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消渴清颗粒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味苦。功能治:滋阴清热,活化瘀。配糖尿病化药品用于Ⅱ型糖尿病属阴虚热盛挟的治疗;可改善该所见渴欲饮、多食易饥、怕热心烦、溲赤或尿多、大便干结、或胸中闷痛、或肢体麻木、刺痛,以及盗汗等症。通用称:消渴清颗粒 汉语拼音:Xiaokeqing Keli知母苍术黄连蒲黄地锦草。每袋装6g温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8周。滋阴清热,活化瘀。配......
目录

药品名称

通用称:消渴清颗粒  

汉语拼音:Xiaokeqing Keli

成份

知母苍术黄连蒲黄地锦草。

规格

每袋装6g

用量用法

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8周。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活化瘀。配糖尿病化药品用于Ⅱ型糖尿病属阴虚热盛挟的治疗;可改善该所见渴欲饮、多食易饥、怕热心烦、溲赤或尿多、大便干结、或胸中闷痛、或肢体麻木、刺痛,以及盗汗等症。

不良反应

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个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ALT增高。

禁忌

孕妇用;有倾向者慎用;功能不全者慎用。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定期检测糖、功能。

临床试验

本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件号:2001ZL032)批准于2002年8月~2004年12月进多中、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对照试验。Ⅱ期:试验组118例,对照组118例;试验组落6例、剔除2例,对照组落14例、剔除4例。Ⅲ期:试验组378例,对照组190例;试验组落19例。对照组落10例。  诊断标准: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空糖(FPG)≥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糖(2HPG)≥11.1mmol/L(200mg/dl)。中医辨证阴虚热盛挟。同时病程在3个月以上。已进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西药治疗后2周。  

观察项要观察糖(空、餐后2h)、中医候等。  疗效标准:(1)空糖 显效:治疗后空糖<7.0mmol/L,或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空糖<8.3mmol/L,或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空糖未达到上述标准。(2)餐后2h糖 显效:治疗后餐后2h糖<8.3mmol/L,或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餐后2h糖<10.0mmol/L,或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餐后2h糖未达到上述标准。(3)候疗效判定标准(尼莫地平法):显效:中医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候积分减少不足30%。  给药案:消渴清颗粒,温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糖康颗粒,温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8周为一个疗程。  

试验结果:Ⅱ期试验:空糖疗效(ITT):试验组118例中,显效46例(38.98%)、有效40例(33.90%)、无效32例(27.12%);对照组118例中,显效36例(30.51%)、有效40例(33.90%)、无效42例(35.59%),两组疗效相近。中西药组:试验组79例中,显效30例(37.97%)、有效26例(32.91%)、无效23例(29.12%);对照组79例中,显效22例(27.85%)、有效26例(32.91%)、无效31例(39.24%),两组疗效相近。纯中药组:试验组39例中,显效16例(41.02%)、有效14例(35.90%)、无效9例(23.08%);对照组39例中,显效14例(35.90%)、有效14例(35.90%)、无效11例(28.24%),两组疗效相近。餐后2h糖疗效(ITT):试验组118例中,显效48例(40.68%)、有效44例(37.29%)、无效26例(22.03%);对照组118例中,显效39例(33.05%)、有效30例(25.42%)、无效49例(41.53%),优于对照。中西药组:试验组79例中,显效30例(37.97%)、有效28例(35.45%)、无效21例(26.58%);对照组79例中,显效25例(31.65%)、有效18例(22.78%)、无效36例(45.57%),优于对照。纯中药组:试验组39例中,显效18例(46.15%)、有效16例(41.03%)、无效5例(12.82%);对照组39例中,显效14例(35.90%)、有效14例(35.90%)、无效11例(28.24%),两组疗效相近。

中医候疗效:(ITT):试验组118例中,显效40例(33.90%)、有效68例(57.63%)、无效10例(8.47%);对照组118例中,显效42例(35.59%)、有效61例(51.69%)、无效15例(12.72%),两组疗效相近。  Ⅲ期试验:空糖疗效(ITT):试验组378例中,显效108例(28.57%)、有效110例(29.10%)、无效160例(42.33%);对照组190例中,显效46例(24.21%)、有效52例(27.37%)、无效92例(48.42%),两组疗效相近。中西药组:试验组239例中,显效70例(29.29%)、有效59例(24.69%)、无效110例(46.03%);对照组120例中,显效28例(23.33%)、有效29例(24.17%)、无效63例(52.50%),两组疗效相近。

纯中药组:试验组139例中,显效38例(27.34%)、有效51例(36.69%)、无效50例(35.97%);对照组70例中,显效18例(25.71%)、有效23例(32.86%)、无效29例(41.43%),两组疗效相近。餐后2h糖疗效(ITT):试验组376例中,显效106例(28.19%)、有效135例(35.90%)、无效135例(35.90%);对照组190例中,显效45例(23.68%)、有效57例(30.00%)、无效88例(46.32%),两组疗效相近。中西药组:试验组238例中,显效68例(28.57%)、有效78例(32.77%)、无效92例(38.66%);对照组120例中,显效26例(21.67%)、有效39例(32.50%)、无效55例(45.83%),优于对照。纯中药组:试验组138例中,显效38例(27.54%)、有效57例(41.30%)、无效43例(31.16%);对照组70例中,显效19例(27.14%)、有效18例(25.71%)、无效33例(47.14%),两组疗效相近。

中医候疗效:(ITT):试验组378例中,显效129例(34.13%)、有效209例(55.29%)、无效40例(10.58%);对照组190例中,显效59例(31.05%)、有效105例(55.26%)、无效26例(13.68%),两组疗效相近。  

中西药组是指在本次试验中,联使用的化药品涉及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餐时糖调、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制。在这些化药品应用过程中,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同时加服试验药物。  

Ⅱ期: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中西联用药)的不良反应为:1例恶心呕吐,停药后缓解;1例腹泻,停药后缓解;前者可能与药物有、后者则无法确定。Ⅲ期:试验组数据治疗后仍异常者,ALT升高1例、脂紊乱加重1例、BUN增高1例、泌尿系感染1例、升高1例,无法判定与药物有。ALT升高1例可能与药物有

药理毒理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可降低正常小的空糖值,可提高正常小葡萄糖的糖耐量能力;长期给药后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糖值有一定降低作用;预防给药对上腺素所致小糖升高有一定降低作用;能降低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大清的总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含量,增加清高密度脂蛋白固醇含量,并能降低其全粘度、浆粘度,并可使其廓微环的流速度加快;可使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微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微流速度加快。

贮藏

密封,置阴凉(不超过20℃)干处。

包装

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膜,9袋/盒。  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膜,15袋/盒。

有效期

24个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