动脉区间的淋巴结,左侧睾丸第一梯队淋巴结动脉旁区:左输尿管肠系膜动脉起始部与动脉间。向上可达乳糜池、导管锁骨淋巴结(左侧为),亦可向下逆转移至髂、淋巴结沟病亦可由阴囊病变转移起。

(五)淋巴结以外转移可直接侵入管或栓从淋巴静处播,大多数转移在淋巴转移之后。如果A期非原细胞仅做睾丸切除术则20%扩,其中大多数即80%为腹膜后转移淋巴结,20%转移与之无。纯原细胞转移常为原细胞,少于10%为其他成分转移,而有其他成分转移者占纯原细胞死亡的30%~45%。

原细胞发展迅速,倍增时间仅10天~30天,治疗无效者85%二年死亡,其余在三年以原细胞可以在有效的治疗后2年~10年复发。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及早治疗睾丸异位和隐睾,预防和治疗睾丸附睾炎症。

2.戒烟戒,少量或不食辛辣食物。

二、护理

1.注意观察顺铂起的消化道反应、毒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2.应用BLM时要观察病人呼吸的变化,以警惕BLM所致的纤维化。还要注意口腔炎、发热过敏处理。

3.嘱病人要养饮食,并进养疗法,以保放、化疗的顺利完成。

营养防治

养治疗

1、每天摄入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丰富的维生素绿素,有很强的抗癌作用。

2、金针菇,富含多种氨基酸和核苷酸,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应多食。

3、果海带、海藻中含有海藻钠,易和致癌物质结而排出体外,有较强的防癌作用,宜常食。

4、多食用大蒜,其富含的硒元素有明显的抑制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5、多食用富含氨酸的食物,如山药、银杏、鳝鱼海参章鱼

6、多食胡萝卜、卷菜、青瓜、豌豆银耳、黑木耳及豆类,有利于机体抑制癌。

养食谱

马鞭草猪肝

[ 用料 ] 马鞭草 30 克,猪肝 60 克。

[ 制作 ] 马鞭草洗净切段,与猪肝加调料共熟烂食。

[ 功效 ] 清热解毒淤。

[ 备注 ] 胃虚者慎用。

薜苈果猪肉

[ 用料 ] 薜苈果 1~2个,猪瘦肉 100 克,冬瓜 100 克。

[ 制作 ] 先净薜苈果对半劈,加入猪瘦肉、冬瓜汤。

[ 功效 ] 活清热解毒

临床分期

1.TNM分期

原发肿(T)分期:

如未做睾丸切除术,则用T表示。

Tx:未能满足确定原发肿范围的最低要求。

T0:未见原发性肿

T1:肿局限于睾丸体部。

T2:肿超越睾丸白膜。

T3:肿侵及睾丸网或附睾

T4A:侵及索。

T4B:侵及精囊

区域淋巴结或邻区淋巴结(N)分期:

区域淋巴结动脉旁及腔静淋巴结,在阴囊手术

后同侧淋巴结也包括在。邻区淋巴结是指盆腔淋巴结、纵隔和锁骨淋巴结

Nx:未能满足确定区域淋巴结范围的最低要求。

N0:无区域淋巴结受侵的征象。

N1:同侧单个淋巴结受侵,如在沟应是可活动的淋巴结

N2:对侧、双侧或多个区域淋巴结受侵或沟活动的淋巴结

N3:有部可触及的肿块或沟固定的淋巴结

N4:侵犯邻区淋巴结

远处转移(M)分期:

Mx:未能满足确定远处转移的最低要求。

M0:无远处转移的征象。

M1:有远处转移。

M1a:有隐匿的转移,据生化和(或)其他检查确定。

M1b:某一器官的单个转移。

M1c:某一器官的多处转移。

M1d:多个器官的转移。

说明:限于睾丸体,有包括附睾。必须有病理诊断,分为不同的组织类型,恶性淋巴不包括在。有病理检查为确定TNM的最低要求。否则用Tx、Nx、或MX表示。

T:须临床检查、睾丸检查(在此代表活检)。

N:须临床检查、淋巴X线造影、泌尿系统X线造影。

M:须临床检查、胸部X线拍、生化检查。

2.临床分期

Ia期:肿限于睾丸

IB期:局部肿属于Ia期,但腹膜淋巴结除中有癌浸润。

Ⅱ期:沟、盆腔动脉旁、横下的淋巴结有癌转移,但无远位脏器的转移。

Ⅲ期:淋巴结转移越过横以上,并有实质性脏器的癌转移。

检查睾丸是否恶变

1.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后,不宜作睾丸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起肿转移。确诊睾丸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2.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态及有无肿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3.抽化验肿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4.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以了解有无部转移。

5.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益心宁神片

下一篇 枣仁安神胶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