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海石鳖

海石鳖 石鳖,中药。为隐石鳖科动物红条毛肤石鳖 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 (Lischke)、锉石鳖科动物函馆锉石鳖 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 及多种石鳖的全体。红条毛肤石鳖分布于我国沿海;函馆锉石鳖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具有化痰结,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全体。味咸,性。归化痰......
目录

入药部位

全体。

性味

味咸,性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病,慢性气管炎。

相关配伍

1、治颈淋巴结结核:石鳖深黄色,研末过80筛,压或装囊。每次2-6g,每日或隔日1次,晚睡前服。首次用黄子,并须发汗,以后可用温冲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病:石鳖干,研粉。成人每日量8-16g,可并用氨苯砜30-100mg。每星期服6d,停药1d。(《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3、治慢性气管炎:函馆锉石鳖,洗晒干,放烤12-24h,研粉压,每0.5g。每服1g,每日3次,10d为1疗程。(《山东药用动物》)

用法用量

服:焦研末,2-6g。

禁忌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①石鳖治疗淋巴结结核对病变部位有明显的趋向性,有一定的局限反应,用量应由小到大。②制作中应焦。得不熟,服后易发生腹泻成炭则失去作用。③凡食海产品过敏者忌服。”

采集加工

在海滩上或石缝间捕捉。捕得后洗净,置阴暗通处晾干。

形态特征

1、红条毛肤石鳖:体卵,长27-33mm,宽16-21mm。体色变化大,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扁平,头在前下,无眼及触角,有一短而下弯的中为齿很长。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状排列的石灰质壳8块,暗绿色中央具有3条红色色带。前端头壳呈半,壳部较光滑,边缘部分有低平粒状突起,面前的嵌入齿裂5个。近两端的壳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粒状突起,嵌入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尾壳较小,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嵌入后区两侧各具1齿裂。在壳的四周围有一圈外套膜,成较宽的环带,呈深绿色,其周围相间布有18丛棘束。面平担,足扁而宽,几占整个面。足与外套膜之间成一较狭的外套沟。沟中有鳃22-24对。鳃列长约为足长的2/3。生殖孔和排泄孔位于外套沟稍后端。肛门位于足的后

2、函馆锉石鳖:体卵,长22-35mm,宽12-19mm,扁平,外表土黄色或暗绿色,并杂有深色斑点。头壳放射肋细密,甚多,嵌入具15-19个齿裂。中间壳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刻纹。翼部有5-7条放射肋。嵌入每侧具2-3个齿裂。尾壳中央区的刻纹与中间壳的网状相同,后区具细密的放射肋及环状纹,嵌入具12-20个齿裂。周围环带窄,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鳞片。鳃35对,鳃列与足等长。

生长环境

1、红条毛肤石鳖:栖息于潮间带石上,北可生活于数米深的浅海。能缓慢匍匐爬于海藻丛中,喜附着于石石缝或阴处。分布于我国沿海。

2、函馆锉石鳖:栖息于潮间带礁石上或石缝间,以中、下区为多。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

性状鉴别

1、红条毛肤石鳖:全体呈卵面有8块呈覆瓦状排列的石灰质的壳。壳绿色,中部有3条红色色带。环带较宽,深绿色,其上面有18丛棘束。腥,味咸。

2、函馆锉石鳖似红条毛肤石鳖。唯中间壳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纹理,翼部有5-7条放射肋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